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_第1页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_第2页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_第3页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_第4页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目 录一、概述11.1挂篮概况11.2挂篮构造21.2.1主桁承重系统31.2.2行走及后锚系统31.2.3底篮及悬吊系统31.2.4模板系统4二、挂篮拼装62.1挂篮拼装流程62.1.1拼装流程框图62.1.2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62.2拼装标准132.3挂篮拼装132.3.1测量放样132.3.2铺设轨道142.3.3拼装挂篮主桁142.3.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152.3.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162.3.6安装挂篮底篮162.3.7安装挂篮行走小车182.3.8外模板就位192.4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202.5拼装检查20三、加载试验213.1试验目的213.2试验方案213.2.1试验方法概述213.2.2试验荷载223.2.3变形观测项目253.2.4测点布置253.2.5观测方法263.3试验加载程序273.4卸载程序283.5人员组织283.6加载试验注意事项283.7试验成果28四、挂篮及模板前移304.1施工流程304.2挂篮前移必备条件304.3连体挂篮解体及前移314.3.1改制的三角挂篮314.3.2改制的菱形挂篮324.4分离式挂篮前移344.4.1施工流程344.4.2操作细则354.4.3人员组织384.5模板前移394.5.1外模前移394.5.2内模前移39五、挂篮检查405.1砼浇注前检查405.2砼浇注过程检查40六、台风季节挂篮施工应急措施416.1施工工况416.2应急措施41七、挂篮拆除43东海大桥IV标工程 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挂篮施工操作规程挂篮施工操作规程一、概述1.1挂篮概况K6桥、K12桥和K24桥均采用挂篮悬臂现浇工艺施工,挂篮概况详见下表。东海大桥IV标挂篮概况一览表副通航孔挂篮形式数量(只)单只重量(t)一、K6桥改制的菱形挂篮(包括模板系统)682.9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包括模板系统)465.0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板系统)269.5二、K12桥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板系统)1269.5三、K24桥新加工三角挂篮(包括模板系统)1264.6K6桥、K12桥挂篮总体布置详见图1.1.1图1.1.3。K24桥挂篮总体布置与K12桥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示意。图1.1.1 改制的菱形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6)图1.1.2 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6)图1.1.3 新制挂篮总体布置示意图(K6/K12)1.2挂篮构造三座副通航孔桥挂篮的组成部分基本一致,主要由主桁承重系统、底篮及悬吊系统、后锚及行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1.2.1主桁承重系统改制的菱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片为菱形,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改制的三角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三角形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由立柱、斜拉带、主梁组成。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K6桥、K12桥和K24桥新制三角挂篮主桁承重系统由两片三角形主桁、前横梁、中横梁组成。主桁由立柱、斜拉带、主梁组成。前横梁、中横梁均为桁架结构。1.2.2行走及后锚系统行走系统:由行走轨道、行走小车、前支腿和后支腿组成,除了改制的菱形挂篮采用走棍滚动前移外,其余挂篮均采用在行走轨道顶面设置四氟滑板滑动前移。后锚系统:由扁担梁、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和连接精轧螺纹钢筋组成。当挂篮行走到位后,挂篮尾部通过连接筋与箱梁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筋连接锚固。单片主桁设置46个锚固点,一只挂篮共设置812个锚固点。1.2.3底篮及悬吊系统底篮:改制的菱形挂篮及K24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底篮纵梁为桁架结构。改制的三角形挂篮、K6桥及K12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底篮纵梁有型钢纵梁和桁架纵梁两种,其中腹板位置为桁架纵梁,其余均为型钢纵梁。底模均采用大块钢模。悬吊系统:由底篮前悬吊、后悬吊、模板悬吊组成。改制的菱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后悬吊5根吊带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和中横梁。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为50mm丝杠与16Mn钢板带组合结构,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6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K6桥、K12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5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K24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4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上前横梁上;后悬吊6根吊带均为16Mn钢板带,锚固于已浇段上和中横梁上。两侧外模和内模系统均采用32mm的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箱梁顶板和上前横梁上。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底篮前悬吊的升降及标高调整采用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后悬吊及模板系统的升降及标高调整则采用螺旋式千斤顶进行。其余挂篮的前悬吊、后悬吊及模板系统的升降及标高调整均采用螺旋式千斤顶进行。1.2.4模板系统挂篮内、外模板系统均采用滑梁吊挂模板于挂篮上前横梁和已浇块段上。外模采用钢木组合结构,面板为竹胶板,龙骨为型钢;内模亦采用钢木组合结构,内、外模板通过对拉螺栓连成一体。模板总体布置示意详见图1.2.1、图1.2.2。图1.2.1 模板构造示意图(一)图1.2.2 模板构造示意图(二)二、挂篮拼装2.1挂篮拼装流程2.1.1拼装流程框图图2.1.1 挂篮拼装工艺流程框图2.1.2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各座副通航孔桥挂篮拼装流程见图2.1.2图2.1.7,包括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流程、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流程和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流程。图2.1.2 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3 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图2.1.4 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5 改制的菱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图2.1.6 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一)图2.1.7 新制三角形挂篮拼装施工流程示意图(二)2.2拼装标准行走轨道:轨道轴线偏位1cm,一片主桁两根轨道高差1mm,两侧主桁轨道高差5mm。轨道与箱梁顶面紧密接触。轨道接长允许错台为1mm。主桁:三角桁片顶紧,主梁前端销子处上挠值不大于1.5cm2cm(除了K24桥挂篮为2.0cm外,其余挂篮为1.5cm)。斜拉带居于销子中央,偏位不大于1cm。两组斜拉带紧固良好,受力均匀。立柱倾斜偏位小于10mm。吊带:接长顺直,连接板与吊带夹紧,最大间隙不大于2mm。后锚:锚筋数量、位置与设计一致,最大偏位不大于10cm,锚筋紧固不松动。底篮:纵梁与横梁栓结完好,接触紧密。底模板接缝密实,平整度等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行走轨道锚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位置、数量及相邻两根锚固扁担梁之间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cm。模板:模板就位后其高程及位置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底模板横桥向的偏位小于1cm。2.3挂篮拼装2.3.1测量放样待0号块施工完毕,张拉压浆且满足要求后,在箱梁0号块顶面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点。由测量组在箱梁两侧腹板顶面位置放出每组轨道(一个挂篮共两组轨道)的中心线;然后再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中心线放出轨道单根型钢的中心线和单根型钢的翼缘边线,所有放样线均采用弹墨线形式。放样完毕,经技术员复核无误后进行下一道工序。2.3.2铺设轨道用M20级砂浆调平行走轨道铺设位置,调平层高差必须满足规定要求。待砂浆达到强度要求后恢复放样线并且铺设行走轨道,受箱梁横坡影响,为调平挂篮一侧需设置枕梁或方木,在前支点位置必须加密。轨道接长时,相邻两根轨道的对接应平顺,接头应满足拼装标准要求,轨道连接螺栓紧固。在行走轨道上安装锚固扁担梁,锚固扁担梁采用竖向预应力筋通过千斤顶张拉后锚固。轨道铺设完毕,由技术主管组织人员检查铺设情况,包括轨道底部与梁顶的接触是否紧密、轨道位置和高差、锚固间距和紧固情况等等。前支腿支点反力很大,该处两根轨道之间增设2根型钢(型号与行走轨道相同)。轨道铺设完毕,对于改制的菱形挂篮还需在轨道上安放走棍。2.3.3拼装挂篮主桁挂篮主桁由驳船运输至墩位后,采用塔吊提升至箱梁0号块顶面进行组拼,挂篮主桁拼装起重设备主要采用塔吊和浮吊。在行走轨道上安放主梁前后支腿(对于K6桥和K12桥新制挂篮还需在行走小车附近设置临时支腿);然后安放主梁并将其锚固(对于连体挂篮还需将长短两根主梁对接),再将主梁与前后支腿栓结固定。在主梁上安装立柱底座(K6桥改制的三角挂篮和K24桥新制挂篮设有底座),立柱底座与主梁用长螺栓临时栓结。安放中横梁(如无立柱底座则应在立柱安装好后再进行安装)。安装立柱,使其与主梁栓结固定,对于有立柱底座的则将立柱穿入中横梁后与底座销结固定。然后安装立柱平联和主梁平联。安装斜拉带,由于斜拉带与立柱、主梁之间采用销棒连接,穿入销棒时需用葫芦配合安装,穿入销棒后应调整斜拉带的位置,使其位于销棒中央,且偏位应满足规定要求,此时主桁片安装完毕。为消除主桁片非弹性变形,用螺旋千斤顶将立柱顶起对主桁片施加预应力,在此之前,应先测出挂篮主梁前端顶面的高程。施加预应力时一只挂篮的两片主桁必须对称进行;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以斜拉带受力是否均匀和主梁前端上挠值控制,当斜拉带受力均匀且满足2.2的规定要求后即可停止预应力的施加,如果已经满足2.2的规定要求而斜拉带受力仍不均匀时应停止预应力施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相邻两根斜拉带间嵌入钢楔等措施,将相邻两根斜拉带同时绷紧、均匀受力。立柱上顶后,其底部与主梁之间有一定空隙,应采用大块钢板垫实(宜事先在钢板上割出立柱与主梁的连接螺栓孔的槽口以便于安装),钢板厚度采用6mm10mm不等。2.3.4安装挂篮锚固系统锚固系统主要有挂篮锚固和行走锚固,均采用扁担梁及L32精轧螺纹钢筋连接锚固。挂篮后锚点设置原则尽量靠近后支腿或后销棒中心,施工过程中如须调整锚固位置必须按照此原则执行。行走轨道相邻锚点的最大间距不超过设计的规定(相邻间距设计值为1.5m),在挂篮行走时,需不断转换锚固位置,以保证锚点之间相邻间距满足要求。在安装轨道和主梁的同时,应安装锚固系统。锚固系统由扁担梁、接长筋和箱梁竖向预应力筋组成,通过千斤顶张拉每根锚筋来实现锚固。最后安装后横梁(如有),并将其与主梁栓结固定。2.3.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吊带应在驳船或承台上接长,吊带接长必须顺直,为确保连接板与吊带接触紧密,宜采用小圆钢将连接板与吊带捆绑固定。接长后的吊带顺直度和接头应满足规定要求。安装上前横梁,将其与主梁栓结固定;安放前吊带锚固扁担梁,并与上前横梁栓结固定;用吊车或塔吊提升前吊带,穿进锚固扁担梁后,用吊带承重销锚固;安放千斤顶和提升扁担梁(对于改制三角挂篮前吊带采用液压穿心式千斤顶,应注意丝杠与吊带连接牢固)。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后悬吊,即安装后吊带和行走吊带;箱内后锚带则安装在底篮上,在箱内只需将锚固扁担梁、千斤顶及提升扁担梁安放好即可。2.3.6安装挂篮底篮底篮拼装平台搭设根据底篮平面尺寸,在承台上设置底篮拼装平台,详见图2.3.1所示。首先在箱梁0号块临时支架的钢管桩上焊接支撑牛腿和反压牛腿,然后安装4根承重梁(H60)悬臂伸出承台及套箱外,并将其固定后作为底篮拼装平台。图2.3.1 底篮拼装示意图底篮拼装在拼装平台上放出底篮横梁及吊带位置,以便拼装底篮及拼装好的底篮垂直正位安装。根据放样线安放底篮前后横梁,并在底篮前后横梁上安装吊带的锚固扁担梁,均采用栓结固定,箱内后锚带扁担梁则临时栓结固定。在横梁上安装底篮纵梁,纵梁与横梁间采用栓结固定,如孔眼位置误差较大无法连接时,重新打孔应在纵梁上进行。铺设底模板,底模板拼缝间应设置双面胶,底模板与底篮纵梁应固定,底模拼装时应控制好其横桥向的偏位。底模拼好后在箱内后锚带位置切割出吊带预留孔。为便于悬吊系连接,在底篮上事先将最底一节吊带安装并固定;箱内后锚带也事先安装好,待底篮提升后再下放至纵梁顶面。底篮安装就位底篮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后,即可将底篮安装就位。在箱梁0号块顶设置3台5t卷扬机作为提升设备,其中前吊带位置设置1台,后吊带位置设置2台(卷扬机牵引钢绳从后吊带孔穿出)。底篮设置3个吊点,与卷扬机提升钢绳位置相对应,每个吊点设计荷载为10t。启动3台卷扬机同步提升底篮至安装位置,然后用2个葫芦牵引微调底篮就位。分别将前吊带、后吊带及行走吊带与底篮连接。连接好后可放松吊点,所有荷载由吊带承担。在箱内用葫芦配合提升后锚带并安装锚固,箱内后锚带底部的扁担梁与底篮后横梁可不栓结,但必须保证挂篮每次就位时扁担梁居于设计位置。底篮安装就位,外侧模前移到位后,调整底篮标高,把所有吊带用千斤顶提升就位,上好吊带承重销,挂篮主体拼装完毕。底篮拼装施工流程详见图2.3.2所示。图2.3.2 底篮拼装流程示意图2.3.7安装挂篮行走小车挂篮主桁系统、底篮及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安装完毕后,根据不同挂篮的拼装情况安装行走小车。对于改制的三角挂篮采用连体形式,行走小车暂不安装,须待挂篮解体时或解体后安装;对于改制的菱形挂篮由于0号块长度不足,只能安装一侧改制后的行走小车;对于新制挂篮可在其组拼时将行走小车安装好并与主梁栓结固定;所有挂篮的行走小车均应事先套入行走轨道内。2.3.8外模板就位挂篮外侧模板采用箱梁0号块外模,从0号块纵移就位。首先安装一侧模板滑梁(另一侧模板滑梁待一侧模板滑移就位后再安装),将滑梁与模板栓结固定,安装前端滑梁分配梁以形成整体,后分配梁须待模板前移到位后安装。拆除外侧模板钢管支架,卸落模板,用两个葫芦牵引模板前移就位。详见图2.3.3所示。图2.3.3 模板前移示意图2.4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一只挂篮拼装人员组织及施工周期工序操作工人技术人员负责人施工周期(d)测量放样2人3人(含测量)技术主管0.5轨道铺设4人1人技术主管1.0拼装挂篮主桁10人2人技术主管2.5安装挂篮锚固系统4人1人技术主管0.5安装挂篮前后悬吊6人1人技术主管1.0安装挂篮底篮6人2人技术主管2.0安装挂篮行走系统2人1人技术主管0.5外模板就位6人2人技术主管1.0合计(d)9.02.5拼装检查挂篮拼装检查应包括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主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执行,技术主管负责;最终检查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检查后必须填写“挂篮拼装验收单”,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备案。三、加载试验3.1试验目的挂篮加载试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挂篮在各级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了解挂篮在工作状态时与设计期望值是否相符。消除挂篮主桁、吊带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或推算出挂篮前端在各个块段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参考。3.2试验方案3.2.1试验方法概述挂篮加载试验拟采取“水箱加载法”,水箱悬挂于底篮前横梁上,以水箱和水的自重作为试验荷载,采取逐级递增加载逐级测量的试验方法。加载总重量为最不利块段荷载的1.25倍。水箱加载布置示意见图3.2.1所示。图3.2.1 水箱布置示意图利用底篮拼装平台作为挂篮加载试验的操作平台。在平台上放置水箱(水箱采用直径320cm钢护筒),一只挂篮共设置2个水箱,一个水箱上设置两个吊点。然后将水箱与底篮之间用2根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在未加水前用千斤顶提升水箱脱离平台30cm左右。然后采用水泵逐级加水直至试验完毕。经分析,须对四种不同设计的挂篮均进行加载试验,每种挂篮选择1只进行试验,则三座副通航孔桥共计4只挂篮。其中K6桥两只改制挂篮(菱形挂篮和三角形挂篮),K12桥1只新制三角形挂篮,K24桥1只新制三角形挂篮。3.2.2试验荷载为了能绘制出挂篮总挠度曲线,了解箱梁各个块段施工时挂篮前端最大挠度,应按等代荷载的方法对试验荷载进行分级,各级加载数值详见下列表。荷载布置详见图3.2.23.2.5所示。K6桥改制的菱形挂篮加载顺序1234567荷载等级(t)54.243.45.03.73.718.4累计荷载(t)54.258.261.666.670.37492.4对应块段81292541.254K6桥改制的菱形挂篮加载分级注:表中累计荷载为2个水箱荷载之和。图3.2.2 荷载布置示意图(一)(单位:m)K6桥改制的三角形挂篮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加载分级加载顺序1234567荷载等级(t)48.43.63.04.43.43.216.5累计荷载(t)48.4525559.462.86682.5对应块段81292541.254注:表中累计荷载为2个水箱荷载之和。图3.2.3 荷载布置示意图(二)(单位:m)K12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加载顺序1234567荷载等级(t)50.64.53.23.83.75.717.9累计荷载(t)50.655.158.362.165.871.589.4对应块段321412761.256新制三角挂篮加载分级注:表中累计荷载为2个水箱荷载之和。图3.2.4 荷载布置示意图(三)(单位:m)K24桥新制三角形挂篮加载顺序12345678荷载等级(t)62.53.45.44.86.52.73.422.2累计荷载(t)62.565.971.376.182.685.388.7110.9对应块段195#3#8#6#11#10#1.2510#新制三角挂篮加载分级注:表中累计荷载为2个水箱荷载之和。图3.2.5 荷载布置示意图(四)(单位:m)3.2.3变形观测项目后锚上挠值前支点沉降值主桁前端销结处变形主桁上前横梁吊带处和主桁上前横梁跨中变形底篮前横梁吊带处变形3.2.4测点布置挂篮主梁顶面的观测点每根主梁的后锚处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1-1和1-2。每根主梁的前支腿处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2-1和2-2。每根主梁的前端销结点处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3-1和3-2。上前横梁顶面的观测点上前横梁的四根吊带处各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4-1、4-2、4-3和4-4。上前横梁的跨中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4-5。主梁及上前横梁观测点如图3.2.2所示。底篮前横梁顶面的观测点底篮前横梁的四根吊带处各设置一个观测点,即测点5-1、5-2、5-3和5-4,如图3.2.3所示。 图3.2.2 图3.2.33.2.5观测方法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或工程测量变形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精度可达到1mm。由于挂篮变形受日照温差的影响,根据公式L1=L0(1+t0)计算,挂篮构件中吊带变形受温差影响最大。在温差达10时,变形之差为1.1mm。为了准确测得挂篮变形值,加载试验时间应选择在温差较小的时间段进行。3.3试验加载程序在箱梁0号块段上安装挂篮,在底篮拼装平台上放置水箱,将水箱挂于底篮上,做好试验前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在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前,用第一级荷载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试验持荷时间为20分钟。预加载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是检查测试系统和试验组织是否工作正常。在确认测试系统和试验组织工作正常后,预加载试验反复进行两次,预加载1小时后进行正式加载。按照第1级荷载在两个水箱内用水泵加水,为保证两个水箱加载速度基本一致,在水箱内标示刻度(10cm一道),每加载50cm水暂停核对一次。在第1级荷载的基础上,按照第2级与第1级荷载差值进行加载。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进行第3级至第8级荷载的加载试验。每次加载完毕后,均进行变形观测并记录。试验荷载采用分级单循环加载的方法施加,按等代荷载的分级逐级递增加载,试验荷载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且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只有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荷载阶段。同一级荷载内,若结构变位最大的测点在最后5分钟内的变位增量小于第一个5分钟变位增量的15,或小于所用量测仪器的最小分辨值,即认为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加载达到设计试验荷载,且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可立即终止加载试验。3.4卸载程序按照荷载等级876543210进行卸载,采用水泵抽出。每卸载一级均需进行变形观测。挂篮卸载完毕后,对主桁销结处的销子和主桁架焊缝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可靠。3.5人员组织总指挥:1人技术员:1人测量人员:3人水箱加载人员安排:水箱上1人,水泵操作2人,2个水箱共计6人。底篮上人员安排:千斤顶操作8人(每根精轧螺纹钢筋2人)。3.6加载试验注意事项如果加载值没有达到设计加载荷载,且变形大于设计允许值,应停止加载试验,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便于逐级加载和卸载,应在水箱内画出每级荷载刻度线。加载试验应选择在风力小于6级的天气进行。3.7试验成果挂篮加载试验完毕后,应得到如下的试验成果:按照试验方案加载后,可等代测量出相对应块段的主桁、吊带、后锚、前支点等变形值以及挂篮总变形值。其余块段可采用“内插法”求出。根据在各个块段荷载作用下的挂篮竖向位移,绘制荷载与变形的相关曲线图。四、挂篮及模板前移4.1施工流程4.2挂篮前移必备条件挂篮前移实行“挂篮前移令”签发制度,作业队在没有收到书面通知之前不允许挂篮前移。“挂篮前移令”由技术主管签认后下发,挂篮前移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有:对已施工块段作了全面检查并符合规定要求,包括预应力张拉与压浆、砼外观质量、行走前准备工作等。对气象情况作全面分析。挂篮行走前2天分析气象情况,风力大于6级不许前移挂篮,台风期挂篮不许前移且应锚固牢靠。施工监控检测工作已经完成(高程、轴线和其他监测)。4.3连体挂篮解体及前移4.3.1改制的三角挂篮改制的三角形挂篮在施工1号块时为连体挂篮,1号块施工完毕且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挂篮解体和前移。在1号块上接长挂篮行走轨道,在短主梁一侧轨道旁设置2H60型钢并悬臂伸出箱梁0号块3.5m后锚固,锚固点尽量靠近砼梁端(如图4.3.1所示);在底篮前横梁上吊带旁边对称设置2根扁担梁,用精轧螺纹钢筋将扁担梁与2H60连接,并用千斤顶提升粗钢筋,松开4根前吊带,底篮前端荷载即转移至2根精轧螺纹钢筋上,此时挂篮主桁前端不再承受底篮荷载。采用千斤顶将主桁片的预应力卸荷,拆除靠近箱梁中心一侧的斜拉带,拆除长短主梁间的连接螺栓,此时挂篮解体完成。挂篮解体后,在长主梁挂篮的尾部安装行走小车,并拆除一个后支腿,铺设行走轨道,经检查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挂篮前移。短主梁侧挂篮受空间限制,在拼装连体挂篮时需临时增设1段2.2m长的主梁,在立柱和增设的主梁之间设置临时拉杆,拉杆采用220a,然后在临时增设的主梁上安装行走小车,放松主桁前端2根精轧螺纹钢筋将前吊点底篮荷载转换至主桁上,解除后锚即可前移挂篮。单只挂篮前移程序与分离式挂篮前移一致,在此不再阐述。挂篮前移到位后,在短主梁上设置后锚(锚固位置距离立柱中线约22.5m),拆除临时增设的主梁,将短主梁接长,然后安装斜拉带。转换主梁后锚至原设计位置锚固,安装行走小车,用同样方法消除主桁非弹性变形后解除临时拉杆。挂篮解体施工流程见图4.3.1所示。图4.3.1 连体挂篮解体施工流程示意图4.3.2改制的菱形挂篮箱梁0号块长度仅为14.2m,不满足两只挂篮拼装长度。对菱形挂篮尾部作了更改,进行1号块施工时,只能安装一侧改制后的行走小车,另一侧挂篮的行走小车暂不安装。1号块施工完毕后,将其中一只已装上行走小车的挂篮前移至下一块段后锚固,恢复行走系统至原设计。同时将另一只挂篮的主桁连接板Z8构件焊接接长,然后安装行走小车,并将挂篮前移就位。单只挂篮前移程序与分离式挂篮前移一致。图4.3.2 菱形挂篮1号块施工完毕前移流程示意图4.4分离式挂篮前移4.4.1施工流程以k12桥挂篮前移为例,详细介绍挂篮前移施工流程。图4.4.1 挂篮前移施工流程图4.4.2操作细则测量放样,铺设行走轨道,其方法与2.4.12.4.2相同。行走轨道为循环使用,施工时应注意轨道循环顺序,不可无序使用,应严格按照总工办下发的关于挂篮改制和加工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解除挂篮锚固体系检查轨道铺设及行走小车运转情况,符合要求后可解除锚固体系。锚固体系包括模板锚固和挂篮锚固,解除顺序应为先模板后挂篮,具体顺序为:模板锚筋箱内后锚带翼缘后吊带行走吊带前吊带挂篮后锚。放松内模板和外模板锚筋。外模锚固解除后,外模滑梁应落在行走小车上,此时外模荷载由小车和挂篮前横梁承担。吊带锚固装置解除时应对称进行,如同时解除翼缘板处两根后吊带、同时下放两根行走吊带等。锚固装置解除采用螺旋千斤顶实施,用千斤顶提升扁担梁后,将锚固扁担梁的承重销取出,然后下放吊带,直至底篮脱离砼面约20cm为止。箱内后锚带须下放至底篮横梁上或将其卸下;翼缘板后吊带可从底篮以上约2m处拆除,上段用千斤顶和葫芦配合取出安装至下一块段,下段随挂篮前移;行走吊带和前吊带均不需拆除,承受底篮荷载。用千斤顶解除挂篮后锚,卸下连接的精轧螺纹钢筋和锚固扁担梁。挂篮后锚拆除后,后锚小车把挂篮锚于行走轨道上。挂篮同步前移挂篮前移准备工作在每片主桁上设置三个葫芦,其中两个葫芦设置在前支腿附近作为挂篮前移的牵引动力,另一个葫芦设置在后支腿附近作为保险装置。弹出箱梁顶面中心线,解除前支腿处限位装置。行走前检查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备注1行走小车行走轮运行情况是否均匀受力等2行走轨道连接及锚固情况检查有无漏锚或锚固不紧3外模板行走系统运行情况4挂篮锚固系统是否已解除人员部署挂篮行走前做好人员组织安排,主要施工人员部署详见图4.4.3所示。挂篮前移步骤以葫芦牵引作为挂篮前移动力,通过前支腿与轨道滑板的滑动或走棍的滚动实现挂篮前移。总指挥按照人员部署要求安排操作人员就位,总指挥下令开始挂篮前移。操作人员同时收紧葫芦,牵引挂篮前移,两侧主桁收紧葫芦速度应基本保持一致,为检查挂篮行走偏位情况,应每前移50cm暂停一次,检查挂于中横梁和后横梁上的锤球投影是否落在箱梁中心线上,如有偏位应调整两侧葫芦牵引步调。挂篮前移即将到位时,应调整挂篮的轴线位置至规定要求。按照上述步骤重复移动挂篮直至就位,挂篮到位后,在行走轨道上设置限位装置,以防止挂篮向前滑移。挂篮到位后,立即设置挂篮后锚,此时行走小车不再承受挂篮荷载。调整挂篮和底模板标高,调整外侧模板位置和标高。挂篮前移注意事项挂篮行走时,必须派专人负责观察。包括挂篮行走的同步情况、挂篮后锚小车运行情况以及外侧模滑梁小车运行情况等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总指挥。一幅桥两只挂篮应同步前移,两只挂篮不同步距离允许之差为50cm。挂篮行走时设置了葫芦作为保险装置,应边前移边松葫芦,且其速度应略快于挂篮前移速度。挂篮前移过程中若发现后锚小车行走受碍,应立刻停止挂篮前移,通过千斤顶将后锚力进行转换后(此时小车不承受荷载)再将小车位置调正继续行走,严禁在未转换后锚力的情况下敲打小车以调整位置。挂篮就位锚固挂篮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装设挂篮后锚,并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锚固。底篮调整就位后,将所有吊带采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锚固,荷载由吊带的承重销承担,千斤顶不再承受荷载。4.4.3人员组织挂篮前移必须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挂篮安全前移就位。其中管理人员配备如下:技术主管1名,现场技术人员1名,现场总指挥1名(由作业队主要负责人担任)。另外,一只挂篮前移所需操作人员配置详见下表,人员部署详见图4.4.1所示。挂篮前移人员配置表工 种一侧主桁(人)一侧模板(人)合计(人)葫芦操作工36观察人员216其他人员12共计(人)14图4.4.1 挂篮前移人员部署示意图4.5模板前移外模板与挂篮一起前移,内模板须待箱梁腹板、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再通过滑梁前移就位。4.5.1外模前移将外模板脱离砼面,把行走小车移至锚固位置,松开滑梁分配梁的锚筋并下放,将内侧滑梁倒挂于行走小车上,解除后分配梁锚筋。此时外模荷载由行走小车和挂篮前端吊点承担,外模可随挂篮前移。外模板在挂篮的牵引下,依靠滑梁向前移动。为防止偏位或及时纠偏,模板前移应设专人观察,如出现行走轮偏位等情况时可采用葫芦协助纠偏。外模板就位后,模板前端锚固于上前横梁,后端通过分配梁上的两根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已浇块段上,此时滑梁小车不再承受模板荷载。4.5.2内模前移内模板脱离砼后,将滑梁前移至挂篮的上前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