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教材第34页探索思考从图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植被稀少的坡面上,水土流失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当地的气候特征;当地居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坡面的土质状况;等等。(二)教材第41页复习题1大致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逐步破坏而产生的,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初期还说不上有什么大规模的破坏,到了后期,现在陕西中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所谓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水土流失问题开始显现。二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上述平原地区的森林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到末期,平原上已经基本没有林区可言了,水土流失问题逐步加重。三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平原已无林区,森林的破坏开始移向更远的山区,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四是明清以来。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黄土高原森林受到摧毁性的破坏,除了少数几处深山,一般而言,各处都已达到难以恢复的地步。水土流失问题已发展成为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2建水平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开沟筑埂,使坡面变成阶梯,减缓坡度,避免和减少冲刷,拦蓄水土。1下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bc d解析:黄土高原上的塬地就是沟壑之间的较平整的土地,从图中等高线看,两侧较密集狭长分布的等高线表示沟壑,中间等高线很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地面较平坦,为塬地。答案:c2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解析:a为黄土塬,治理措施为平整土地;b处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可修筑梯田;c为河谷,应打坝建库,控制流水及泥沙;d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宜修筑梯田,应种草护坡。答案:c读图,据此回答34题。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毁林开荒 b开矿c土质疏松 d风力大4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气候类型为()a bc d解析:第3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人为原因,又有自然原因,其中自然原因主要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包括风力大。第4题,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c项符合题意。其中a项为地中海气候,b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项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答案:3.d4.c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甲、乙、丙、丁四地段中,乙处坡度大,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甲、丁地势平坦,丙处坡度小且位于山脚,均不易引起水土流失。答案:b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67题。6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答案:b7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解析: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答案:c8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及易造成的危害。(2)下表是关于该地区与黄土高原某地的综合比较表。区域人口/万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 010年粮食产量/万吨江南丘陵653 6670.10.856黄土高原154 182508045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区域可能同时存在的问题是_,_地区更严重,试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坡度小于25可以开垦为梯田,大于25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为耕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丘陵与黄土高原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而集中,同时人均土地土层厚度都不及黄土高原,所以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答案:(1)不合理现象: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为旱地(滥垦);危害:导致该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2)水土流失江南丘陵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集中;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13题。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3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ab cd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故只能是自然因素;人类历史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破坏、轮荒、开矿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第2题,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故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最严重,这里沟谷密度、沟谷深度最大。第3题,轮荒、弃荒导致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且还造成林草植被的种源随水土流失而破坏。答案:1.a2.b3.d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45题。4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面积增长趋缓的原因是()潮流搬运能力增强渤海海湾下沉速度增快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 bc d解析:第4题,黄河口湿地是沿海滩涂,每年增加面积大,主要物质来源于黄土高原,形成原因是河流的堆积作用。第5题,近年黄河口湿地面积增长趋缓,主要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水利工程的蓄水拦沙以及下游取水量增加。答案:4.d5.b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开2014年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建设历时34年(19782012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材料二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解析:(1)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从材料中可以得出。(2)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能够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使长江径流量变化趋于平缓,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答案:(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等。(2)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3)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7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