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醉花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花阴教案1. 导入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1、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呢?2、我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武陵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说说你对李清照的认识。师总结:清照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请同学们将标红部分记在书上。二、感受“愁”1、初步感受生自由读音频范读,边听边感受重音和节奏。再学生模仿朗读2、读完此词,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愁)3、作者是怎样表现“愁”的?字词传情请用“我从读出了愁,因为”的句式作答。(薄雾浓云、永昼、消、佳节又重阳、半夜、凉、把酒、暗香、盈袖、西风、黄花、瘦)a、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轻薄飘渺的雾气,浓厚稠密的云层,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营造出压抑沉闷的氛围。这样阴沉暗淡的天气情况下,自然滋生了作者的 “愁” 心情了。她的愁持续了多长时间呢?永昼:漫长的白天,一个“永”字足见白日绵延,没个尽头。其实我们从地理常识来看,重阳佳节,农历九月初九,本应是深秋时节,应该是白昼越来越短的,为何是永昼呢?是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把白昼拉成无限长的。b、瑞脑消金兽香料在兽形的香炉中燃烧着。消:百无聊赖的词人整个白天都注视着这缓缓燃烧的香炉。百无聊赖,无心做事。这缓缓腾起、盘旋缠绕的何止是袅袅的烟雾,更是作者心中缠绕的愁思!心中愁苦,不免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唉!这磨人的苦、愁何时才有尽头!c、佳节又重阳佳节:美好的节日,在词中指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应是亲友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之时,但此时,新婚不久的丈夫赵明诚却外出做官,词人只得独自一人,独守空闺。其寂寞孤单可以想见。又:逢我听出来了,刚才你把“又”重读了,为什么?“又”可见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并非一次。想象一下:去年的重阳节,还是丈夫与我携手团圆,现在又逢此佳节,同样的节气,同样的场景,可惜斯人不在身边。唉!又到重阳节,更添愁思绪!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又包含了多少此刻的委屈无奈、伤心愁苦!d、半夜凉初透凉:“天阶夜色凉如水”,清秋天气是凉的,身边的玉枕纱橱是凉的,身体是凉的,作者的心也是凉的。清照以凉写愁,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心理体验,还写出了切肤感受。透:并且这份凉意啊,随着愁思一点点地浸入体内,直透骨髓,这份愁非常人常事可比。作者是什么时候感受到这沁骨的寒冷的?半夜:同学注意,这是个时间词,除了这个半夜,前文的白昼,后文还有黄昏。时间推移,从“永昼”到”“黄昏”再到“半夜”,可见作者的思念、愁苦并非一时一刻,而是此愁绵绵无绝期。让我们体悟着这份透骨的凉意、愁思,一起朗读这句词。e、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本是闲适自在、毫无羁绊的田居生活,曾经的把酒东篱可能是李清照夫妇的幸福时光,现在却是分居两地,词人只能独自把酒饮愁了。把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独自一人,胸中有愁绪,才会想喝酒。f、有暗香盈袖暗香盈袖:注意注释,这里是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把花枝带去送给远方的爱人,却因路远无法无法办到。推及作者,刚才也是在东篱边赏菊,看到应时、应景的菊花,不免也涌起了相似的情思,美景需与爱人共赏,想要把这花儿送给丈夫瞧瞧啊,可是路途太远,路远莫致之!词人心中,该是多么的失落、惆怅啊!这里的“盈袖”指香气沾染到衣袖上,我们把它改为“有暗香沾袖”如何?不行,盈是满的意思,盈袖表示沾满了菊花香气、十分浓重,可见作者流连花丛、饮酒消愁时间之久,更能表现她的愁思深重。(换字品读)赏菊、喝酒,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作者却通过它们表现自己的深重愁思,这不正是“以乐景衬哀情”么!g、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销魂: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让人失了心神、丢了魂魄的,只有这离别、分居的忧伤啊! 西风:“古道西风瘦马”,给人以萧索、惆怅之感,可见“愁”。这句话的语序应该 是“西风卷帘”,西风能把内室的帘子都吹得卷起来,西风是多么猛烈、强劲。人比黄花瘦:1. 作者为何偏用菊花作比?同学们把它换成别的花儿试一试?桃花、桂花?通过,佳节又重阳,知道不能换成桃花,因为桃花不符合秋季的时令特点。那么换成桂花呢,每逢秋季,我们都会想到丹桂飘香,那么人比桂花瘦好不好?不清楚了,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图片。(出示图片)以菊比人,因为菊外形纤细,被秋风吹落恰与女词人衣带渐宽的形象吻合。菊花写出了诗人为情憔悴、消瘦轻减的外形,不能更换。2、那瘦字呢?人比黄花?换个别的形容词?人比黄花娇、弱、愁?“娇”字显得太娇艳明媚了,与词人心境不符;弱字相较于“瘦”,不够形象具体、画面感不足;“愁”又体现不出形似的特点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东篱把酒,借酒消愁,但词人的愁绪并未消解,最终人也消瘦,清减了腰围。一个瘦字,描摹了词人体态消瘦的外形,更写出了清照凄楚愁苦的心神。在本词中,作者因心中愁苦而身形消瘦,可以说,愁是瘦的原因、痩是愁的结果。 瘦:说起瘦,李清照在词坛上有一个叫“李三瘦”的外号。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除了本词,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这几天来比较消瘦,不是因为病酒而日渐憔损,也不是因为看到秋天的萧瑟而伤感所至,而是为离愁。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绿叶繁茂,红花却凋零,无限凄婉,伤春情绪委婉曲折。以黄花喻人,写出词人形神皆瘦。一字不能相改,比喻之法,堪称妙绝。讲述故事:据琅嬛记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总结:难怪清代评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 。”全词字字词词都在诉说词人的深情苦闷,让我们体味着清照的孤独寂寞、愁思难解,再读这首词。1. 对比“愁” 1、课内对比 李清照的词作写愁的有很多,我们把它和学过的武陵春进行对比。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学讨论对比,这两首词中的“愁”相同么?愁的原因、程度相同么?总结:醉花阴写于李清照年轻时,透着浓浓的相思之苦,是忧伤浪漫的闲愁、家愁;武陵春则写于作者晚年,历经国破家亡、丧夫颠沛之苦,声声泣血、压抑绝望的浓愁、重愁、深愁、国愁。李清照于一介弱女子之身书写国破家亡之愁,笔力千钧,所以后世对其评价道: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2. 课外链接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将息:调养休息。敌:对付,抵挡。堪摘:可摘。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写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醉花阴声声慢两词都描写了黄花这一意象,点明愁绪;本词中的“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寡居之悲直接写愁 ,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