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4.2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材分析: 山岳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最明显的场所.教材紧紧地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山岳这一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因此,本节在讲述地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山岳地貌为案例,剖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这个学习主题是通过山岳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内力地貌的学习中。褶皱山与断块山地貌类型 教材简单介绍了褶皱和断层的概念及基本形态;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它们的基本形态特征。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景观,也是地理学中的体现。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理解褶皱、断层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案例材料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课件演示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讲述: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板书)展示图片并讲解: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洼的封闭洼地,所以会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是由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的锥形体。上陡下缓。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比如夏威夷岛,同样,冰岛也是火山岛,所以冰岛被称为“冰与火的国家”承转:如果岩浆是沿着狭长的裂缝流出地表,可能会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高原。探究活动:南京江宁方山是火山的判断。给学生展示玄武岩(浮岩)。设问:为什么岩石上有那么多气孔呢?因为当火山喷发的速度比较快时,岩浆内溶解的挥发气体迅速逸出,形成很多气孔。这种岩石可以用做建筑和隔音的材料。(材料)世界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位于阿根廷境内,被公认为西半球的最高峰。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世界最小的火山:菲律宾八打雁省达加泰镇有一座塔尔湖,湖中央有一座小火山岛,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也称“湖中火山”。(出示资料“火山的利弊”)烈焰熊熊、烟尘滚滚的火山爆发,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城镇,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在过去的500年里,约有几百万人死于火山之灾。但谁知这大自然之凶神恶煞,也能提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火山活动搅动了地下炽热的岩浆,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岩。这些火山岩浆里饱含着各种矿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凝结富集成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像南京的梅山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安徽庐枞铁矿和安徽、浙江的明矾石,很多地方的硫铁矿、膨润土矿,中国的四大图章石(福建寿山、浙江昌化、浙江清田、内蒙巴林)都是火山活动铸造成的,也可说是火山在“地下工厂”中加工的“产品”。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有的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问他们为何留恋在此,他们则说舍不得离开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因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蜚声中外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下,意大利人已在火山附近开了几家大型化工厂,利用火山喷发的气体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利用火山的巨大热能发电是顺理成章的。世界上已有几十座热能发电站。常年被冰雪笼罩的冰岛,已有1/5的家庭通过送来的火山蒸汽取暖供热。冰岛不冰,四季如春,原来也是火山的功劳。诱人的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的热点。日本的富士山、夏威夷岛的火山群、美国的黄石公园、法国的维希公园,都以其火山景观名噪于世。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是在1719年才喷发形成的。那里的火山地貌景观多姿多彩,或孤山独耸,或双峰对峙,或如卧虎,或形如蟒蛇,奇异如此。还有5个明珠般的火山湖。云南腾冲火山群,以各种温泉、泉华等火山地貌闻名于世。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毗邻,因海底火山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与岛连在一起,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以此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也是值得高兴的。夏威夷群岛附近的洛伊希火山顶峰,现在还位于海平面以下980米处,但它一直不断地上升,这座活火山一旦露出地面,也将增加一个新岛。承转:我们了解了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骨架,它的分布格局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对我们人类的直接影响就表现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板书)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山区与平原相比,在对交通运输的哪些方面影响不同?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势崎岖,交通方式比较单调,交通线路的分布和走向也受较大的制约。请结合活动题的第1题,理解为什么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生回答,师总结):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岳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p82活动第2题,该题难度属中等,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公路选线产生影响?(主要是地貌和水文)公路选线时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山区,公路线是如何伸展的?河流对公路的造价有着怎样的影响?)人口的分布是社会经济因素,对公路线的分布有着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课堂总结: 一、火山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运输方式的选择2.交通线的分布3.交通线的走向教学反馈:根据下图,回答l2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是 ( ) a背斜 b断块山 c向斜 d风蚀丘陵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褶皱作用 b断裂作用 c风化与风蚀作用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34题。3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4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5下列高原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 b哥伦比亚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读某山岳景观示意图,完成67题。6形成图示山岳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7该山岳景观所分布的我国高原地区具有的特征是 ( ) a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