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杨修之死.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杨修之死.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杨修之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2、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教法学法: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开篇曲的歌词临江仙。 二、文学常识1、作者与作品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史实为基础,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巨著三国演义。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2、课文背景: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的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适庖官进鸡汤 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2、翻译下列句子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四、文本研读1、文中共写了几几件事? (1)破解鸡肋口号(2)改建花园大门 (5)告发曹丕阴谋(3)分食塞北酥饼 (6) 教曹植斩门吏(4)点破梦中杀人 (7)为曹植作答教2、七件事中,第一件与其它六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鸡肋事件是杨修被杀的导火索,而其它六件写杨修被杀的原因。3、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本文记叙顺序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文章有起伏,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使杨修的死因更加清晰。4、探究杨修的死因。(1)确实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2)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3)杨修“真知”曹操的心理吗?请在文中找出曹操对杨修恃才放旷的态度?五、拓展1、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张扬不张狂 独立不特立2、假如经常有人在杨修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