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和发展内容摘要: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恩格斯的光辉著作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反对杜林主义斗争的产物,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通过对杜林反动哲学观点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法方面,说明恩格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对象和任务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唯物辩证法,作为崭新的哲学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最明确的规定。他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39页。以下凡此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乍一看来,恩格斯这个规定是为了回答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歪曲和攻击。然而,恩格斯的经典定义,实际上是对人类认识史、哲学史的科学总结。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一方面从辩证法本身的发展过程来考察,指出辩证法经历了原始的素朴的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种基本形态。他着重说明,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辩证法的伟大成果和局限性。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矛盾,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自然的理解,“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第23页)。另一方面,从辩证法与它的对立物形而上学的关系来考察.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只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思维形式”(第17页);而形而上学的思维形式只有在日常活动的范围内、在常识的范围内才有它存在的理由。恩格斯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人不可解决的矛盾”(第19页)。根据人类认识史、哲学史,科学史的事实,恩格斯还着重说明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由于什么原因代替了古代 的素朴的辩证法而曾经占居统治地位,它又怎样从“最近四百年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变成了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桎枯。自然科学已经达到的成果与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使科学界出现了“无限混乱的状态”。自然科学的发展敲响了形而上学统治的丧钟。这就是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定要代替形而上学的历史必然性。当然,这种必然性的实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这里,不仅包括黑格尔死后,“人们却把辩证法和黑格尔派一起抛到大海里去了,因而又无可奈何地沉溺于旧的形而上学”的事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7页) ;而且包括在马克斯主义辩证法诞生之后,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战胜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自觉掌握而需要的各种社会条件和较长的时间。错误的、反动的哲学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它们的存在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认识论上的根源。因此,宣传唯物辩证法,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思想战线上一项长期的任务。恩格斯还深刻地概括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这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的总的特点。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考察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唯物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第20页)。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思维规定,其对立和区别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后来,恩格斯把辩证法称为“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这个提法,同反杜林论中提出的定义,其实质是完全一致的。人们必须首先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才能从中发现其变化和运动,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就是对整个世界最深刻、最普遍的内在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可见,作为哲学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阐明支配着自然界、人类社全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范畴早在1858年,马克思就打算写一本专门的著作,系统地阐述由黑格尔所发现、但又加以神秘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即唯物主义地改造了的辩证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50页)可惜,马克思一直忙于写作资本论这部巨著,未能如愿。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反杜林论哲学篇是比较系统地阐述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的著作。与反杜林论差不多同时写作的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位创始人生前并未公开发表。稍后,当恩格斯发表另一部比较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的著作费尔巴哈论时,他的亲密战友已经辞世了。可以说,恩格斯这三部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愿望,因此,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取决于当时理论斗争的需要,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恩格斯以杜林为“标本”作了极其详细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在揭露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对他的形而上学观点也进行解剖,并正面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首先,杜林的形而上学世界观集中表现在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杜林认为,“存在的基本逻辑特性的第一个命题,而且是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矛盾的排除”。矛盾“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实际存在的矛盾,本身是背理的顶点”(哲学教程第56-57页)。他还说,“按相反方向相互抗衡的力的对抗,甚至是世界及其生物的存在的一切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杜林主张用“对抗的世界模式论”来代替“矛盾辩证法这个木偶”(同上书第58-59页)。针对杜林这些谬论,恩格斯在集中论述辩证法的两章中,明确她肯定“矛盾辩证法”文个论断。他强调指出,矛盾是“客观地存在于事物和过程术身中的”,是推动事物前迸和过程发展的“实际的力量”(第118页)。恩格斯不仅提出了“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光辉命题,而且.分析了自然界中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形式所包含的矛盾。既然客观世界充满着矛盾,那末,思维领域中也不能避免矛盾。恩格斯立论的重点是证明矛盾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其次,针对杜林在批判史中反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两个具体例子,恩格斯比较详尽地论证了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同矛盾规律一样,也都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杜林诬蔑马克思从黑格尔关于“量转变为质这个混乱观念”引申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原理;从黑格尔关于否定的否定(“矛盾被扬弃”)的“文字游戏”得出“剥夺者被剥夺”的结论。恩格斯在揭穿了杜林恶意的捏造之后,着重说明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行将灭亡的客观规律性所作的历史的和经济的分析,并指出应该把马克思所运用的辩证方法与通过方法所获得的成果区别开来。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例,恩格斯说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和历史中起着作用,而在它被认识以前,它也在我们头脑中不自觉地起着作用”(第140页)。再次,由于杜林像一切形而上学者那样,把概念、范畴看作是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特别是把两极对立的概念和范畴看作毫无联系、不能转化的,恩格斯在哲学篇着重说明两极对立的概念和范畴的相对性。结合对杜林的批判,恩格斯阐述了一系列成对的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必然和自由、相对和绝对、一般和个别等等。在具体论述中,恩格斯揭示了这些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此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诸如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时间和空间、有限和无限、运动和静止、真理和谬误等等,也都有所分析和论述。这就说明,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看作是一个包合着一系列的规律和范畴,充满各种因素、环节和方面的体系。只有这种活生生的、丰富多采的范畴体系,辩证法才能比较正确、比较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有一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在他们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规律来表述。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说,只有这样看问题,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原意,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不难看出,这种意见是不合符客观事实的。以反杜林论来说,恩格斯就多次明确指出这两个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针对社林对资本论的曲解,恩格斯详细说明马克思如何把这些规律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非常明确地把上述三个规律称为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521页)这怎么能说,主张“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呢?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肯定了唯物辩证法有三个主要规律,但是他们还没明确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实质。有的同志说,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着重论证的只是辩证法规律的科学性,至于各个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及它们在这门科学中所居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不是那么清楚的。这种看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无疑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但是,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和评述,一定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能带主观随意性。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列宁说:1848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特别突出。”(列宁全集第17卷第59 页)应该肯定,当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基本形成时,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已经确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光辉运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矛盾的分析方法。1848 -1851年欧洲革命风暴时期,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政治历史的著作中,也是矛盾辩证法。五十年代初,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直截了当地把对立统一规律看作“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页)。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要致力于研究政治经济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其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后者,按照恩格斯的具体说明,就是以矛盾分析为核心的辩证方法。(参见马克忍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123 页)说明马克思已经确立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的最有力的证据,是资本论。这部巨著。我们暂且不来具体分析资本论的辩证方法,也不引证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关于资本论方法的著名评语。这里只谈一点:恰恰在该书中,马克思本人就指出,那些庸俗的经济学家所不了解的黑格尔的“矛盾”,乃是“一切辩证法的源泉”(资本论第1卷第654页)。在这里,对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思想表达得多么鲜明啊!如果说,黑格尔本人还没有作出这么明确的结论,或者像有的同志所说那样,黑格尔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那末,马克思显然已经突破了黑格尔的看法,不同意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了!我们认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赞助下)也是力图以矛盾规律为核心来阐述唯物辩证法一系列原理的。恩格斯把辩证法称为“矛盾辩证法”,显然不仅仅因为要回答杜林的攻击,而且是总结了几千年哲学的发展史,即“所谓矛盾辩证法在从古代希腊人起直到目前为止的哲学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第117页)。不错,在哲学编中,恩格斯着重论述了辩证法三个主要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并未详细展开论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整个哲学编中,恩格斯在阐述唯物辩证法时,始终注意以矛盾规律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来看,列宁在明确表述并且详细论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这个问题上,是前进了一步。这是列宁的一个杰出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论证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理由,在反杜林论)中已见端倪。例如,恩格斯把是否承认矛盾看作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分界线;把矛盾看作推动事物发展的实际力量(第117-118页)。同时,恩格斯是以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作为基础来论证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的。毫无疑问,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问题的论述,不仅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改造,而且是直接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思想。恩格斯关于“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那段话(第138 页),经常被人们当做恩格斯主张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核心的论据。在我们看来,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原意。如果我们联系那段话的上下文,就会明白它的针对性和实际的意思。这段话是反驳杜林所谓定之否定是“黑格尔瘟疫”的胡言乱语,说明早在黑格尔诞生前十六年卢梭已经有这个思想了。而马克思也继承了这个思想。那末,否定之否定是怎么样的发展过程呢?它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等阶段;而“否定之否定”这个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很明显,这里不是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同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是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整个辩证法的核心!关于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间题是不是明确,我们还可援引他对黑格尔的大、小逻辑的评论作为旁证。在反杜林论之前,1865年,恩格斯在致朗格的信中出,黑格尔的逻辑学第二册即本质论,“这是全部理论的真正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59页。着重号是引者加的)。在反杜林论之后,1891年,在致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又指出,哲学全书的小逻辑的“主要部分是本质论”。接着,他还生动地说明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揭示了对立的统一(同上书,第493页。着重号是引者加的)。不管黑格尔本人是否意识到,在恩格斯看来,他的辩证法的真正核心和主要部分乃是对立的统一学说。由此可见,反杜林论中“矛盾辩证法”的论断决非偶然提出的,它正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以后的一贯思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源泉、实质、核心。 关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一致关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在反杜林论写作之前,恩格斯已有过明确的论述。他指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这些对立,以其不断的斗争和最后的互相转变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变,来决定自然界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4 r)在反杜林论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论述中,恩格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两类规律”的同一问题。他说,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对“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第111页)。尔后,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还谈到,“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在表现形式上不同,而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论断,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首先肯定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之所以一致,就因为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之间有着唯物主义的同一性。杜林形而上学地把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绝对对立起来,导致思维、意识脱离它唯一真实的基础,从而陷人唯心主义的泥坑。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第32-33页)。恩格斯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范畴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时,其前提就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第41页)这个著名的原理。如果离开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前提,就根本谈不到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真实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了。值得注意的是,1885年恩格斯在为反杜林论第二版准备的注释或增补中,进一步发挥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同一的思想。他写道:“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子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4页)在恩格斯看来,辩证唯物主义应该从思维、知识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来研究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实际上,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的原理,就是恩格斯这个思想进一步的展开和具体化。对此,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其次,针对杜林妄图把自己的哲学当作最终完成了的绝对真理体系,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来说明人类的认识史,分析认识过程的辩证矛盾,论证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思维成果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恩格斯指出,认识过程中的矛盾是:“一方面,要毫无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完全解决的。”“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第34页)杜林公然否认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宣布他无所不知,解决了科学的最终任务,这就封闭了一切科学走向未来的道路。这显然是极端荒谬的。恩格斯以数学这种形式非常抽象的学科为例,进一步说明思维形式和内容都来自现实世界。无论是思维的内容还是思维的形式要得到发展,无论是任何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mysql考试题及答案
- 跨境物流智能化转型:2025年智能快递无人分拣技术合作项目市场趋势分析
- 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 美术教研教改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扶贫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 报社转正试用期工作总结
- 食品检测装修施工方案
- 弱电机房装修施工方案
- 集中钢筋加工施工方案
- 海南砼烟囱拆除施工方案
- 地质勘查成果管理办法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消防作战指挥课件
- 医疗健康新媒体运营方案
- 保安防暴器材培训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
- 医院2025年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 个人成长经历课件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学生版)
- 2025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模具开发技术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