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doc_第1页
再塑生命的人.doc_第2页
再塑生命的人.doc_第3页
再塑生命的人.doc_第4页
再塑生命的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顺二中集体备课专用教案平顺二中课堂教学设计(首页)学科语文年级七(上)备课者成国红时间2015-9-24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课型讲读课总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反映的是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课文展现的人文内涵丰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更让人记忆深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学习热情会很高,对于理清课文内容思路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但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分析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2. 了解海伦以及莎莉文老师的生平事迹和相关作品。3. 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海伦情感变化的线索,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2.通过品读与揣摩海伦遇到莎莉文老师前后“生命”的对比,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情 感态 度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重点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教学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查阅资料,了解海伦的生平事迹。平顺二中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目标导学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一岁半时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然而他却在17岁时,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他就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再塑生命的人”。2、检测预习:搓捻(nin):将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和揉捏差不多抚弄(f nng):抚摩摆弄。 绽(zhn)开:裂开。疲惫不堪:极度疲乏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不求甚解: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混(hn)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恍(hung)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花团锦簇(c):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二、互动助学互动一:初识“再塑生命的人”。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塑”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什么(朗读后一句话概括)?预设:塑,塑造。 “再塑生命”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从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来看,中心词是“人”,即莎莉文老师,所以文章重在表现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我的生命的。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把她从黑暗带向光明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互动二: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朗读第一段,抓住最后一句中“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地默读课文: 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预设:“这是1887年3 月3 日,当时我才6 岁零9 个月。”“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请找出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总评句(文章的纲领性句子)。预设: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从课文中找出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生活状况的关键词句。“此前”的生命(黑暗)“此后”的生命(光明)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学会思考)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学会温柔,懂得同情)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师小结: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黑暗,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互动三:解读“再塑生命的人”。 课件展示: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一生的精力。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那么莎莉文老师凭借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的呢?1、海伦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预设:她又盲又聋又哑,还有点任性和桀骜不驯。2、盲人特殊,聋人特殊,盲聋哑就更加特殊了。莎莉文老师面对的是“特殊教育里面的特殊教育”,他会怎么做呢?预设:爱心和耐心。高超的教育艺术。她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 她的教育完全是体验式和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她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海伦的学习热情,使海伦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她教会海伦最重要的是怎样思考问题。安妮陪伴着海伦走过了50年,她用自己的关怀和爱心排解了海伦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慢慢地,由于用眼过度,莎莉文的眼睛在1916年再一次失明,直到66岁,1936年10月19日,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她说:“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三、整合促学1、拓展延伸。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