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一、选择题1、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2、由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b、c、d、3、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 )a、4亿b、1.55亿c、2.45亿d、2.4亿4、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 )a、1776年以前b、1776年1915年c、1915年1967年d、1967年2008年5、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b、就业机会多c、文化设施短缺d、交通便利6、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城乡人口的出生率不同b、城乡人口的死亡率不同c、城乡直接的经济联系d、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7、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8、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9、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不应该的是( ) a、扩大城市绿地面积b、加强城市管理c、进行全面规划d、控制经济发展10、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公共设施不齐全b、城市人口和工厂过多c、城市人口素质不高d、大量使用冰箱排出废气11、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12、下图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的是( )a、b、c、d、13、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下题。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14、根据2001至2010年杭州市城区范围和城市重心的变化图(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逆城市化b、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4kmc、城市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且交通通达性较高d、原城市重心环境恶化,地价下跌二、综合题15、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 ) a、ab、bc、cd、d(2)图中区域要建设工业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16、某城市棚户区改造前(如图甲),雨季内涝严重;改造后(如图乙),容积率和绿地率都发生很大变化,成为当地颇有品质的小区。容积率是规划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据此回答问题。(1)此地改造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据此推断改造后容积率与绿地率的变化是( ) a、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上升b、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下降c、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下降d、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上升(2)改造后的积极意义是( ) a、气温日变化增大b、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c、居民人均用电量增大d、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17、读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起步晚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b、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 m 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材料二:m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m 市热岛效应示意 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 m 市,其主要原因是_。(2)在 m 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_流向_,原因是_。(3)材料三反映了 m 市的_过程。 随着 m 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_。解决的措施是_。19、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城市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材料二: 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1)简述1996年2004年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分析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2)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20、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1、图2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2)。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等为主的郊区。)(1)概括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21、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图18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1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19(1)读以上两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试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已制定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纲领,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材料分析,要实现天津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 1、【答案】 b【考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解析】【分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在区域上,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城市群。【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特征。根据图表材料可直接解答。2、【答案】 c【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很低,速度慢,处于城市化初期;时期表示城市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很慢,甚至停止,处于城市化后期。根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判断正确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熟记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可直接确定。3、【答案】 d【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根据2008年的该国人口总数和城市人口比重数据可计算: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人口比重,得到结果。【点评】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数量的计算。4、【答案】 d【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通过城市人口比重的数据信息,经计算得出各阶段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可判断出1967年2008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5、【答案】 c【考点】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解析】【分析】拉力因素是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文化设施短缺对人群没有吸引力。而城市有较好的就业、福利、交通是吸引人群的主要因素。【点评】本题考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因素。6、【答案】 d【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结果,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人口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减少。【点评】本题考查推动城市化的成因。注意问题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7、【答案】 b【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人们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转移;城市人口比重并未下降,大城市依然进一步发展。【点评】本题考查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只是居住地的改变,城市人口比重并未降低。8、【答案】 c【考点】城市交通的特点【解析】【分析】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可使不同交通工具各行其道;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可减少上路车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使道路更畅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容易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点评】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和对策。9、【答案】 d【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规划管理和绿化等措施。控制城市经济发展使得城市改善和保护环境没有了经济基础。【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的对策。掌握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不难作出解答。10、【答案】 b【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1、【答案】 a【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筑增多,道路大多被混凝土覆盖,植被减少,导致雨水的下渗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热岛效应加强使得城市中心空气的上升增多,增加了降水。【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掌握城市化的变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可以快速作答。12、【答案】 d【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现象。打通地面与绿地之间的通道,大雨时地表径流能顺利进入绿地,利于下渗,因而不会形成地面积水。设计露天排洪沟,利于迅速排水及地表水下渗;透水砖、石子、网格等有利雨水的下渗,可以减少积水现象的发生。【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策略。根据内涝产生的原因可以正确作答。13、【答案】 b【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图中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说明该人口素质较高,人文城市化较水平高;但该区域景观城市化指数低, 说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人文城市化与景观城市化不相适应,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点,考查读图分析的能力。14、【答案】 c【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杭州的城市化仍然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并未出现逆城市化;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城市未出现逆城市化,环境并未恶化,地价仍然由中心向郊区降低。【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对照图例分析可直接作答。二、综合题 15、【答案】 (1)b(2)a【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由于城市化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明显,气温越高热岛效应越明显。读图,b地未出现热力环流,最有可能为气温低的郊区。(2)建设城市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的热力环流之外,防治将污染物质带到城市中心。a项正确。【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化产生的热岛效应。通过分析气温的变化和热力环流可以直接分析结果。(2)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图中给出的热力环流和工业卫星城可以直接判断。16、【答案】 (1)a(2)d【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对比,改造前后增加了住房的容积率,房屋由平房变为楼房,绿地面积增加。(2)改造前后,绿地面积增加,调节了气温的日变化和减小径流变化。用电量增大不是积极意义。【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读图分析的能力。(2)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积极意义是有利的影响。17、【答案】 (1)b(2)c【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析】【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尼日利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而发达国家水平已经很高,说明起步较晚。(2)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超前城市化现象,而亚洲和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印度存在滞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关。【点评】(1)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根据图表材料数据可直接解答。(2)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要熟练掌握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地区可快速作答。18、【答案】 (1)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城乡经济差异大。(2)郊区;市区;市区比郊区温度高(或市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温度差异)(3)城市化;出现环境(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光、放射性)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考查城市化的拉力因素,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拉力因素主要有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高、交通便利、文化设施齐全。(2)考查城市热岛的形成过程,城市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主要是市区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3)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需要从改善环境、交通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等方面采取措施。【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直接作答。19、【答案】 (1)1996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1998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减缓;2001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呈大幅度的增加。非农业人口从27%上到升了35%,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切实保护耕地,减少不合理占用耕地;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如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旅游功能区等。【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注意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要注意分时间段并进行对比分析,体现出时间上的差异性,而不能只用一句话就表示;城市化特点根据材料反映,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和速度的变化。(2)该城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表格材料中不同用地类型的比重和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和特点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2)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利用率提高。【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分析】(1)对比材料和图例,可以看出上海、南京以及中部苏州、无锡等地区城市化水平大于都超过60%,属于较高水平,而北部和南部地区不足50%水平较低,总体来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2)城市化的建设,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由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