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的味道写作教学案例一、教学构思: “家乡的味道”是罗湖外语学校初中实验部黄镟璇老师的一堂八年级语文写作课。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写作:到民间采风。黄老师这样设计这堂课:课前习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特色、进行作文构思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及小组合作体会乡情,初步完成一稿。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本节课习得目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而在课中习中师生解决学生在课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在交流研讨、答疑解惑、展示分享、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遵循三稿三评的作文升格思路,充分体现了升级过程。帮助学生写好习作家乡的味道。二、课前任务(一)课前目标:l 利用平板录制家乡视频,初步感受家乡的风俗人情美。l 在云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在写作家乡的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验团队合作并尝试解决问题。为语言输出做好准备。l 通过完成调查问卷、自我评价,总结思考课前习所得,写下课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本节课的建议与期待,形成课堂主人翁意识。(二)布置任务:根据习得目标设计了学生“课前习”,由资源包、我的任务、调查问卷三部分组成;教师通过习本云课堂平台上发布课前任务,学生通过账号登录“习本云课堂” 平台自主完成课前任务。任务一:忆乡貌自学资源包1.阅读课本P163,发散思维多方位构思选材:家乡历史、家乡方言、家乡风俗、节日探源2.阅读课本P165,思考“洋气”“时尚”的现代生活与“古朴”“厚重”的民俗民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3.阅读云空间的写作知识“通感手法”,通过各式范例了解通感手法的运用。对重点内容或有心得的地方做好批注,同时记录下你的问题。【平板运用】学生在云平台上开展课前习活动。自学资源包保障学生在进行初步构思时有模仿的对象,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应用云平台,能及时反馈统计学生课前习情况团队名号批注留痕(处)读书时长(分)质疑赏析(个)自我评价(等)1凤箫声动126111A:2 B:2 C:02耸目思凌霄11912A:2 B:1 C:03闻风坐相悦157512A:1 B:3 C:04朝天阙126011A:3 B:1 C:05弱柳藏莺恰恰啼13859A:2 B:1 C:06随风远飘扬9709A:1 B:2 C:07枫林红透晚烟青153018A:1 B:3 C:08韶华织梦踏莎行1413012A:1 B:3 C:09竹堂听雨惊秋晚139012A:0 B:3 C:110碎玉冰绡满枝头164512A:0 B:3 C:111.小楼一夜听风雨13859A:2 B:1 C:012.朔吹翻江意未平2316014A:2 B: 2 C:0总计137725113A:15 B:20 C:1【设计意图】通过云平台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本次数据显示全班同学分为十二个小组,认真完成了自学资源包的任务。批注留痕达200以上,说明学生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好习惯。任务二:绘乡俗录制视频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你的家乡一定有不被外人所了解的独特风俗。仔细想想,好好看看,一定可以发现不少代表你家乡地域文化特征的亮点。1. 拍摄一分钟的小视频:可以是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吃特产的情景,也可以拍下家乡秀美的景色。可以是家乡过节的热闹场面,也可以是家乡独特的方言展示2. 一分钟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可以介绍你家乡特产的特色、来历、现状,也可以说说家乡过节的独特风俗。可以谈谈家乡的景色亮点,也可以评评方言的独特之处【平板运用】学生们使用平板录制视频,拍摄展现家乡的饮食习惯、风俗人情、秀美景色等,并将作品发至云空间分享与互评互赞。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视频收集情况统计如图:【设计意图】录制视频一方面能真切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增强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拍摄的角度、拍摄的内容都关乎接下来写作的侧重点。任务三:诉乡情写作构思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相信你已经跃跃欲试,想用笔描绘出自己独有的家乡的味道了吧!尝试构思你的习作并写下来。【平板运用】写作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困惑或疑问通过习本云课堂平台提交到分享圈。你可参与问题圈疑惑的讨论或标注,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平台后台会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参与数、疑惑标注数、解答点赞数等。【设计意图】在平台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及小组合作体会乡情,初步完成一稿。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本节课习得目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师接下来就能针对这一堂课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依据课前习数据分析,我们将本课的课堂定位确定为:l 课中充分结合独立学习、组员互助与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有特色来选择写作题材。l 引导学生使用通感的手法来描写味道。l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展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人文历史、风俗民情、饮食习惯、精神风貌等,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乡味。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绘出家乡的独有风采。1. 播放获赞最多的学生录制的家乡视频。同学们通过观看大屏幕欣赏自己与他人录制的家乡视频,老师请这几个作者进行相关解说:为什么我选择这个作为视频内容?我想突出家乡什么特色?其余同学评价并提供建议。2. 展示课前习困惑,引出本课学习目标。【平板运用】本环节教师评析优秀视频,视频可以在每个学生的平板展播。看到点赞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学生小组体验、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小组内学生的合作探究,结合问题引导,以目标导向激发学习意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关注到拍摄具有不同侧重点,教师顺势点明这与写作的关系,使写作具有针对性。(二)邂逅味道1. 这是班上一位来自湖南的同学所写的家乡的味道一稿。 请你说一说,他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点评:(1) 写得好,这篇习作条理很清晰,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果园的四季特点。(教师点拨:从结构上看这是我们该借鉴的,内容上呢?)(2) 写得不好,因为习作没有扣住“味道”来写;(教师点拨:扣住味道应该写出什么?扣住自己对这种味道的真切感受。)(3) 写得不好,因为果园不是湖南最值得写的,作者应该扣住“辣”来写。(教师点拨:“辣”相比各地皆有的“果园”,明显更具地方特色。)2. 讨论小结:可以得知要让别人体会你眼中的家乡,就要对“味道”进行细致描绘。第一步要围绕“味道”选择印象最深,且最具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和内容来写作。3. 生给自己的文章选一个最能代表你们家乡的意象(可以是食物、风俗、景色),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你的家乡。【平板运用】学生构思更贴切家乡特色的意象,将构思文字上传至分享圈。同学间可以实时查看,并且评价意象的优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写作定好基调;开启头脑风暴感知家乡。(三)品味味道1. 出示两个家乡的味道(二稿)进行对比阅读,要求学生评价哪个稿子更好。学生点评:(1) 第二个稿子更好,它更具体表现出辣的味道。(2) 第二个更好,相比第一个稿子笼统的说辣,第二个动用了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教师点拨:能说说具体是哪里动用了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吗?)(3) 第二个更好,原本只是辣这种味觉,通过不同的感官来表现。(教师点拨: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能跟我们说一说吗?)【平板运用】孩子们在翻页电子书上圈点勾画,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平板看到每个学生的勾画痕迹,也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勾画情况投影到大屏幕。通过平板投影每个学生实时的圈点批注,能及时掌握学生思考的动态变化过程,更好把握学情。2. 请小组讨论并自己总结:怎么样描绘好味道?学生在比对阅读中讨论出运用通感可以更好的描绘味道。教师进一步引导补充,最后由学生总结原则:A.选择适合的五觉;B.进行联想;C.突出味道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平板运用】学生查看资源包中通感的运用原则,修改自己的习作。形成的二稿以小组为单位拍照上传至讨论组,可以互相观看他人的成果,还可以打分、点赞、回复。这个环节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归纳总结反思的好习惯,用新知指导教学实践。3. 请你运用通感来修改自己家乡的味道并分享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次修改中消化吸收知识。可以看到,与上一环节的构思相比,学生对意象的描绘更为具体,展现出写作的个性化。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圈点勾画,教师实时投影跟进,捕捉学生思维动态变化过程,利于把握不同层级学生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四)情系味道1.回忆学过的课文春酒:作者通过写什么把春酒和家乡勾连在一起?作者不是纯粹地介绍了风俗或美食。她更看重自我的真情实感,春酒记叙的就是自己对童年一段美好的回忆。文中写到“八宝酒”时,“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倒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一句,把“我”对春酒的吝惜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2.介绍性的文章不是记叙文。为了突显个人的真实感受,你最好能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请你联想家乡的细节。再次运用通感升格家乡的味道。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自评。【平板运用】学生完成的三次稿子都发送到云空间,课下进行自评,家长老师都可以查阅。【设计意图】在交流研讨、答疑解惑、展示分享、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遵循三稿三评的作文升格思路,充分体现了升级过程。四、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学生自身的家乡视频着手,通过比对、总结、练笔、升格,使得抽象的写作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根据课前习“调查问卷”和“我的疑惑”等学情,本节课分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解决问题。学习效果显著:“导入激趣”环节,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学生能够关注到拍摄具有不同侧重点,教师顺势点明这与写作的关系,使写作具有针对性。“邂逅味道”环节,与课前习的构思相比,学生能选择更贴切家乡特色的意象。同学选择的内容包括:佛山“行通济”、潮汕牛肉丸、湖南剁椒鱼头、过年炸煎堆、梅州红柚子、梅州算盘子和糍粑、佛山九层糕、合水粉葛、河南烩面“品味味道”环节,让学生多次修改中消化吸收知识。可以看到,与上一环节的构思相比,学生对意象的描绘更为具体,展现出写作的个性化。学生尝试将味觉转换为听觉如:那哈密瓜的甜,如田埂上的少女银铃般的娇笑声。将味觉转换为视觉如:那红薯的糯,黏接着乡人的情。 “情系味道”环节,再次修改二稿形成三稿,学生的习作由单纯的描绘味道升格为描绘味道之外的情,将主题深化为乡人的性格、乡人间的邻里关系、特别的故乡人春酒一文作为学生借鉴的范例,学生尝试写出了“这辣,是执拗不折不挠的家乡人”。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学习:课前学生利用平板录制视频,将写作的困惑上传至云空间,教师可以非常清晰了解学生本节课习得目标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课上学生圈点勾画,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教师实时投影跟进,捕捉学生思维动态变化过程,利于把握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