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痛 概述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 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如脑及眼 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其病因复杂 涉及面很广 这里主要讨论外感和内伤杂病以头痛症状为主症者 若为某一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兼症 也可参照本篇治疗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的高血压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感染性发热 脑外伤及五官科等病中 1 头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分外感 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头痛 主要是风邪所致 每多兼寒 夹湿 兼热 上犯清窍 经络阻遏 而致头痛 内伤头痛 可因情志 饮食 体虚久病等所致 情志不遂 肝失疏泄 肝阳妄动 上扰清窍 肾阴不足 脑海空虚 清窍失养 禀赋不足 久病体虚 气血不足 脑失所养 恣食肥甘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阻滞脑络 外伤跌仆 气血瘀滞 脑络被阻 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内伤头痛 2 辨证 1 外感头痛主症 头痛连及项背 发病较急 痛无休止 外感表证明显 兼症 恶风畏寒 口不渴 苔薄白 脉浮紧 为风寒头痛 头痛而胀 发热 口渴欲饮 小便黄 苔黄 脉浮紧 为风热头痛 头痛如裹 肢体困重 苔白腻 脉濡 为风湿头痛 2 内伤头痛主症 头痛发病较缓 多伴头晕 痛势绵绵 时止时休 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 加重 兼症 头胀痛 目眩 心烦易怒 面赤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为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兼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神疲乏力 遗精 舌红苔少 脉细无力 为肾虚头痛 头部空痛兼头晕 神疲无力 面色不华 劳则加重 舌淡 脉细弱 为血虚头痛 头痛昏蒙 脘腹痞满 呕吐痰涎 苔白腻 脉滑 为痰浊头痛 头痛迁延日久 或头部有外伤史 痛外固定不移 痛如椎刺 舌暗 脉细涩 为瘀血头痛 3 头痛 治疗 1 基本治疗 1 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 止痛 以督脉及手太阴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配穴 阳明头痛者 加印堂 攒竹 合谷 内庭 少阳头痛者 加率谷 外关 足临泣 太阳头痛者 加天柱 后溪 申脉 厥阴头痛者 加四神聪 太冲 内关 风寒头痛者 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 加曲池 大椎 风湿头痛者 加阴陵泉 操作 毫针泻法 风门拔罐或艾灸 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 百会 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 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功长祛风活血 通络止痛 列缺为肺经络穴 可宣肺解表 祛风通络 4 头痛 治疗 2 内伤头痛 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 清利头窍 以督脉及足阳明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头维风池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肝阳上亢者 加太冲 太溪 侠溪 痰浊头痛者 加太阳 丰隆 阴陵泉 瘀血头痛者 加阿是穴 血海 膈俞 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百会 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 风池活血通经 清利头目 调和气血 虚证治法 疏通经络 滋养脑髓 以督脉及足阳明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 血虚头痛者 加三阴交 肝俞 脾俞 肾虚头痛者 加太溪 肾俞 悬钟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 风池活血通经 调和气血 足三里补益气血 滋养脑髓 5 头痛2 其他治疗 1 耳针法 选枕 额 脑 神门 毫针刺或埋针或王不留行籽压丸 对于顽固性头痛可 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2 皮肤针法用皮肤针叩刺太阳 印堂及头痛处 出血少量 适用于外感头痛 3 穴位注射法选风池穴 用1 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每穴0 5 1 0毫升 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顽固性头痛 6 头痛 按语 1 针灸治疗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 要查明原因 尤其要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2 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 应禁烟酒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 注意休息 7 面痛 概述 面痛是以眼 面颊部出现放射性 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又称 面风痛 面颊痛 多发于40岁以上 女性多见 以右侧面部为主 占60 左右 面部主要归手 足三阳经所主 尤其是内外因素使面部手 足阳明及手 足太阳经脉的气血阻滞 不通则痛 导致本病 8 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 情志不调 外伤等因素有关 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 太阳经脉 寒性收引 凝滞筋脉 气血痹阻 或因风热毒邪 侵淫面部 经脉气血壅滞 运行不畅 外伤或情志不调 或久病成瘀 使气血瘀滞 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 经脉不通 产生面痛 9 面痛 辨证 主症面部疼痛突然发作 呈闪电样 刀割样 针刺样 电灼样剧烈疼痛 持续数秒到2分钟 发作次数不定 间歇期无症状 痛时面部肌肉抽搐 伴面部潮红 流泪 流涎 流涕等 常因说话 吞咽 刷牙 洗脸 冷刺激 情绪变化等诱发 兼症 眼部痛 主要属足太阳经病证 上颌 下颌部痛 主要属手 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 兼面部有感受风寒史 遇寒则甚 得热则轻 鼻流清涕 苔白 脉浮者 为风寒证 痛处有灼热感 流涎 目赤流泪 苔薄黄 脉数者 为风热证 有外伤史 或病变日久 情志变化可诱发 舌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者 为气血瘀滞 10 面痛 治疗 1 基本治疗治法 疏通经络 祛风止痛 以足太阳及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配穴 眼部痛者 加丝竹空 阳白 外关 上颌部痛者 加颧醪 迎香 下颌部痛者 加承浆 颊车 翳风 内庭 风寒证者 加列缺 风热证者 加曲池 尺泽 气血瘀滞者 加太冲 三阴交 操作 毫针泻法 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 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 方义 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疏通面部经络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面口合谷收 与风池相配可祛风 通络 止痛 2 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面颊 颌 额 神门 毫针刺法 或用埋针法 刺络拔罐法选颊车 地仓 颧醪 用三棱针点刺 行闪罐法 隔日1次 皮肤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 将揿针刺人 外以胶布固定 埋藏2 3天 更换揿针 11 面痛 按语 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 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 采取适当措施 2 针刺治疗时局部穴宜轻刺而久留针 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 尤其在发作时 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 12 2020 1 7 13 落枕 概述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 系颈部伤筋 轻者4 5日自愈 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 如果频繁发作 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14 落枕 病因病机 睡眠姿势不正 或枕头高低不适 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 使颈部脉络受损 或风寒侵袭颈背部 寒性收引 使筋络拘急 颈部筋脉失和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而痛 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和足少阳经所主 因此 手三阳和足少阳筋络受损 气血阻滞 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15 落枕 辨证 主症 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 头向患侧倾斜 项背牵拉痛 甚则向同侧肩部和上臂放射 颈项部压痛明显 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筋证 兼见恶风畏寒者 为风寒袭络 颈部扭伤者 为气血瘀滞 16 落枕 治疗 1 基本治疗治法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 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 风寒袭络者 加风池 合谷 气血瘀滞者 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 肩痛者 加肩髃 外关 背痛者 加天宗 操作 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 后溪 悬钟 持续捻转 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 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 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方义 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手太阳 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 后溪 悬钟分属两经腧穴 与局部阿是穴合用 远近相配 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 舒筋通络止痛 2 其他治疗 拔罐法在患侧项背部行闪罐法 应顺着肌肉走行进行拔罐 耳针法选颈 颈椎 神门 毫针中等刺激 持续运针时嘱患者徐徐活动颈项部 17 落枕 按语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极好 常立即取效 针后可配合推拿和热敷 2 睡眠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 避免风寒 3 中老年人反复出现落枕时 应考虑颈椎病 18 漏肩风 概述 漏肩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 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故常称为 漏肩风 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 故俗称 五十肩 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 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 肩部呈现固结状 活动明显受限 故又称 肩凝症 冻结肩 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软组织退行性 炎症性病变 与肩部受凉 慢性劳损 外伤等有关 早期单侧肩部酸痛 偶见两侧同时受累 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散 或呈弥散性疼痛 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 表现为日轻夜重 晚间常可痛醒 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 由于疼痛 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压痛 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 功能障碍加重 而疼痛程度减轻 因此 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19 漏肩风 病因病机 因体虚 劳损 风寒侵袭肩部 使经气不利所致 肩部感受风寒 阻痹气血 或劳作过度 外伤 损及筋脉 气滞血瘀 或年老气血不足 筋骨失养 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 不通则痛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 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 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20 漏肩风 辨证 1 主症 肩周疼痛 酸重 夜间为甚 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 患者肩前 后及外侧均有压痛 主动和被动外展 后伸 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手太阳经 出肩解 绕肩胛 交肩上 其病 肩似拔 当肩后部压痛明显时 为手太阳经证 手阳明经 上肩 出髃骨之前廉 其病 肩前臑痛 当肩前部压痛明显时 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三焦经 上肩 其病 肩 臑 肘 臂 外皆痛 当肩外侧压痛明显时 为手少阳经证 2 兼症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 遇风寒痛增 得温痛缓 畏风恶寒 为外邪内侵 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 疼痛拒按 舌暗或有瘀斑 脉涩 为气滞血瘀 肩部酸痛 劳累加重 或伴见头晕目眩 四肢乏力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为气血虚弱 21 漏肩风 1 基本治疗治法 通经活血 祛风止痛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 手少阳 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 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 加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 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 加合谷 风池 气滞血瘀者 加内关 膈俞 气血虚弱者 加足三里 气海 操作 足三里 气海用补法 余穴均用泻法 先刺远端配穴 做较长时间的手法 行针后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 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 可加灸法 方义肩髃 肩髎 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穴 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 均为局部选穴 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 活血祛风而止痛 22 漏肩风 2 其他治疗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在肩部压痛点点刺 使少量出血 加拔火罐 或用皮肤针叩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善养殖业技术支持规程
-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安装规定
- 服饰产业发展趋势的市场总结
- 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总结
- 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则
- 印刷品包装规定
- 考研历史学专业备考经验传授
- 微观化学工业处理规范
- 世界实验方案
- 北极极光奇遇记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勿忘国耻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 医学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ppt培训课件
-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 SLZ 549-2012 用水审计技术导则(试行)
-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PPT课件(20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