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教学设计 霞浦一小 陈赛珠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诵读词串,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民间风俗,积累语言,让学生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到节日中“粽子、月饼”等美味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 “拜年、踏青、团圆”这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三、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四、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了解这4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2.正确书写“拜”字和“墓”两个生字。五、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插图和词语,串词成句。六、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节日?2.那我们在寒假里,刚度过了一个最盛大的节日,叫生接(春节)。相机板书词语:春节对,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及民间风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二)看图说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词语。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强调容易读错的音。如:“扫” 和“粽”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5.齐读课文过渡:读完了课文,你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几个节日?这四个节日分别有什么风俗呢?这些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过的,这里除了清明节按新历外,其他三个节日是按照农历来过的,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风俗民情。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三)学习第一行词语:春节、饺子、拜年同学们,你们年年都过春节,知道春节是什么时候吗?(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或是正月初一后面的这几天)过年了,看看图上的这家人围在一起在做什么?(包饺子)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指名学生读词语。1.看看这个“饺”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饺”的?(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饺”的特点,加强记忆)可以给“饺”字组什么词语?2.你知道饺子是怎样做成的吗?你吃过什么口味的饺子?包饺子时,人们除了包进去鲜美的肉馅,还包进去了什么?(新年的祝福、美好的希望)饺子像什么?学生交流后评价,再出示元宝图,让学生观察饺子像不像元宝?因此告诉学生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饺子也象征团圆。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惯,那么我们南方过年喜欢吃什么?(粽子、年糕、糍粑)3.春节期间是亲朋好友们喜欢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就叫相机出示词语:拜年 指名学生读词语。(出示明星周迅身穿大红色衣服,双手抱拳在向全国观众拜年图。)(1)出示“拜”字,观察:“拜”字什么结构?像什么?(拜:会意字,古文字是双手下加“-”表示地面,会意为磕头时两手按地。本义表示恭敬的礼节。而我们现在说的“拜”通常是指两个人面对面,两手相对抱拳表示祝福或祝贺。)“拜”字还可以跟哪个字交朋友?(2)指导书写“拜”字。认识手字部,指导学生观察“手”字做偏旁后的变化。(3)说说你今年都给谁拜年了?都说了些什么话?现在你能给老师拜年吗?再给同学们拜年又怎么说?要是给老奶奶拜年你应该怎么祝福她呢?要是做生意的人亲戚拜年又该怎么说呢?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祝福语,你一定要正确的运用,说到别人心坎里,让别人真心的感到高兴。4.春节除了包饺子和拜年这些风俗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风俗?(贴春联、放烟花、看“春晚”等)简介春节的相关典故。5.春节去拜年,会得到很多压岁钱,你开心吗?请你们开心地读一读:春节 饺子 拜年再读一读,读出春节的喜庆、祥和来6.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试试看!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再点拨(春节到,包饺子,开开心心去拜年。)7.你会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过年时欢庆的气氛?“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相机出示练习一的这些成语,并齐读成语。过完了春节,再过不久我们即将迎来了第二大传统节日,那就是清明。(四)学习第二行词语:清明、扫墓、踏青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当天,人们除了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外,还会给烈士们献花圈,你看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 (1)出示“扫”、“墓”,让学生识记。“扫”和“墓”分别还可以怎样组词?(2)指导书写“墓”字。4.清明前后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喜欢到郊外散步游玩,这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语 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踏”字?“踏”字还可以怎样组词?5.指导读好第二行词语:清明 扫墓 踏青(指导读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6.拓展:学到这里,你想到了那首古诗?能背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指名背诵古诗清明。7.你能用学习第一行词语的方法把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清明节,去扫墓,高高兴兴去踏青。) (五)引导观察 感受词串规律1.学完了这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前面一词是节日的名称,后面两个词语是节日的习俗)2.小结:今天我们就先了解春节和清明这两大传统节日,端午和中秋两个传统节日留到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那么下面老师想检查课前布置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完成得怎么样?(六)合作探究 学习三四两行词串1.出示第三、四幅图,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节日? (2)你喜欢的节日还有那些传统活动?对于这个节日你知多少? 2.交流反馈 丰富积累 (1)出示第三幅图及其词串 指名边读边想,交流仿佛看到什么场面? 端午节这天还有哪些习俗?(配香囊、吃鸭蛋、挂艾草菖蒲)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还喜欢吃粽子呢?(讲述屈原个故事 相机学习生字“端”)。 3. 出示第四幅图及其词串同学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学习:团圆)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学习生字: 饼) 交流有关中秋的资料。( 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读古诗静夜思等 )(七)指导读韵文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八)拓展训练1.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除了课文介绍的这四个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2.有个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写了这样一组词串元宵 汤圆 观灯。你能像他这样,用词串的形式写一写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吗?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 (元宵 汤圆 观灯; 七夕 鹊桥 乞巧;重阳 登高 赏菊; 冬至 祭祖 馄饨 )(九)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1,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 )、( )、( )这四大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 );清明节的时候去( )、踏青;我还知道( )节,人们有( )、( )的习惯。(十)拓展练习 1.模仿课文写其他传统节日的一组词语 口头填空 2.查阅资料弄懂端午和中秋的其他习俗 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古诗 (十一)设计意图:“入境悟读,识写结合”是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的。在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关系时 坚持了“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不仅为学生们主动学习汉字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为锻炼、发展学生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拓展了空间。 “情境延伸,厚积人文”是语文学科人文精神这一内涵的体现。一个词语,一个节日,就是一段故事,一种民俗一地风情一种积淀一腔祈盼。本课的设计最主要突出体验式学习,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拓展补充的儿歌、故事、古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