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异常停电和异常带电 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 异常停电 异常带电 电气火灾 爆炸 及其对人员的伤害等 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 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导致供电突然中断 经济损失 甚至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 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中 必须考虑异常停电的可能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 预防异常停电或采取措施使千百万的损失得到消除或减少 异常带电指不应带电的生产设施或部分意外带电 俗称 漏电 从而造成人员伤害 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 适当安装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装置 保护人员不致受到异常带电的伤害 1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1 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绝缘 屏护 间距2 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 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 速断保护3 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双重绝缘 加强绝缘 安全电压 电气隔离 漏电保护 2 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绝缘 间距 屏护 是指带电体与地面 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 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工作绝缘 双重绝缘 加强绝缘 基本绝缘或功能绝缘 兼有工作和附加绝缘功能 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 属于 类设备 属于 类设备 3 绝缘防护 使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 使电气设备及线路正常工作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这就是绝缘防护 电阻率在10 9次方 m以上称为绝缘材料 常用绝缘电阻值 1 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与设备要求绝缘不低于0 5M 2 携带式电气设备绝缘电阻不低于2M 3 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M 4 高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00M 架空线路每个悬挂绝缘子绝缘子电阻不低于300M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4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双重绝缘是指工作绝缘 基本 和保护绝缘 附加 工作绝缘 是指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绝缘 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 保护绝缘 是指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绝缘 是工作绝缘损坏后防止电击的措施 加强绝缘 是指具有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 绝缘电阻 在500V直流电压下 工作绝缘2M 保护绝缘5M 加强绝缘7M 设备分四类 O O 是指靠基本绝缘无接地端子设备 I 是指有接地保护电气设备 II 是指加强绝缘和双重绝缘设备 III 是指使用安全电压设备 5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屏护 屏护就是用防护装置即 遮拦护罩护盖闸箱等将带电部位 场所隔离起来 凡使用金属防护装置 为防止意外带电 必须装设接地或接零措施 配电设备防护栏高度1 7M下边距地面不应高原0 1M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又称间距 是指为防止触电或短路规定的带电体之间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 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及人员之间的最小距离 6 绝缘 屏护和间距要注意的事项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 而需要屏护 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 均应采取屏护 瓷 玻璃 云母 橡胶 木材 胶木 塑料 布 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 丧失绝缘性能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 还能起到防止火灾 防止混线 方便操作的作用 在低压工作中 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 1米高压0 7米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7 2 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熟悉IT TT和TN系统的构成1 IT系统 保护接地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系统 I表示电网不接地 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 2 TT系统 工作接地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R 叫工作接地 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系统 第一个T表示电网接地 第二个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需安装漏电保护器 适用未装备变压器小用户 3 TN系统 保护接零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 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保护线 即PE线包括PEN线 连接的系统 N表示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配电网中中性点 保护零线 连接 即保护接零系统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8 IT系统保护接地 IE Z RP RE L1 L2 L3 N 9 TT系统工作接地 RP RE L1 L2 L3 N RN 10 TN C系统保护接零 RP RS L1 L2 L3 PEN RN 重复接地 11 TN S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 RP L1 L2 L3 N RN PE 12 13 接地装置及要求 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 按机械强度要求 其截面 当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 5mm2 无机械性的保护时为4mm2 PE线与N线完全公用系统 即 PEN干线为铜材时 不应小于10mm2 为铝材时 不应小于16mm2 多芯电缆时 不应小于4mm2 TN 保护接零 系统整体结构主要工作原理 当某相碰连设备外壳时 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 迅速断开设备电源 消除电击危险 其主要由工作接地 主干保护线 主干PE或PEN线 设备保护线 PE线 故障速断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或等电位联结所组成 它必须保证系统整体性 连续性 可靠性 在TN系统的接地形式中 所有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PE PEN 线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相连接 且必须将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同一接地装置 不允许部分设备接地不接零 在个别设备无法接零时 接地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过流保护装置 14 PE PEN 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要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措施 不允许PE PEN 线支线串联连接 不得用设备外壳作PE PEN 线的一部分 不允许断股 断线 错接现象 TN系统按照中性线 N 与保护线 PE 组合情况的不同 可分为TN S系统 TN C系统 TN C S系统三种接地形式 接地电阻要求 低压电力网中的电源系统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 电力设备保护接地电阻不超过4 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10 防雷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10 具体应遵从安全设计或有关规定 车间内部宜采用环状重复接地 PE干线或PEN线与接地装置至少有两点接地 除进线处外 其对角最远点也应设一处重复接地 而且车间周长超过400m者 每200m应重复连接一次 15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3 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安全电压 电气隔离 等电位连接 漏电保护安全电压 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 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 使得在这种电压下 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 这一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 不能把安全电压理解为没有危险电压 安全电压等级选用必须考虑用电场所和用电器具对安全等影响 我国规定工频安全电压限制为50V 直流为120V 人体允许电流为可摆脱电流 在装有速断装置情况下 人体允许电流可按30MA考虑 16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特低电压额定值有42V36V24v12v6v 在危险环境使用手持电动工具采用42V 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手持照明灯为36V 金属容器和隧道等潮湿环境为12V 井下和水上用6V 安全条件 安全电压通常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取得 安全电压必须与其他回路和电气隔离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 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措施 17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电气隔离 是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隔离 电气隔离是采用一次和二次边相等电压隔离实现等 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电气回路的电气隔离 将接地电网转换为范围很小的不接地电网 通常用1 1的变压器 二次边独立 不能接地 不接其他回路 但一二次之间屏护层要接地或接零 安全条件 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 应保证电源电压U 500V 一次线 3M二次线长度L 200M 18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是为防止低压触电伤亡事故的后备保护 用于防止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措施 也可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检测一相接地故障 电气设备或线路在发生接地 短路时产生短路 剩余 电流 利于这部分电流切断故障电源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 信号经过处理带动执行元件动作 将线路迅速断开 起到保护人员作用 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 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 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 自动切断电源 起到保护作用 19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 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 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 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 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 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 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 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 如按流出的方向为 返回方向为 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正负相互抵销 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 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 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 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 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 此漏电电流经人体 大地 工作接地 返回变压器中性点 并未经电流互感器 致使互感器中流入 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 电流矢量之和不为零 一次线圈中产生剩余电流 因此 便会感应二次线圈 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 自动开关脱扣 切断电源 20 第三章防触电技术练习题 等电位连接 当隔离回路中两台相距很近设备发生不同相线碰壳事故时 或一台设备异常带电 形成不同对地电压 如果人同时触及这两台设备就会形成线电压 危及生命 21 一 单项选择题 1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0 2M 0 3M 0 5M 2 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2M 1M 0 5M 22 一 单项选择题 3 配电盘二次线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2M 1M 0 5M 4 为了防止屏护装置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必须将金属屏护装置 接地或接零 接地 接零 23 一 单项选择题 5 在高压 10kV无遮栏操作中 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 1m 0 7m 1 0m6 在高压 10kV的线路上工作时 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 1m 0 7m 1 0m 24 一 单项选择题 7 在低压工作中 人体及其所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 1m 0 7m 2 5m8 在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作业时 起重机具 包括被吊物 与高压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为 1 0m 1 5m 3 0m 25 一 单项选择题 9 我国标准规定 工频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 36V 50V 120V10 是当电路发生漏电故障时 能够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 保护接地 电气隔离 26 2020 1 7 27 一 单项选择题 11 通常采用 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 隔离变压器 调压器 安全隔离变压器12 隔离变压器把触电危险大的 系统隔离成触电危险小的系统 高压 低压 安全电压 28 一 单项选择题 13 电气隔离安全的实质是将接地电网转换成一范围 的不接地电网 很小 很大 任意14 电气隔离是采用变压比为1 1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它电气回路的 相连 隔离 联系 29 一 单项选择题 15 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电压不超过 380V 500V 1000V16 电气隔离防触电必须限制二次边线路长度不超过 200m 500m 1000m 30 一 单项选择题 17 低压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检测元件是 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零序电流互感器18 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手持照明灯 局部照明灯 手持电动工具 31 一 单项选择题 19 在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手持照明灯 局部照明灯 手持电动工具20 当电气设备采用 以上安全电压时 必须采取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36V 24V 12V 32 一 单项选择题 21 电气工程上所说的 地 是指接地体周围 以外的大地 20m 40m 50m22 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称为 接地 保护 重复 工作 33 一 单项选择题 23 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包括 IT TN A和B24 在TN系统中保护接零的第一位安全作用是 降低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的对地电压 使保护装置迅速断电 A和B 34 一 单项选择题 25 TN S系统是 完全分开的系统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 任意两线26 一般情况下 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 时 每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 4 10 30 35 一 单项选择题 27 是加在人体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对地电压 接触电压 跨步电压28 是带电体与地之间的电位差 对地电压 接触电压 跨步电压 36 一 单项选择题 29 TN系统是电源有一点 负载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 不接地 直接接地 经高阻抗接地30 IT系统与TT系统保护接地的作用是 的 完全相同 完全不同 部分相同 37 一 单项选择题 31 安装 的目的是保证TT系统中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的触电安全 漏电保护器 熔断器 刀开关32 工作接地应能保证当发生高压窜入低压时 低压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不超过 50V 120V 220V 38 二 多项选择题 1 电气线路和设备中 绝缘破坏的方式有 电击穿 机械损伤 绝缘性能下降 击穿破坏2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 安全电压 漏电保护 电气隔离和电气联锁等 绝缘 屏护 等电位连接 间距 39 二 多项选择题 3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 安全电压 漏电保护和不导电环境等 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 等电位连接 绝缘4 属于安全电压额定值的是 42V 36V 12V 50V 40 二 多项选择题 5 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之间有良好的绝缘是 变压器的特点 自耦 隔离 安全隔离6 合理选用和正确安装 使用漏电保护器 对于 有明显的作用 保护人身安全 防止设备损坏 预防火灾D 防电磁辐射 41 二 多项选择题 7 零序电流互感器由 组成 环形铁芯 二次绕组 供电导线D 衔铁8 按照漏电动作方式不同 将漏电保护装置分为 A 漏电跳闸式 漏电报警式 未端保护式D 可选择性 42 二 多项选择题 9 在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 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手持照明灯 局部照明灯 手持电动工具D 移动设备10 IT系统是将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 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 不接地 直接接地 经高阻抗接地D 接零 43 二 多项选择题 11 TN系统的形式有 TN C TN S TN S C TN C S12 IT系统中的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电网包括 配电网 低压和高压 直流和交流 电子线路D 局部 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体书店如何借力新零售实现转型升级报告2025
- 新时代2025新媒体新闻真实性与公信力技术创新与应用报告
-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中的绿色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散报告
- 2025年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溯源技术产业生态优化报告
- 中医科院感试题及答案
- 中医临床三基试题及答案
- 中医面诊试题及答案高中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电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收银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C919机组培训-导航系统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 DBJ41∕T 225-2019 建筑施工斜拉悬挑式卸料平台安全技术标准-(高清版)
- 宗族祠堂的当代文化价值
- 网店开设与运营实战教程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 南京南站明挖隧道施工方案
- DB37∕T 5023-2014 非透明幕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生态监测与评价微观生态监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