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鼠疫媒介蚤类流行概况1 (2).doc_第1页
内蒙古鼠疫媒介蚤类流行概况1 (2).doc_第2页
内蒙古鼠疫媒介蚤类流行概况1 (2).doc_第3页
内蒙古鼠疫媒介蚤类流行概况1 (2).doc_第4页
内蒙古鼠疫媒介蚤类流行概况1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東京都板橋区大山東町2-13-403荒川内蒙古近年蚤类分布特征及鼠疫流行病学意义白林庆 作者简介:白林庆(1956-),男,医学学士,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啮齿动物生态学和动物流行病学研究。 司晓艳1. 010031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呼和浩特市【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各型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发生变化,相应的主要寄生蚤不仅数量随之变化,分布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进一步确定鼠疫疫情流行属性及疫区处理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了近年监测文献与数据,就内蒙古鼠疫传播媒介的主要蚤类分布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做一回顾。The mainly fleas distribution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nner Mongolia plagu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host animal changes in various types of plague foci due to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major parasitic fleas not only changes, als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hange accordingly. To understand these changes is very important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property of plague epidemic and take measures. The author reviews the mainly fleas distribution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Inner Mongolia plague after analyzed the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literatures. 蚤类是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之一,它不仅因叮刺吸血给人畜造成直接危害,更重要的是有些蚤类是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已发现的649种(亚种)蚤中,自然感染鼠疫菌的有63种(亚种),各类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16种(亚种)。内蒙古地区已记录的蚤有122种(亚种),4型疫源地中自然感染鼠疫菌的有30种(亚种),其中主要传播媒介8种(亚种),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us)、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原双蚤田野亚种(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a laeviceps kuzenkovi)、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is)。本文就近年内蒙古主要鼠疫传播媒介蚤类的分布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做一回顾。一、内蒙古鼠疫疫源地主要媒介蚤类分布特征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主要宿主分为4个自然疫源地,即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33万余平方公里,其中约三分之二疫源地区为动物鼠疫活跃的地区。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这个特殊生态系统中,寄生蚤是决定鼠疫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内蒙古地区蚤类的研究工作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结合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调查,采集、制作了大量标本,到2008年底,内蒙古地区的蚤类有4总科8科13亚科39属122种(亚种),占全国已知蚤类的18.80,是中国蚤类较多的省区之一。通过对蚤类的细菌学检验,共发现自然染带鼠疫菌的蚤类30种(亚种),占内蒙古蚤类种数的24.59%1,都存在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相一致。1、 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 本世纪20年代发现的蒙古旱獭疫源地, 主要传播媒介是谢氏山蚤,占蒙古旱獭10种寄生蚤总数的90%以上。虽迄今仍未从该蚤体中分离出鼠疫菌,但在我国其它型旱獭疫源地,曾多次在其体内检出鼠疫菌,且试验证明该蚤能叮咬人,因此,该蚤是无可置辩的主要传播媒介。次要媒介是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和人蚤,迄今也都未检出鼠疫菌,但邻近的俄罗斯和蒙古都从上述蚤中检出鼠疫菌。数十年来,旱獭越来越少,旱獭蚤也难于检获,而黄鼠寄生蚤则没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只是在不同地区出现数量的变化2。2、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方形黄蚤,包括松江亚种和蒙古亚种,不仅数量多,染疫者亦多,占黄鼠疫源地12种自然染疫蚤的77.792.5%;另外广泛分布于黄鼠疫源地的二齿新蚤,可以寄生于家、野栖多种鼠类,极利于在家鼠与黄鼠间转移交换,同人类的关系也较密切,并曾多次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因此,有人认为它也起主要媒介作用3。但由于它不是某种主要宿主或某个地区的优势蚤种,且属巢蚤型,无论在黄鼠疫源地和沙鼠疫源地,就目前研究结果看,应视为次要媒介。在黄鼠疫源地察哈尔丘陵区,光亮额蚤、二齿新蚤和阿巴盖新蚤是黄鼠的次要寄生蚤,曾多次检出过鼠疫菌,其媒介地位次于方形黄鼠蚤,为次要媒介。从1948年到2012年的64年间,通过鼠疫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赤峰市黄鼠疫源地的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角尖眼蚤指名亚种及阿巴盖新蚤3 种蚤体内检出了鼠疫耶尔森菌,这些蚤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参与了传播或保存鼠疫菌的作用,主要媒介是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次要媒介是阿巴盖新蚤和角尖眼蚤指名亚种4。3、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沙鼠疫源地的蚤种类较多,自然染疫者也多,仅寄生于长爪沙鼠者即达30余种,自然染疫者18种,主要媒介蚤类公认有3种。其中秃病蚤包括蒙冀亚种和田鼠亚种居首,分布广、数量多,疫蚤检出数占第一位(35.2973.08%),在疫源地的不同地区和全年各月均发现染疫者,在疫区和实验条件下都能叮咬人,成蚤还能携带鼠疫菌过冬5,6,因此认为该蚤在沙鼠疫源地内具有传播和保存鼠疫菌的能力,是沙鼠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之首。同型客蚤是另一种在沙鼠疫源地寄生于长爪沙鼠的主要蚤种, 较广泛分布于荒漠草原区, 以沙鼠疫源地鄂尔多斯暖温型荒漠草原区数量为多, 仅次于秃病蚤。在20世纪70-90年代,与该疫源地20年间发现的人间腺鼠疫患者时间相吻合的恰是同型客蚤数量多、疫蚤多(染疫蚤占总疫蚤数的18.16%),活动性强的5 9月,因此认为同型客蚤是沙鼠疫源地的又一种主要媒介, 而且在动物间传播鼠疫和从动物间传染到人间方面起主要作用7。近代新蚤也被认为是沙鼠疫源地中3个主要媒介之一,从生态特点分析,近代新蚤在保存疫源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因为凡分布该蚤的地区, 鼠疫动物病总是连年不断地发生。在沙鼠疫源地北部荒漠草原的大部分地区, 近代新蚤数量较多, 占疫蚤总数的近30%,在南部暖温型荒漠草原沙鼠疫源地中, 近代新蚤数量极少。据察哈尔荒漠草原地区1982 1985年的资料统计共判定疫蚤7种47组, 占判定疫情总数的24%, 其中秃病蚤蒙冀亚种, 同型客蚤指名亚种、近代新蚤东方亚种三种蚤占总染疫蚤的87.3%, 构成该疫源地的主要媒介。从7种优势蚤种性别比例来看,雌性均高于雄性,在染疫蚤中雌蚤占85%,说明雌蚤具有重要的鼠疫流行病学义8。沙鼠疫源地北部中温型荒漠草原区与南部暖温型荒漠草原区的次要媒介明显不同。北部的长爪沙鼠次要寄生蚤不常纤蚤、弱纤蚤、喉疙怪蚤,子午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之一叶状切唇蚤,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簇鬃客蚤,都具有一定数量并检出过鼠疫菌。上述除簇鬃客蚤外的另4种蚤,于秋冬季出现数量高峰,且与长爪沙鼠鼠疫流行高峰相一致,对促进秋冬季动物鼠疫流行和带鼠疫菌过冬起重要作用, 都可认为是次要媒介。南部的长爪沙鼠次要寄生蚤是盔状新蚤和吻短纤蚤,都属巢蚤类蚤种,亦曾检出过鼠疫菌。但由于该地区有关蚤类的调查资料尚少,缺乏系统性,目前只能初步认可这两种蚤作为次要媒介。近10年全区沙鼠疫源地共从14种(亚种)蚤类中检出鼠疫菌,疫蚤种构成比依次排列是:秃病蚤(田野亚种和蒙冀亚种)(62.26%)同型客蚤指名亚种(26.99%)近代新蚤东方亚种(4.62%)二齿新蚤(2.15%)长突眼蚤(2.04%)短附鬃眼蚤(0.43%)、吻短纤蚤指名亚种(0.43%)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盔状新蚤、阿巴盖新蚤、光亮额蚤(指名亚种和等似亚种)、长吻角头蚤(构成比均为0.22%),由此可见,该疫源地主要媒介仍是秃病蚤(田野亚种和蒙冀亚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和近代新蚤东方亚种。但是簇鬃客蚤的捕获数量位居该疫源地的首位,主要是由于在乌兰察布地区大沙鼠数量上升,从而导致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簇鬃客蚤数量上升,所占比例升高。由于簇鬃客蚤一直以来非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寄生蚤,其染疫的情况也很少见,近10年来查明的数量虽有增加,但从其体内未检出鼠疫菌。另外,2010年在该疫源地的鄂托克旗采集到短距狭蚤,是首次在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发现该蚤种的存在9。4、布氏田鼠鼠疫疫源地布氏田鼠疫源地的蚤类专项调查资料不多,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2003年以前主要传播媒介多以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原双蚤为主,随着优势鼠种的相互变化,媒介蚤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秃病蚤多见,原双蚤反而逐步降低。根据2005-2009年内所捕获的各种鼠而获得的各种蚤情况看,以近代新蚤、光亮额蚤为多宿主蚤种; 而秃病蚤和原双蚤则以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获得的较多,方型黄鼠蚤以达乌尔黄鼠获得最多10。二、蚤类在鼠疫流行病学中的意义 内蒙古4型疫源地中3个疫源地的主要媒介蚤中都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几乎所有次要媒介蚤中均检出鼠疫菌。主要媒介蚤种对维持鼠疫流行和保持自然疫源性起主要作用,次要媒介虽不像主要媒介那样对疫源性的保存和延续起主导作用, 但它对维持和促进动物间鼠疫流行起作用。蚤类能够寄生在不同宿主,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相应的主要寄生蚤也随着改变而增减。监测资料进一步表明,宿主动物不但有更替现象,并有混居现象,所以,对疫源地主要贮存宿主的主要寄生蚤,染蚤率及蚤指数、甚至雌雄情况的调查不可忽视,获得它们的有效参数可指示我们进一步确定疫情流行的属性,从而决策疫区处理的实施方案。参考文献1 刘艳华, 石杲,刘俊,内蒙古蚤目分类研究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9) F0003-F00042 石杲,张瑞华,包海明,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 30(10月):236-2373 刘纪有,等,中国鼠疫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0,11(特刊1号):1-374 朱建新,石杲,赤峰市鼠疫媒介蚤类及防治研究 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4):201-2035 刘纪有, 等.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疫源地蚤类在鼠疫流行区感染鼠疫的动态研究 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5,4(2):118-1226 李尚君, 等.秃病蚤蒙冀亚种的吸血能力和叮人试验 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1,2(2):95-987 张万荣, 等. 鄂尔多斯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蚤类的媒介意义 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1,2(5):312-314.8 徐贵森,王锦丽,石杲,乌兰察布市某地区蚤类的鼠疫媒介意义的探讨 J,动物医学防制,2009,25(12):927-9289 尉瑞平,范蒙光,李建云等,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的某些特点 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70-17310 刘万英,顾文龙,锡林浩特地区蚤类区系结构概况 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4):303-304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arious types of plague foci of major changes in host animals,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major parasitic fleas not only change 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lso change accordingly, further under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