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25课 诗词曲五首学 校:颍上五中 年 级:八年级 科 目:语文主 备:罗运荣 审 核:郭洪侠、杨政、史文菊、汪丽娟、李磊、耿倩、范明丽、陈飞、杨雪萍、王云、何庭华、费婷婷、江汝辉时 间:2017.3一、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文言文教学”内容摘录与分析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据附录,其中文言文是21篇)2.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3.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课标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其中的“浅易”、“基本内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都是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和认真把握的关键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是这样界定的:什么是浅易呢?一般是指语言文字的障碍较少而显得较为浅近,结构层次简单而篇幅较短,典故较少而阅读无须借助丰富的文化积累,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易于理解的文章。“理解基本内容”指的是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比如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描写了一个(或几个)什么人,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仅此而已,无须作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二、教材内容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赠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赤壁杜牧所咏之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三、中考考纲及考题分析1(2011安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2(2012安徽)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2013安徽)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 (2014安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5.(2015安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考纲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四、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规范的朗读诗文。 2.积累古诗词名句,体会不同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过程与与方法:品读意象,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所抒的情感,受其感染,做一个品格高洁,行为方正的人。教学重点 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教学难点 对古诗经典名句进行简单的赏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合作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疏解疑难字词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导入 师生同背刘禹锡的秋词。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另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2.诗歌写作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3.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4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2)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导思: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千帆”“万木”又比喻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人赋予的哲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生的事物上面。教师讲解:(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怎样理解诗句中的“长精神”?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 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5.总结归纳。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6.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7.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前两联:沉郁艰涩后两联:昂扬乐观二、学习赤壁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当过地方官和朝官,晚唐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尤以七言绝句见长。与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小李杜”。其咏史诗和抒情诗最为人称道。此外他也擅长古文。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而怀古咏史。3诗句赏析与理解。(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感慨作铺垫,兴感之由。(2)怎样理解一、二两句诗?明确: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明确: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4总结。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5 学生背诵全诗。6.板书赤壁 前朝之折戟,兴感之由 英雄的机遇,感慨咏叹 怀才不遇 抑郁不平三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3)教师范读。2了解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官做到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围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被派到敌营去谈判,在谈判中,文天祥不肯屈服,被元丞相伯颜拘留。后来在转押北方途中逃脱。他逃到温州(今属浙江),拥立益王赵罡,对元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在厓山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并出示此诗以明志节,决心以死殉国。3诗句赏析与理解。(1)首联回顾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步入仕途,起兵抗元(2)颔联主要写什么?明确:国势和身世,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3)“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4)怎样理解颈联?明确:此联上句写忧国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这一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国家形势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5)请对尾联略作赏析。明确: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此句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成为千古名句。4总结。全诗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历程,前六句是叙事,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后两句是主旨,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5.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叙事 颔联: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颈联:形式险恶,境况危苦议论 尾联:舍生取义,名垂千古感情 深挚沉痛,激情慷慨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检查前面的诗词背诵情况。二.学习水调歌头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音。(3)学生齐读,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词意。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是北宋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雄浑豪迈,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著有东坡全集。水调歌头:这首词写于丙辰中秋,此时,苏轼与其弟苏辙已有七年不见了,在月圆之夜,苏轼想到仕途不顺,又不能与亲人团聚,感慨万千,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中秋词。3词的有关知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兴起于唐朝,至宋代而盛行。(2)词的调名、体段、格律、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词是依乐谱而填字的歌词,因而就以乐谱的调名为名。(3)词牌名有的与内容有关,有的与内容不相关,另加标题。(4)词与诗相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又称长短句。(5)词的分段称阕,一般分为两阕,上段叫上阕,下段叫下阕。也有三阕至四阕的。(6)北宋时词又按创作风格出现了流派,苏轼开创豪放词风,称为“豪放派”,另外还有“婉约派”。4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写这首词的缘由。5.朗读本词,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阕内容。明确:上阙:对月饮酒,天上人间徘徊 下阕:对月怀人,书写离合之情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6词句赏析。(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各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明确:“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2)作者为什么把上天说成“归去”?明确: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3)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明确: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7拓展延伸。(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良好祝愿。与此句写明月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请写出与“月”有关的诗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8,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 上阙:对月饮酒,天上人间徘徊 下阕:对月怀人,书写离合之情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三 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1.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朗读,教师纠错。2.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诗歌、散曲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所揭露。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作者路经潼关时,正值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他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佳作。3.关于“曲”。曲,又叫“词余”,包括散曲和戏曲。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涵管填筑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设备安全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海门小豆芽艺术殿堂课件
- 海边团建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要求课件
- 海航航空安全培训课件
-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设备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担保借款合同(连带责任)与担保借款合同5篇
- 海百合课件专家笔顺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在时光里耕耘在成长中绽放
- 2025年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烟酒有危害》教学课件
- 2025年登革热防控试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承包学校食堂餐饮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安徽大学招聘真题(行政管理岗)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练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并带答案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