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PPT课件.ppt_第1页
京杭大运河PPT课件.ppt_第2页
京杭大运河PPT课件.ppt_第3页
京杭大运河PPT课件.ppt_第4页
京杭大运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航道 京杭大运河byoverper 1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也是最长的运河 它全长1782公里 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 巴拿马运河的22倍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闻名于全世界 是中国人在水利交通方面最重要的发明创造 一 京杭大运河简介 2 京杭运河并不是一次开凿成的 而是在不同时期分段开挖连接而成 概括起来 主要经过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3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1 第一阶段 最早动工的是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 后来叫里运河 和沟通苏州 扬州的运河 最初的一段称为邗沟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 春秋末年 吴王夫差北上争霸 筑邗城 今扬州市 开通邗沟 由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 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 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 航道弯曲 流入淮河 连通了淮河 沂水 济水 4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1 邗沟的变迁春秋晚期以前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水上交通是隔绝的 吴王开凿邗沟之前 我国东南地区和中原诸州无自然的水道直接相通 南船北上 系由长江入黄海 由云梯关溯淮河而上 至淮阴故城 向北可由泗水而达齐鲁 这既绕了路 又要冒入海航行的风险 春秋末期 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 从今扬州市西长江边向东北开凿航道 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 至淮安旧城北五里与淮河连接 这条航道 大半利用天然湖泊沟通 史称邗沟东道 当时因邗沟底高 淮河底低 为防邗沟水尽泄入淮 影响航运 故于沟 河相接处设埝 因地处北辰坊 故名北辰堰 后称之为 末口 5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2 邗沟的修建 春秋时期 吴国的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 邗沟 邗沟虽在东汉已受重视 但至末年 地方割据 三国时为孙曹兵争之地 运道并不通畅 东晋时 邗沟渠化堰坝开始出现 当时引江水的方法是引江潮 潮涨时水从坝上溢流或有单闸 开门引潮 闭门蓄水 第二次是隋朝大业年间时修建的 隋炀帝 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 自山阳至扬江 这是在旧有基础上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 逐步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 邗沟南端水源开发最初是疏浚塘陂 引水济运 但常淤塞 当时邗沟运道自淮阴至邵伯350里 其中邵伯至瓜洲90里 都是平水不流动 有堰坝控制 自淮安至扬州水程要四五日 邗沟北流河段 河床坡度较陡 流速较大 夏季水大时 逆水船不易上行 因此北端修建北神堰 位置为古末口 主要以堰闸调节湖水 这次工程最大 分四段进行 605年修通济渠 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的山阳 今江苏淮安 同年疏通扩大了邗沟旧道 南起江都 北至山阳 608年从通济渠向北延伸 6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唐代 长江中的沙洲扩大 并与北岸相连 唐代开元二十二年 公元734年 在扬子镇以南接开伊娄河 经瓜洲入江 从此 瓜洲运口与仪征运口并用 北宋时期 公元960年 公元1127年 在邗沟上建有数十处闸 坝 涵等建筑物 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复闸 元代 公元1279年 公元1368年 开通京杭运河 邗沟成为其中的一段 南口在瓜洲和仪征 北口仍在淮安北 7 水闸 水坝 涵洞 复闸示意图 8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宋代 修治加快 重点在解决淮河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进入邗沟工程修筑至运输管理的鼎盛时期 经过修建 这段运河的堤身用巨石修了十个滚水堰 堤上植树 还陆续在堤身开水闸及石涵洞 引水灌堤东农田 北宋末年运河堤已普遍修筑 堤上大量修筑漏池闸 控制蓄泄 河堤上已有斗门 水闸79座 其数量不下于明清两代 南宋由于金人多次南侵 这段运河骤然衰落 至元代这段运河虽较残破 但对后期拓展大运河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斗门 河堤 9 邗沟夜泊图 10 邗沟夜泊图 11 邗沟风景 12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2 第二阶段 开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隋朝 隋炀帝用了六年时间 调遣大量人力开通了以首都洛阳为中心 南起余杭 今浙江省杭州市 北至涿郡 今北京市 的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 古邗沟经过疏浚加宽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 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13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隋朝定都洛阳后 当时长江三角洲已经开发为经济中心 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和把长江三角洲大量物资运往洛阳 隋炀帝首先于公元605年 迫使千百万劳动人民 从洛阳到江苏省的清江 淮阴 开凿了约1000公里的 通济渠 公元610年 从江苏省镇江至浙江杭州 疏通并开凿了长约400公里的 江南运河 同时对原来的 邗沟 进行改造 这样 通济渠 邗沟 江南运河首尾相接 共长1700多公里 从洛阳可直达杭州 隋炀帝为了巩固东北部的边防 又于公元608年 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 今北京城西南 开凿了长约1000公里的 永济渠 隋代仅用6年时间 开挖了以洛阳为中心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总长达2700公里 水面宽30 70米 据历史记载 当时从天津经洛阳至杭州 可通行长200尺 高45尺的4层楼的龙舟和最大载重量达100 200吨的木帆船 这样巨大规模的运河 全凭着劳动人民的双手开凿而成 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14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1 通济渠又称汴水 连接了黄河与淮河 贯通了西安到扬州 全长650公里 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 历河南省的郑州 中牟 开封市 开封县 杞县 睢县 宁陵 商丘 虞城 夏邑 永城 安徽省的濉溪 宿州 灵壁 泗县 江苏省的泗洪 等现今三省十八县 市 最后至江苏盱眙入淮河 通济渠经历了隋 唐 五代 宋 辽 西夏 金 元八个朝代 通航了720年 15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通济渠的分段发源于今长安区申店乡 河北侧 西北流 经西安城西南丈八沟 过三桥镇 北注于渭河 项忠所奏凿的通济渠 从府城西南丈八沟设闸遏水 引水北上 自闸北西行二里折而北流 过丈八头小石桥 又北至南窑头 又北过甘家寨 又东北过糜家桥 解家村 又北至西安外城郭 再至安定门吊桥 城外渠道二十六里 然后经洞口入瓮城南流 出瓮城水门外 沿城而南 过一敌楼 复入城 东南流至白鹭湾 折而东北流 至梁家牌楼南 又东流入于地下砖渠 再分为三派分流 一派自长安县署 今西大街城隍庙东 东流过广济街 沿西大街 东大街之南东流 过大菜市 今大差市 真武庵出城 注灌于东城壕 16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沿途所过 支分渠水 分注于按察司 在今西大街市公安局处 永寿王府 在今竹笆市东永寿巷 布政司 在今钟楼西南粮道巷西 保安王府 在今钟楼东北隅 及秦王府城 一派从西大街广济街北流 过迎祥观 今北广济街南口东 而西 过永丰仓 在今庙后街西仓 前 西入贡院 在今西大街西段北侧儿童公园 一派从广济街直北而上 过麻家什字 汇入莲花池 今莲湖公园 成化时开凿的通济渠 入城后渠道用砖砌一千五百五十丈 合4960米 弘治 1488 1505 间 陕西巡抚周季鳞与西安知府马炳然对通济渠城内尚未砌而有损坏的渠道 以砖砌七百二十丈 合2304米 并对城外土渠亦加疏浚修筑二十五里 为了城内居民饮水卫生 周季鳞令沿通济 龙首两渠所过每十家作一井口 以砖为栏 以瓷为口 以板为盖 启闭以时 17 安定门吊桥 瓮城 梁家牌楼 城隍庙 钟楼 儿童公园 莲湖公园 真武庵 城墙 18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通济渠的建设 开封府志 卷五 汴河 记载 隋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自板渚引河 历荥泽入汴 又自大梁之东 引汴水入泗 达于淮 渠广四十步 渠旁皆筑御道 树以柳 名曰隋堤 一曰汴堤 由此看来 通济渠段渠广达到四十步 两岸筑御道 并种了柳树 既可护岸 又可给牵船人遮荫 御道 河堤柳树 19 通济渠 汴河 两岸景象 取自清明上河图 20 2020 1 7 21 通济渠码头遗址 通济渠历史图片 22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2 江南运河又称江南河 浙西运河 为京杭运河的南段 它北起江苏镇江 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 南至浙江杭州 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 江南运河的分段运河北起镇江 经丹阳 常州 无锡 苏州 吴江 嘉兴 桐乡到杭州 运河北接长江 南接钱塘江 和金丹溧漕河 武宜漕河 锡澄运河 望虞河 浏河 吴淞江 太浦河 吴兴塘 平湖塘 华亭塘 杭甬运河等运河相连接 是江南河运的主干道 运河在吴江平望镇以南分成三道 去往嘉兴的一道称为古运河 直接去往杭州的河道由元朝军阀张士诚开凿 去往湖州的一道称为吴兴塘 江南运河的开早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孙吴时代 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 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强 至唐代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 23 江南运河风景 24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3 永济渠简介永济渠是隋朝调运河北地区 指当时黄河以北 太行山以东的河北道 粮食的主要渠道 也是对北方用兵时 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 永济渠与通济渠一样 是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 据载其全长1900多里 深度多少 虽不见文字 但大体上说 与通济渠相当 因为它也是一条可通龙舟的运河 25 永济渠历史图片 永济渠风景 永济渠风景 永济渠流经 永济渠风景 26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3 第三阶段 公元13世纪 定都北京的元世祖忽必烈将政治中心由中原转到华北 因此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把作为经济中心的江南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 从1283年到1292年大规模地开凿 改造了隋炀帝的V字形运河 形成以北京附近的通州为龙头南下直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 全长1792公里 27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隋代时期 隋炀帝虽已开挖了南北大运河 但从北京到杭州 须西绕洛阳 费时费工 很不方便 而且在唐宋时期 洛阳以北的永济渠即已大部淤塞 为此 元朝忽必烈于1283年在济州 今山东济宁 一带开 济州河 又于1289年挖 会通河 这样 就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结起来 清江以南接隋代的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 北京和天津间的运河 隋代虽以开凿 但因水源不足 含沙量多 不久便不能通航 到元朝 又于1292年引北京西山各泉水 经北京城和通县 汇合温榆河至天津 这一段即今天的北运河 当时称为通惠河 1293年京杭运河全线通航 这就是今天地图上画着的那条南北大运河 28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1 济州河济州河 元在济州境内所开运河 即今运河鲁桥 安山段的前身 会通河完工后 济州河成为会通河的一段 29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2 会通河南北大运河的关键河段 临清 须城 东平 间的一段运道 后来 范围扩大 明朝将临清会通镇以南到徐州茶城 或夏镇 以北的一段运河 都称会通河 会通河的建设1289年 至元二十六年 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 起自东平路须城县 今山东东平 安山西南 至临清抵达御河 全长二百五十多里 建闸门31道 计役人工二百五十多万工 30 会通河风景 31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3 通惠河通惠河位于京城的东部 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 由郭守敬主持修建 自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 开工 到至元三十年 1293年 完工 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 通惠河 通惠河的变迁通惠河从昌平县的白浮村神仙泉引水 向西流再折向南 一路上汇集了一亩 榆河 玉泉等众泉 再截取沙河 清河的上游 共流入瓮山泊 颐和园昆明湖 从瓮山泊经长河 高梁河 流入和义门 西直门 的水关到积水潭 又叫海子 以后明代叫什刹海 从积水潭东的万宁桥 步粮桥 后门桥 经大都城皇城的东墙外流过沙滩 北河沿 南河沿 经御河桥南 出丽正门东水关 再转向东南流入文明门外的金闸河 再从金闸河往东40里流到通州张家湾西的高丽庄 入白河 全长约82公里 通惠河开挖后 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 因此积水潭 包括现今的什刹海 后海一带 成为大运河的终点 商船百船聚泊 千帆竟泊 热闹繁华 在元朝中后期 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 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 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后来在元末明初 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 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 称为白浮堰 废弃了 现在的通惠河 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县入北运河这段河道 全长20千米 32 二 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通惠河的修建为了节制水流 以便行船 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 通惠河疏通 因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 而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 所以积水潭十分繁华 特别是东北岸 现在的烟袋斜街一带 岸上是旅馆 酒楼 饭馆 茶肆 各种商店等遍布 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积水潭又成为大都城里最美丽的风景区 尤以荷花著称 古人多有诗文 如在 燕京岁时记 中记 荷花最盛 六月间 仕女云集 凡花开时 北岸一带 风景最佳 绿柳低垂 红衣粉腻 花光人面 真不知人之为人 花之为花 有诗句 十里藕香连不断 晚风吹过步粮桥 积水潭的 银锭观山 还成为京城里观西山的第一佳处 而在玉河上 也是货船来往 景观壮丽 两岸也是店铺彼邻 宛如江南秦淮 而1956年 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 33 通惠河桥历史图片 后海 什刹海 江南秦淮风貌 银锭观山 颐和园昆明湖 34 三 京杭大运河的分段情况 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六省市 连接了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 湖泊共同组成的 自北向南全程可分为七段 通惠河 北运河 南运河 鲁运河 中运河 里运河和江南运河 35 通惠河 鲁云河 南运河 北运河 鲁云河 里运河 江南运河 中运河 36 三 京杭大运河的分段情况 京杭运河的部分河段是原来天然的河流和湖泊 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 它的水量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 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 全线地势 三起三落 其中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 号称水脊 引汶河之水在此分流 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入南运河 即卫河 流向天津 向南经徐州流向清江 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 且水源不足 水深较浅 航行困难 为此设置38个水闸 分段拦水 保持水量 便于通航 长江南岸的丹徒一带地势较高 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 向北经长江至清江 向南流至杭州 北京地势较高 北运河从北向南流至天津 37 四 京杭大运河内的设施布置 运河素以船闸众多闻名 历代建设者也积累了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