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成长训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成长训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成长训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成长训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成长训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夯基达标1.“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 b. c. d.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有吸收、反射、散射三种方式。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是造成白天有云时地面气温不高的主要原因。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答案:c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23题。2.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解析: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由地面向上气温越来越低。答案:a3.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b处的地面辐射弱b 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 b. c. d.解析:b在山地上,地势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要少于近地面;同时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故其气温小于同纬度的平原。如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气温要低。答案:b4.下图中,哪种情况下夜晚气温最高( )解析: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到了夜晚多云,对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贮存多,避免了热量的散失,气温较高。答案:a5.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解析:城市有“热岛效应”,近地面气温偏高,多上升气流,再加上城市中凝结核多,因此降水较多,有人称为“雨岛效应”。答案:b6.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单位:hpa),风向正确的是(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一看气压强弱(上低下高),二看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从图上可以看出,a、b均为从低压指向高压,不符合实际,是错的;c向左偏转,也不对;只有d正确。答案:d7.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在由高压向低压吹时,会向右偏,直到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会平行于等压线自西向东吹(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答案:b8.读下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风向示意图a.等压线数值abc b. a是地转偏向力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解析:图中a与风向垂直,确定a是地转偏向力;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所以应是abc;由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确定为近地面的风向;风向向右偏转,说明是在北半球。答案:b9.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需3.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只需飞行3个小时,原因可能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c.中纬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解析:民航班机往返所需时间不同,主要是风向的影响。中纬度上空盛行西风,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是逆风飞行,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是顺风飞行,所以往返所需时间不同。答案:c10.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解析:西欧海洋性气候主要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通过读图可以排除c、d两个低纬地区。a、b虽然都表示中纬西风带,但b是南半球西风带。答案:a1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c. 是冷性气流 d. 盛行西南风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两支气流相遇,气流爬升在上。根据基础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气流是中纬西风,气流是极地东风。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答案:a12.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往低纬,冬季往高纬c.北半球夏季往南移,冬季往北移d.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解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往北(高纬),冬季往南(即低纬),南半球相反。所以总结规律是:全球来说都是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答案:d13.关于冬夏气压中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出现亚洲低压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c.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d.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解析: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是低压中心,海上是高压中心。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答案:a 读下图,完成1415题。14.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解析:由题可知,p点气压高于m点,该气压类型为低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p指向m,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因此,m点的风向应为西南风。答案:c15.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解析:从第14题可知,该气压中心为一低气压,当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时,就是夏季势力较强的亚洲低压,它的中心位置在30n附近的副热带地区,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形成的。答案:a16.在成因上既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题干所述两个原因是季风气候的成因,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非季风气候,而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只有一个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d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719题。17.a、b两地的气压性质( )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c.a、b都是高气压 d.a、b都是低气压解析:1月份,陆地上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海洋上形成低压。答案:a18.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6(单位:hpa),那么等压线的气压值分别是( )a.1 024、1 036 b.1 000、1 036c.1 016、1 008 d.1 008、1 024解析:注意图中应为1 000 hpa,应为1 036 hpa,那么就应选d项。答案:d19.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解析:c点位于高压(反气旋)的东南部,在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答案:b20.“今天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从材料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沙尘暴天气冷锋过境台风过境寒潮侵袭气旋过境a. b. c. 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大棚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说明可能出现过沙尘暴天气,“气温骤降”可能有寒潮经过。答案:d21.下列诗句描写的降水与形成的锋面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a.慢行冷锋 b.快行冷锋c.快行冷锋 d.暖锋解析:中“梅雨”是在67月份的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而形成的。是春季气温回升,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所致。是冬季急速南下的急行冷锋带来的风雪天气。是我国春季南下的冷锋减弱,变性而成准静止锋,形成了雨纷纷的天气。答案:c22.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是说法错误的答案。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夏季的暴雨主要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在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答案: a23.下图中表示暖锋降水天气的是( )解析:从四幅图来看,a为暖锋降水天气,b为冷锋降水天气,c为对流雨,d为地形雨。答案:a24.2006年夏秋季节,重庆市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损失严重。造成上述罕见干旱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解析:受反气旋(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无法形成降水。答案:b 读下图,完成2526题。25.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 b. c. d.26.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解析:第25题,图中心为高压,风向应由内向外。图中心为低压,风向应由外向内。图有两个风向箭头标错,应该都由内向外。第26题,据图分析,该气压系统为南半球的气旋,15s海域常有热带气旋形成。答案:25.d 26.c27.2006年第一号台风“珍珠”于5月18日凌晨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下图中能反映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解析:台风是发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的低压气旋,其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式应该是辐合上升的,以阴雨天气为主。北半球的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答案:d 分析“西安市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2830题。28.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29.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30.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信息气温、气压、降水的时间变化,推导出是何种天气过境。分析坐标系中各要素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气温持续下降,而气压持续上升,天气呈现晴转阴雨再转晴的变化。由此变化可确认冷锋过境。其降水过程是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所致。此系统易造成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造成,伏旱是反气旋造成,台风属于气旋。答案:28.c 29.d 30.b31.关于图中所示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这种气候类型分布b.这种气候的形成与西风带无关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d.这种气候不利于水果的种植解析:图示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适于水果种植。除南极洲外,地中海气候各大洲都有。答案:a32.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的气温曲线的是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_,这是由于_。(3)夜晚多云,气温比晴天时_,这是由于_。(4)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里?解析: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而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补充地面所损失的热量就少,所以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大,反映在图中即气温日变化曲线较剧烈,不如阴天时和缓。答案:(1)a(2)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3)高大气逆辐射强(4)晴天的夜里,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地面降温幅度大。33.(新课标理念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1)用以上材料可做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的实验,这个实验是_。(2)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3)胶合板的小孔应对着装热水的盆还是装冰的盆?为什么?(4)举出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两个实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答案:(1)热力环流(2)实验步骤: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内侧;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3)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4)海陆风、山谷风、热岛效应(城市风)。(任答两个)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某地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_,_,_,_。(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_。(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时,与的关系是_。(4)近地面大气中,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解析:此题考查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特点和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为风向;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转(5)n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b_,c_,d_。(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此图表示北半球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第(1)(3)题的解答要从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入手,而不能靠死记硬背。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地转偏向力与现在相反,北半球向左偏,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答案:(1)如下图所示(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见上图(4)冬季亚洲高海洋带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36.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甲为_气候,乙为_气候,丙为_气候,丁为_气候。(2)甲气候主要分布在_。其成因是。当甲地气候炎热干燥时,在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是_,性质为_,这时印度地区盛行_季风,成因为_。(3)乙气候全年处于_气压带控制之下,气候特点是_。(4)丙、丁两种气候共同的特点是_。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的知识。根据图示内容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丙为温带季风气候,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判断方法(以地中海气候为例):气温最低值大于0 ,则为亚热带地区。气温最高为7月份,但降水少,而1月份气温低但降水多,气候特点可以总结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答案:(1)地中海热带雨林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洲低压低压西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3)赤道低全年高温多雨(4)雨热同期走进高考37.读“西安市某时段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