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学三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PPT课件.ppt_第1页
口腔影像学三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PPT课件.ppt_第2页
口腔影像学三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PPT课件.ppt_第3页
口腔影像学三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PPT课件.ppt_第4页
口腔影像学三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根尖片影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影像学专用 1 第三章 根尖片的正常图像及常见片位的正常图像及应用 一 根尖片的正常图像 2 3 1 牙釉质 是机体中钙化最高和最坚硬的组织 X线片上的影像密度也最高 似帽状被覆在牙冠部牙本质的表面 后牙颌面 前牙切缘最厚 由颌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 终止于牙颈部 4 牙颈部Burnout征象 有时因投照技术问题而造成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呈低密度影像 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 5 6 7 2 牙本质 围绕牙髓构成牙的主体 牙本质中矿物质的含量比釉质少 X线影像的密度较牙釉质稍低 8 3 牙骨质 被覆在牙根表面 为一层很薄的组织 密度与牙本质相当 9 4 牙髓腔 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和根部的根管 牙髓内含牙髓软组织 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 年轻人的牙 牙根未完全形成时 根尖孔粗大 牙髓腔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牙本质逐渐增多 髓腔愈狭窄 根尖逐渐变细 10 11 5 牙槽骨 是上下颌骨包围牙根的突起部分 又称牙槽突或牙槽嵴 X线片上牙槽骨所显示的密度较牙低 上牙槽骨的密质骨薄 松质骨多 即骨小梁数目多 相交处呈密度高的点状影像 骨髓腔则呈点状密度低的影像 固上牙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X线片上呈颗粒状影像 12 牙槽骨 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 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 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所以下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呈网状结构 13 14 6 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 是牙槽骨的内壁 围绕牙根 骨质致密而薄 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 15 16 7 牙周膜 是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 牙周膜的厚度一般在0 15 0 38mm之间 X线上显示为包绕牙根连续不断的密度低的线条状影像 其宽度均匀一致 17 18 2 牙正常颌骨解剖 1 上颌根尖片 19 1 切牙孔 在两个中切牙牙根之间或稍上方 多呈椭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切牙孔影像可重叠在一侧中切牙牙根尖处 易误认为根尖周病变 可视牙周膜和骨硬板是否完整加以鉴别 20 2 腭中缝 位于两侧中切牙牙根之间 由牙槽突向上 呈直线状密度低的影像 其两侧为密度高的影像 为两侧上颌骨腭突的致密骨层 21 3 鼻腔与鼻中隔 鼻腔位于上切牙根尖的上方 显示为对称性半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其中间被一密度高的骨隔分开为鼻中隔 22 4 上颌窦 在投照上颌磨牙根尖片时 经常可以看到牙根上方有一密度低的影像 为上颌窦的一部分 边缘环绕以密度高的线状影像 为上颌窦壁致密骨层 有时可见上颌窦的分隔 23 24 25 5 颧骨 可在第一 二磨牙根尖上方或重叠在牙根上为近似三角形或半圆形密度高的影像 26 6 喙突 常在上颌第二 三磨牙的牙冠区域有一较牙密度稍低由后伸向前方的三角形影像 27 7 上颌结节 在最后一个磨牙远中区域 其边缘向后上 X线片上常呈稀疏的网状结构 为正常疏松区 28 8 翼钩 在上颌结节后方 呈长条状边缘整齐 宽约0 2cm 长约1cm 直的或下端略向后方弯曲的密度稍高的影像 29 9 鼻泪管 在第一磨牙腭侧根上方呈圆形密度低影像 30 31 2 下颌根尖片 1 颏棘 位于两下中切牙根尖下方 下颌骨正中联合处显示为小圆形密度高的影像 在中心有点状密度低的影像 其周围骨小梁稀少 为骨松质区 32 2 营养管 常见于下颌前牙区 在牙根之间的牙槽骨内并与牙长轴平行的密度低的条状影像 此为小血管进入牙槽突的影像 33 3 颏孔 位于前磨牙根尖区域 为一大致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颏孔位置变异大 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稍下 注意与根尖周病变区别 其要点是牙周膜及其骨硬板是否连续不断 34 4 外斜线 由升支前缘下部斜向前下方 为一密度高的带状影像 常重叠在第二 三磨牙牙冠处 颈部或根部 使牙髓室或根管不能清晰显示 35 5 下颌管 位于磨牙牙根尖下方 呈宽约为0 4cm凹面向下边缘整齐的带状密度低的影像 其两侧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 为下颌管骨密质 36 6 下颌骨下缘 胶片在口内放的位置过低 在牙根尖下方X线片上显示为带状密度很高的影像 37 7 下颌角区 在下颌管的后下区域 骨小梁稀少 这是正常骨质疏松区域 38 8 颏嵴 在正中联合的两旁 各有一致密影像带 呈八字形延长至前磨牙区 是颏嵴的影像 39 9 内斜线 为自颏嵴斜向上后的致密线条影 至升支前缘消失 位于外斜线之下 走行方向与其一致 40 3 儿童牙与颌骨 牙的全部发育过程可分为牙胚的发生 牙体组织的形成 牙的萌出三个阶段 X线片上显示 牙胚早期在颌骨内显示为一边缘清晰的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外围有一致密线条影 此为其周围的骨密质边缘 牙胚内有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 但无钙质沉着 故呈密度低的影像 41 随着牙胚的发育 钙质沉着逐渐增多 圆形的透影区可见有小三角形密度高的影像出现 逐渐形成牙冠外形 没有发育完全的牙 根管粗大 根尖孔大呈喇叭口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 牙逐渐萌出 牙胚的牙槽嵴顶侧骨质逐渐吸收 牙萌出至牙槽突表面时 包绕牙胚的致密白线条由颌面或切缘至整个冠部逐渐消失 包绕牙根部分仍连续不断并形成牙周膜 骨硬板 42 儿童乳牙全部萌出时 X线片上显示恒牙位于乳牙下方 混合牙列时期的X线片上 乳牙较恒牙体积小 牙根较细短 髓室及根管较宽大 而且有较宽的根尖孔 43 44 二 颌翼片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患者坐于椅子上 使头的失状面与地面垂直 听鼻线与地面平行 胶片放置及固定 投照前牙时 胶片直放在被检查牙的舌侧 嘱患者切缘对切缘咬住翼片固定 投照后牙时 胶片横放在被检查牙的舌侧 用正中颌位咬住翼片固定 X线角度 X线为 8 角 使中心线对准两中切牙之间 通过上颌切牙切缘向上0 5cm射入 并使X线水平角与被照牙邻面平行 45 正常图像 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 常用于检查邻面龋 髓石 牙髓腔的大小 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 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此外还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 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性改变 儿童还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牙根的部位及位置 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46 47 三 上颌前部颌片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患者坐于椅子上 头失状面与地面垂直 鼻翼至外耳道口上缘连线与地面平行 胶片固定 将胶片放置于上颌牙颌面上 长轴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 并尽量后放 并咬住 X线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65 角 对准头失状面 由鼻骨和鼻软骨交界处射入 48 49 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上颌前部的全貌 在上颌前部颌片上切牙孔显示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位于两中切牙根尖间 其外围有致密线条 穿过切牙孔中央有一密度低的线条向后延伸 将上颌骨分为两半为腭中缝 在上颌中部有两个略呈椭圆形 大的无结构密度低的影像为鼻腔 在鼻腔两侧外方 位于双侧磨牙区可见呈密度低的影像 外围有白色致密线条 此为上颌窦影像 在两侧上颌窦中或稍内方又可见一椭圆形密度更低区 外围有致密线条 为鼻泪管的影像 50 51 四 上颌后部颌片 投照技术 胶片放置 将胶片放置于上颌牙颌面上 尽量向后 向被检查侧放置 其长轴与硬腭中心线平行 并咬住 患者位置 同上颌前部颌片X线中心线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60 角 水平角度与被检查前磨牙邻接面平行 对准被检查侧眶下孔的外侧射入 52 53 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被检查侧上颌骨后部的影像 上颌窦影像位于磨牙区 上颌窦的内方有一大的密度低的区 围以弧形白色致密线条 为鼻腔底的影像 鼻泪管呈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位于上颌磨牙根内方 54 55 五 下颌前部颌片 投照技术 胶片固定 将胶片放置于下颌牙颌面上 尽量向后 胶片长轴放置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并咬住 患者位置 患者坐在椅子上 头部后仰 失状面与地面垂直 使胶片与地面成55 角X线中心线 以0 角对准头失状面 由颏部射入 56 57 正常图像 此片显示下颌颏部影像 用以观察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其他骨质变化 58 59 六 下颌横断颌片 投照技术 胶片固定 同下颌前部颌片患者位置 患者坐于椅子上 头的失状面及鼻翼至外耳道口上缘连线均应与地面垂直X线中心线 对准头失状面 经两侧下颌倒数第二个磨牙连线中点垂直胶片射入 60 2020 1 7 61 62 正常图像 此片显示下颌体和下牙弓的横断面影像 用于检查下颌体部骨质有无颊舌侧膨胀 以及用于异物 阻生牙的定位等 如观察颌下腺导管有无阳性涎石 63 64 七 下颌骨侧位片 投照技术 胶片放置 胶片放在摄影架上 使暗盒与地面成65 70 角患者位置 被检查靠暗盒 颏部尽量前伸 使下颌体长轴与暗盒平行 使暗盒下缘超出下颌体下缘3cmX线中心线 以0 角对准对侧下颌角下方1cm射入 经被检查侧下颌第三磨牙牙颊舌侧穿出 65 66 正常图像 在下颌骨侧位上 下颌骨升支和下颌骨体的磨牙区域可清楚地显示 在髁状突的前面可见关节结节及延向前方的颧弓均为密度高的影像 喙突的位置在颧骨的下方 呈三角形密度高的影像 喙突与髁状突之间形成的乙状切迹边缘整齐 乙状切迹的后方向下 有一宽而边缘整齐的密度减低区 为咽腔影像 67 乙状切迹正中向下方可见一小的密度低的影像是下颌小舌 下颌小舌后方椭圆形密度低的影像是下颌孔 前下方可见一长条形密度低的阴影是下颌管 阴影两侧包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为下颌管壁 下颌骨下缘为较厚的密质骨 显示为密度高的均匀带状影像 至下颌角逐渐变薄 舌骨体呈椭圆形密度高的影像重叠在下颌角区域 68 69 70 八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头部失状面对暗盒中线 并与暗盒垂直 前额和鼻尖紧靠暗盒 使听呲线与暗盒垂直 嘱患者尽量张大口 X线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25 通过鼻根部射入暗盒中心距离 100cm 用遮线筒 滤线器 71 72 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下颌骨后前位影像 髁状突已滑出关节凹 显像在关节结节的前下 主要用于对比观察两侧髁状突顶面内外径的长短 对髁状突两侧发育不对称 髁状突骨瘤等有诊断价值 还可以观察髁状突骨折移位情况 73 74 75 九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前额和鼻尖紧靠暗盒 使被检查侧的下颌升支置于胶片中心 使头部失状面向对侧倾斜 与暗盒成80 角 X线中心线 对准被检查侧的下颌升支后缘中部 与暗盒垂直射入胶片中心距离 俯卧式100cm 坐式60cm 用遮线筒 滤线器 76 77 正常图像 此片可显示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位影像 喙突影像正重叠于髁状突颈影像前方 升支外侧骨密质显像呈直线 致密而整齐 多用于下颌支外侧骨密质的膨出 增生或破坏 78 79 80 十 顶颏位和颧骨后前位片 一 顶颏位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患者坐于摄片架前 面向暗盒 头部失状面与暗盒垂直 使颏部靠暗盒下缘 头后仰 外耳道口上缘至外呲连线与暗盒成37 角 以使颞骨岩部投射于上颌窦的下方 X线中心线 对准上唇与鼻尖间的中点 向暗盒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81 82 二 颧骨后前位患者位置 患者外耳道口上缘至外呲连线与暗盒成30 角 下颌颏部紧靠暗盒中心下方1cm处 X线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 15 角 对准头顶部射入暗盒中心处 其他条件同顶颏位 83 84 正常图像 1 顶颏位此片主要用来观察鼻旁窦 眼眶 颧骨和颧弓 亦可以观察上颌骨 当上颌的炎症及肿瘤 囊肿最常侵及眼眶 筛窦甚至蝶窦 颧骨 故此片是较常用的位置 在顶颏位片上 鼻旁窦内含大量气体故呈密度低的阴影 由于两侧颞骨岩部完全投影于上颌骨的下方 所以本片对上颌窦的显示比较全面 85 上颌窦出生时即可见到呈一小空隙 到2岁时才能在X线片上显示窦腔 在第三磨牙萌出时发育完成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 一般两侧对称的 窦内可有分房现象 具有很薄的骨间隔 上颌窦是不规则的三角形锥体 在X线上尖端向下 其内侧壁很薄 与鼻腔相接 在X线片上显示线样致密影像 顶部即眶底部略显不平 外侧壁下部显像清晰 上颌窦的密度不均匀 一般内侧密度较低 外侧较致密 上颌窦内上有一由内下伸向上外的裂隙影像为眶上裂 86 筛窦一般需要6岁以后检查才具有价值 筛窦蜂窝位于眼眶内缘 蝶窦在3岁以前很少显示 至青春期才发育完善 发育可不对称 蝶窦投影在口腔正中 呈椭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额窦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发育 至6 7岁时才能在X线片上看到 至20岁时发育完全 额窦位于额骨内 外板之间 眼眶的内上方 呈密度低的影像 87 88 89 2 颧骨后前位对颧骨 颧弓 上颌骨外后部与升支间病变的检查较好 在此片上 颧骨下缘 上颌骨外侧壁 喙突以及颌间间隙均清晰可见 90 91 十一 颧弓位片 投照技术 患者位置 听鼻线与暗盒短轴平行 将颧骨放置于胶片中心X线中心线 对准颧弓中点 与暗盒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距离 为100cm 使用遮线筒 滤线器 92 93 正常图像 此片可清楚显示投照侧颧骨 颧弓的影像 位于颞骨及下颌骨的外方 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94 95 96 十二 头颅后前位和侧位片 投照技术 1 后前位患者位置 患者俯卧摄片台上 头失状面对台面中线 前额和鼻部紧靠台面 使外耳道口上缘与外呲连线与台面垂直 将鼻根置于暗盒中心 X线中心线 对准枕骨粗隆上方 与暗盒垂直由鼻根部射入胶片中心距离 为100cm 使用遮线筒 滤线器 97 98 2 侧位患者位置 头部侧转 被检测紧靠台面 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中点置与暗盒中心X线中心线 对准外耳道口前方和上方各2cm处 与暗盒垂直 99 正常图像 头颅后前位及侧位是观察颅骨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 在头颅后前位片上 可显示颅骨 上 下颌骨正面影像 在头颅侧位片上 显示两侧重叠颅骨的影像 对额窦 筛窦 蝶窦 蝶鞍的观察清晰 口外科主要用来观察肿瘤有无侵犯或转移至颅骨 颌面部外伤观察颅骨是否伴有骨折 100 101 102 十三 上下颌体腔摄影 正常图像 此片可一次拍摄上颌或下颌全部牙列及其周围与根尖骨组织 对于观察单颌的牙列情况 范围较大的颌骨病变 尤其上下颌颏部病变有较大的优越性 本片位因焦点胶片距离近 被照组织影像有放大 对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楚 对断根进入上颌窦的患者 用此种方法检查更有优越性 103 104 105 106 107 十四 曲面体层摄影 原理 曲面体层X线机是人体固定 被检查部位放在一个圆的运动的中心 X线管和胶片分别放在圆周的对称点 X线管 头颅 胶片三者以规定距离相对处于同一轴线上 X线管和胶片作反方向的旋转运动 108 优点 1 患者舒适 口内不需放置胶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