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 ) 屋檐 棱(lng)镜 铃铛B、抖擞(su) 摇蓝 狭窄(z) 姣媚C、竦(sng) 箫瑟 匿(l)笑 流转D、徘徊(hui) 烂漫 整宿(xi) 诀别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A、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C、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3、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C、一种为家庭提供烹饪劳务的计时服务近日在海滨市格外走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门路。D、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B、“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C、“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D、对于公众而言,多读她的文学作品、多学她的淡定、从容,是对杨绛先生最好的纪念。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师傅”和“师父”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文革”后期人与人的称呼也渐渐改为师傅了,甚至是男女通用的。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常有限。四库全书虽然有数百次的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宋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人大都称他为“师父”。元史刑法志中,也有“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之说。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清初学者蓝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秃厮,皆呼师父。不思此何人也,而师之父之?”这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议卷十三)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老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父”。5下面选项中,文章内容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 A“师傅”与“师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B“师傅”和“师父”的历史和意义演变。C“师傅”和“师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D“师傅”和“师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6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 ( )A“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B“师傅”称呼从专指帝王的老师演变成指学习上老师,后来称年长的人为“师傅”,最后平民百姓的教师也称呼为“师傅”了。C 从唐朝起,“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D “师傅”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相对于“师父”而言,“师傅”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7下列材料中有关“师傅”与“师父”称呼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买卖。师父照顾你牵马哩。”三藏道:“这猴头又胡说了!”B小侯准备到图书馆去,路上他问一个陌生人:“请问师父,到图书馆往哪个方向走啊?”C 罗希说:“我不小心摔倒在车站站台,幸亏那个师傅把我扶了起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D 小王买了些礼品,对妈妈说:“明天我准备给师傅去拜年。”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每题3分)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粤中:今广东番禺市。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神格:神条与气质。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厅事:指大堂。火卒:军中伙夫。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邻镇粤将军署 邻:邻居 B、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适逢 C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方:在 D:遽诘之曰 诘:喝问9、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B、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C、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D、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有恭小时候聪明,有神童的美誉,将军初见他是认为他是个自大的人。B、庄有恭之所以能闯进将军府,是因为将军府的衙役忽视了他,没看见他。C、面对将军的诘难和嘲讽,庄有恭能指物而对,足见他的机智聪明D、将军与客人正在下棋,忽然看见庄有恭闯进来,但他并不是因此而喝问庄有恭的。第II卷(非选择题共分)4、 (分)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12、填空。(6分,每空2分)(1) _,思而不学则殆。(2) 潮平两岸阔,_。(3) _,受降城外月如霜。13、 课内课文考查。(2分)秋天的怀恋母亲一再让我去北海看花,其用意是什么?14、 名著导读。(2分)(1)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温暖的记忆(1) 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2)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3)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4)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5)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6)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7)“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8)“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9)“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10)“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11)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12)“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13) “唉,这个人命苦呢!” (14) 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15) 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16) “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17) “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18) 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于兆文文,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4月下,有改动) 15、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4分) 16、分析第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18、蹬三轮的妇女每年除夕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蹬三轮的妇女为什么要说谎?(6分) 六、(4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读书是个奇妙的过程,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的思想变得深邃,让你感受到更多的人生精彩。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你班决定开展“与好书同行”的班会。19、 班主任为了烘托气氛,决定在教室空白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搜集2条交给班主任。(4分)1、_2、_七、作文(50分) 文学作品为我们创造许多的人物形象,如猪八戒他贪吃贪财,好吃懒做,李逵莽撞粗鲁,忠心耿直。林黛玉多愁善感,外柔内刚。我们作文也应如此写出笔下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