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句读训练昌吉市第七中学 王荣霞一、激趣导入: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哭一个笑。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引入。二、句读及考题类型:1、什么是句读?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点)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2、中考说明中的要求:2017中考说明中规定,古代诗文的阅读材料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考查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和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力,课外浅显文言文的句读和对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把握理解。3、题型再现:(1)、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下列对文中蓝色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B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C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D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题目: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4、小结: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三、技巧训练:1、断句的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标志,巧妙断句。2、标志一:对话引文要断开。(1)、文本引导:看看课文中的几个例句,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注意事项: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问”“曰”“云”“道”“言”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3)、当堂训练: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少长:年长)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标志二:虚词前后要注意。(1)、文本引导:先来读读课文中的几个例句,看看有什么特点。A、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谢太傅寒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E、其夫呓语/既而儿醒。F、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G、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H、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I、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注意事项: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常用在句首语气词:“夫、盖、若夫、至若”等;常用在句首关联词:“虽然、然则、于是、是故、是以”等;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常用在句尾语气词:“矣、欤(与)、哉、者、也、乎、焉、耶、而已”等后面可断句;疑问语气词:安、何、胡、焉、孰、孰与、何如、何故,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3)、当堂训练: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标志三:名词代词前后看。(1)、文本引导:来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有何特点?A、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B、潭中鱼/可百许头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D、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E、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2)、注意事项: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代词:吾、余、予、君、子、汝、尔、其、之等。(3)、当堂训练: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5、标志四:修辞提供好条件。(1)、文本引导:再来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有何特点?A、 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B、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C、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D、 男有分 女有归。(2)、注意事项:对偶、排比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3)、当堂训练:A、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B、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6、标志五:动词区分是关键。(1)、文本引导: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找出了动词,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A、马无故亡而入胡 / 人皆吊之 B、同舍生皆被绮绣 / 戴朱缨宝饰之帽 / 腰白玉之环。(2)、当堂训练: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卒,同“猝”,突然。操,曲调。造,这里指弹奏。)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卒逢暴雨 /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7、课堂小结:先略读,明大意,再细读,寻标志,对话引文要断开,虚词前后要注意,名词代词前后看,修辞提供好条件,动词区分是关键,固定搭配不分开。(曾不、如何)四、学以致用:1、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 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2、鲁 有 执 竹 竿 入 城 门 者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 俄 有 老 父 至 曰 吾 非 圣 人 但 见 事 多 矣 何 不 以 锯 中 截 而 入 遂 依 而 截 之。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4、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黥qng,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题目: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5、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呼其子而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五、布置作业: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一)、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蚤,通“早”,很早。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思考与练习】1、解释:恸 对 亡2、翻译:门人益亲 弟子孰为好学?3、用“/”给全文断句。(二)、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 明 庐 笞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3、用“/”给全文断句。(三)、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恨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桓荣:东汉人。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思考与练习】1、解释:初 厄 嗤 应 及2、翻译:而荣讲诵不息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3、用“/”给全文断句。(四)、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思考与练习】1、 解释:善 刻意 临 或 遽 绝2、翻译: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又以问著 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