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备课人:苏忠英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 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课后练习,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讲故事引出唐雎)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儒,谈笑风生,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图,保存和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势力,为鼎立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上面所列举的只是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外交使节中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我国历史上以为杰出的外交家,他就是唐雎。二、作品及人物介绍:1)、关于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2)、关于唐雎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3)、关于历史背景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气势日炽。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三、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全文(从文件夹中点击播放),订正字音。唐雎j 怫然f 韩傀gu 免冠徒跣xin 缟素go 庸夫yng f 色挠no 以头抢地 qing 休祲 jn 寡人谕 y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课下注释,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3)、学生齐读全文,准确把握节奏。四、课文文意疏通:1)、逐段朗读,讲解。2)、本文的词句难点: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错意:置意。)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 以君为长者 (把 )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字典为“空”意)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夫: 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生气,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都是动词) 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古今异义: 1. 非若是也(是:古:这样,如此。 今:常用作判断词) 2. 岂直五百里哉(直: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 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4. 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5.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6. 虽然,受地与先王(虽然:虽然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7徒以有先生(徒:古:只。今:徒弟) 8.秦王色挠(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特殊句式: 1.非若是也 (判断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断句) 3.此庸夫之怒也 (判断句) 4.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 (状语后置) 词类活用: 1 以大易小:“大,小”都可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大的地方和小的地方。 2 且秦灭韩亡魏:“灭,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3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4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5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血”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6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7 伏尸二人:同上,使动用法,使伏。8 流血五步:同上,使动用法,使流。9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内容。 明确:唐雎于秦廷之上战胜秦王保全国家。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二、 研读故事1)题解:为什么文章标题说“唐睢不辱使命”?明确:辱,意为“辱没,辜负”,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亲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的完成了使命,所以说他“不辱使命”。2)结合课文分析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第一回合: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回合: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回合: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斗争的第三个回合,也是斗争的结局。三、人物形象探究: 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1)问题一: 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明确:爱国忠君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机智勇敢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2)问题二: 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按前面分析唐雎性格的方法谈谈你的意见。明确:骄横狡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色厉内荏: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四、阅读探究:1)、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明确:唐雎的说话技巧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然后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含义丰富;既说明愿忠于先王的遗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宁“守”不“易”,这是一种崇仰先王、不为利诱的明显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守”是一种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具体表现,显示出安陵国土的神圣不可侵犯。“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一反语,十分有力,表明安陵国非但不想易地,而且根本不愿意易地。因为安陵君明白秦王的“易”即是“抢”的同义语。可见,“守”是不畏强暴、坚守国土的具体表现。由于唐雎坚持原则,言之有“节”,从“道义”方面暗刺了秦王的不义,触犯了他的尊严,难怪他要“怫然怒”了。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在这场围绕天子与布衣之“怒”的交锋中,唐雎很快就由被动而变为主动。当秦王以“亦尔”的口吻鄙视“布衣之怒”时,唐雎立即驳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提醒秦王正视“士之怒”。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这三个史实,犹如锃亮锋利的匕首,直刺贪生怕死的秦王心窝;又好似撼天动地的警钟,警告秦王必须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自蹈死地。但是,这些有根有据的“士之怒”,毕竟是历史上的事,已经过去了,它对秦王虽有所触动(威胁),但还不足以使利令智昏的秦王幡然悔悟。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这样就把血淋淋的史实,变成对秦王的直接威胁,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势必会存侥幸心理,绝不会轻易折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团队活动策划流程标准化工具
- 医疗后勤课件
- 3.1.1 电离平衡-强弱电解质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 新小托班工作总结
- 学前班汇报展示
- 12.3.2角平分线的判定 逆向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月食直播运营工作总结
- 销售团队激励方案业绩考核与奖励机制版
- Unit 1 Feeling Sick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广东版(开心英语)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2025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培训试题和答案
- 2025至2030电动升降桌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知识培训
- (2025标准)拆迁保密协议书
- 健康生命至上主题班会课件
- 乳糜瘘的护理查房
- 先进芯片封装知识介绍
- 网贷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 幼儿园法官职业课件
- 徒手整形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