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学案_第1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2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3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4页
《阿Q正传》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二学期教学案阿Q正传教学案年级 高一 备课组: 语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分析文中阿Q的几个生活片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引导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对阿Q精神胜利法作明确的诠释,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探究和研讨。3、品味鲁迅幽默而含讥、委婉而多讽,人物富于个性化的语言特色。情感认识作品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根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对阿Q精神胜利法作明确的诠释,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难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教学方法质疑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1、正音:伶仃( )( ) 疮疤( )( ) 犯讳( ) 口讷( )揪( )住 虫豸( ) 诧( )异 擎( )起 舂( )米2、背景资料: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文学著作。写于1921年,后收入呐喊。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去“杂取种种人”,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这样,就使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查字典,正音。阅读背景资料,自主学习。基本部分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看看文中写了阿Q的哪几个生活片断?生活片断:自吹“阔得多啦”;讥笑未庄人“不见世面”;癞疮疤的故事;押牌宝的故事;蒙赵老爷的嘴巴;与王胡撕打;挨“哭丧棒”;调戏小尼姑2、课文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找出来,划出阿Q当时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见教师用书)3、阿Q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精神胜利法”怎么理解的?(鼓励发言,不求标准,只要积极思考,有所感悟即可。)第二课时一、重点落实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剖析有关阿Q的几个生活片断,尤其是五个与人冲突的场面。明确:阿Q在未庄(未有之庄,却无处不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无名无姓,别人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扣住课文开头的几段),但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态度。或者妄自尊大,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了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或者讳疾敏感,无视缺陷:因为头皮上的癞疮疤,“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或者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儿子打老子”或者麻木健忘:“拍拍响了之后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或者畏强凌弱,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调戏小尼姑。总之,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又能以自欺欺人来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能继续苟且偷生。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阿Q主义实质上是以失败主义为核心。二、细节研摩1、阿Q的姓名籍贯如此“渺茫”,表明了阿Q怎样的地位和处境?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人,可见其地位之低。中国农村特别注重姓氏宗族,势单力薄的姓氏,往往受欺负,而旺族大姓,也往往感到自豪。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了阿Q什么样的心态?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心态。以进过城而自负,是对于未庄人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看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表现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一心态。4、“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怎样理解这一句里“不幸”“倒”“几乎”这几个词的意思?表面看,“不幸”与“赢”自相矛盾,但实际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了,可见那是怎样的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面临失败的真正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地发生了作用。作者用这样的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阿Q的精神胜利法失效,可见阿Q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5、“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联系上下文,说说“蒙”在此处有什么含义。挨打也像荣幸地蒙受恩惠,这个意思在后文有详细的说明。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6、“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阿Q“得意”什么?他得意因为曾经受过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悲的结局。7、“阿Q 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磕头。”文中“照例”说明什么?“照例”说明阿Q总处于被打的地位,他被王胡等人拉到墙上碰头远不止一次,而是一种家常便饭。8、“阿Q 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中“等候”一词用得妙在何处?“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9、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有“九分得意”?这揭示出一个怎样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九分”是作者生造的词,但十分成功,作者略带幽默地鄙夷了“酒店里的人”即看客:这些看客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自动手调戏小尼姑,因此觉得不十分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而只有“九分得意”。这表明当时人们之间缺乏起码的同情心。第三课时一、 难点探讨:怎样理解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阿Q正传的最大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心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尤其是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既反映了当时国民普遍存在的病态,也反映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所以阿Q正传的典型意义又是深广的,它深刻地揭示了一种民族劣根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明确:在小说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明显打上了近代社会急剧破产、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又找不到出路的的不觉悟的农村流浪雇农的阶级烙印。小说对末庄典型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与支配者整个社会的封建传统思想、封建等级制度的联系,与小生产的落后、闭塞、保守、软弱地位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阿Q是一个落后农民的典型。另一方面,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是历史上“两次奴于遗族”,在近代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失败的中华古国屈辱地位的产物,是一种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于并掩饰民族落后与被奴役命运的民族精神状态,即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弱点”。进一步说,一切伟大的文学典型,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历史概括性,阿Q精神不仅是个别阶级、民族的现象,只要还有个人或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二、课文拓展: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今天,你怎么看待阿Q的 “精神胜利法”?我们生活周围还有阿Q似的人物吗?还有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人要不要一点阿Q精神”展开讨论、写一篇小作文。譬如浅淡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之我见、阿Q的徒子徒孙们等等。教师提问指导归纳小结提问点拨引导归纳小结引导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分组讨论思考解疑思考讨论交流讨论、作文结束部分同步练习1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编纂 胡说 诚惶诚恐 手舞足蹈B赌徒 藉贯 视若草芥 素不相能C轻蔑 口碑 价廉物美 自轻自贱D咒骂 喝彩 兴高采烈 咸与维新2根据课文填空,选择正确的一项( B )然而这一次的胜利,却又使他有些异样。他飘飘然地飞了大半天,_进土谷祠。钱府的大门正开着,阿Q便怯怯地_进去。他一到里面,很吃了惊有一天,他照例地混到夜深,待酒店要关门,才_回土谷祠去。土谷祠里更漆黑,他关好大门,_进自己的屋子里。A躄 飘 摸 踱B飘 躄 踱 摸C飘 摸 躄 踱D踱 飘 踱 躄3选出下列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阿Q一到里面,很吃了一惊,只见假洋鬼正站在院子中央说什么,对面挺直地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毕恭毕敬地听说话。B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挂齿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了C王成和李江本来是素不相能的,经朋友介绍相识后,慢慢成了“共患难”的好朋友。D程校长上任以来,用现代教学理念,对学校进行科学管理取得了好的效果,在社会上是有口碑的。4对下列词或句子分析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 )A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阿Q争强好胜的心理。B这一种可怜的眼,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加粗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阿Q自认为革命之后,因别人惧怕而愉快的感觉。C我也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茂才”即“秀才”,运用避讳的修辞D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柿油党”是自由党的谐音,这里未庄人把自由党的徽章比作官员的“顶子”,表现当时人们思想守旧。5选出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C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地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_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地走了。A儿子总是把我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B我总是被儿子打,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C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D儿子总算把我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6下面是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介绍,请选出不当的一项( C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B狂人日记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C鲁迅一生写了很多篇小说,它写的往往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到呐喊这部小说集里,另外,还有彷徨、故事新编,一共是三部小说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