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_第1页
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_第2页
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_第3页
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_第4页
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陈璐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拍卖价值最高的绘画作品是哪一幅吗?出示图片介绍:杰克森波洛克的抽象画1948年作品第五号师:估计这幅作品能卖到怎样的价值?生回答。师: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拍卖出绘画作品有史以来的最高价,达1亿4千万美元,收购名画者是一位墨西哥金融家。 杰克森波洛克(1912-1956) 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创造了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法,画布上的颜色很丰富,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很自由奔放、无定形。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特别的自然品质,充满新颖性和独创性。师:世界上拍卖价值第二的作品是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利姆特的作品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以1.35亿美元成交。优雅、华贵形象,在背景及衬裙用上灿烂的金色,整个画面显得高贵华丽,克里姆特花上3年才完成画作。师:今天来说说另外一幅无价之宝,它无法用价钱来估算,它属于全世界的人们,它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它的编号为779号,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它是描写一位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二、初步观察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介绍: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师:说一说你们喜欢它吗?生回答。提问: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学生思考回答。提问: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师:五百年来,蒙娜丽莎以她永恒的微笑,谜一样的眼睛注视着人们,也吸引了无数观看她的眼睛。图象投影到视网膜上,给你带来好看或不好看,喜欢或不喜欢的主观感受,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观看方式。但是,人们不满足这种“简单和轻松”的观看方式,美术作品成就了一件载体,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五百年前的文化、社会背景及画家的思想。她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她的美其实是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提问: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会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感悟式鉴赏;二、形式鉴赏;三、社会学式鉴赏;四、比较式鉴赏。当然,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感悟式鉴赏2、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问:画面上有什么?3、 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使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谈感受。4、 教师小结。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介绍这幅画的来源。形式鉴赏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林间小道霍贝玛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和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2、师:出示莫奈莲池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3、思考交流:师:出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社会学式鉴赏1、 师:出写生珍禽图(黄荃)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生:鸟,乌龟,知了等。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生:无。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2、 师:出示夜巡(伦勃朗)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夜巡(荷兰)伦勃朗 伦勃朗(1606.71669.10)是荷兰莱顿一家磨坊主的儿子,父亲让他上大学,想使他成为法律家。由于天性爱好绘画,伦勃朗只上了六个月大学就休学了,进入一位崇尚意大利画风的、很有名声的同乡画家拉斯特曼的画室。功成名就之后,伦勃朗的第一批作品是画他父、兄、母、姐的肖像,其中以他的一幅戴金盔的兄长肖像最出色,显示出了画家新的探索成果: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心理刻画的效果。这种画法使主题鲜明,尤其受光部分的质感极为强烈,画面的其余部分则很暗,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之是“紫金色的黑暗”。不久,他的巨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年作)的集体肖像画,又确立了他的艺术声誉。这种带风俗性的集体肖像画,是时代的需要。在照相术未问世以前,资产阶级同业公会都喜欢悬挂这种画。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画的一幅夜巡(1642年),竟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油画夜巡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1640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保安武装,受商行雇佣,他们自己组成一个职业公会)请伦勃朗绘制一幅巡警生活的群像画,准备张挂在射击手同业公会的房间里。题目原来并不叫夜巡,伦勃朗在画上把这批射击手巡警处理成以班宁柯克为中心,整个射击手连在白天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出发前的情景。画面涂上的一层亮油由于年久而呈现黄褐色,才被误认为是“夜景”。画家没有按照订货者的要求,细致地画出每一个人的肖像,而是有节奏地处理这些巡警们,使画面成为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整体:右侧击鼓者的神气,左边挑着旗帜的巡警形象,班宁柯克正在与他的少尉威廉凡雷伦勃克谈着话;其余人物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有的在擦枪筒,有的在举长枪,大有当年荷兰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那种阵势。可是由于明暗变化强烈,有的人就被处在暗影中。这样一幅富有战斗性的构图,由于每个人的形象的清楚程度不同,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巡警们因为出同样的钱不能在画上有同等的地位向画家提出抗议。画幅遭订货者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公会把此事诉诸法庭,并对画家进行大肆攻击;加上伦勃朗曾以他的妻子莎士基亚的裸体为模特儿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历史画,而遭到维护旧道德的人们的非议。伦勃朗很快蒙受事业上的严重挫折,从此,订画者疏远了他。不久画家妻子莎士基亚去世,虽经双重打击,画家没有动摇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遗世独立,不去迎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胃口。油画夜巡无论从艺术性或思想性上看,都是无可指责的。伦勃朗坚持不修改,是坚持他的艺术信念和为人民所敬仰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3、 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4、 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生:看书理解、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5、 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社会学式鉴赏更多是从社会背景、社会因素、创作意图等方面出发,更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社会学式鉴赏适合于再现性的、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比较式鉴赏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师:出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同时映示书中图表生:口头完成填表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四、练习反馈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附)课堂练习反馈表班 级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 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六、课后拓展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七、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所以我找了一段卢浮宫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从视觉上感受到这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因为这幅作品学生比较熟悉,不会觉得有距离感。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从他们熟知的作品入手,让他们对蒙娜丽莎有多方面的认识,知道为什么这幅作品会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而不再是简单、肤浅、表面的认识。比如在讲解莫奈的作品莲池的时候,我讲了印象派以及莫奈的背景,学生对莫奈的背景很感兴趣,特别是讲到莫奈失明了还在坚持作画,学生都非常佩服,这里其实不仅讲到了形式鉴赏还涉及到了社会学式鉴赏,从而使知识结构很好的过渡到下面的社会学式鉴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效果。本课的内容比较多,为了更好的把内容串联起来,我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我觉得书中的比较式鉴赏的例子还不够形象生动,所以我改用了三幅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大卫雕塑来做比较。讲得时候也涉及到大卫这个人物的传说,这是学生比较有兴趣听的内容。首先学生不排斥,从而慢慢接受。如何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的。收获与反思: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亦不可少。激发学生的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