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陶瓷艺术特点PPT课件.ppt_第1页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PPT课件.ppt_第2页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PPT课件.ppt_第3页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PPT课件.ppt_第4页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陶瓷 1 目录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 2 明朝各代珍品洪武时期永宣时期成化 弘治 正德时期嘉靖 隆庆 万历时期万历后期 2 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 因此 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 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 釉上彩 斗彩 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陶瓷艺术 3 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 官窑款工整端庄 民窑款则多种多样 以吉祥语款为多见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 特别是日用器 之外 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 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 双耳扁瓶 天球瓶等 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 天 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 正德 嘉庆 万历各朝的大龙缸 方斗碗 方形多角罐 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 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 瓷砚 水注 镇纸 棋子 棋盘 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 划 印 塑等转为彩绘 绘画 为主要手法 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 植物 动物 文字 山水 人物 花鸟 鱼及虫等无不入画 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 画风自由 奔放 洒脱 明后期以写实为主 画面抒情达意 简约轻快 极有漫画趣味 4 以景德镇的青花为例 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 暗 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 花纹繁满的风格 趋向清淡 多留空白地 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 青色浓艳 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 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 成化 弘治 正德青花胎薄釉白 青色淡雅 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 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 发色艳丽浓重 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万历后期 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 青料为国产浙料 5 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 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 明代永乐 宣德之后 彩瓷盛行 除了彩料和彩绘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 更主要地应归功于白瓷质量的提高 明代釉上彩常见的颜色有红 黄 绿 蓝 黑 紫等 最具代表性的为成化斗彩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 例如成化斗彩器的釉上彩 彩色品种多且能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 其鸡冠的红色几乎与真鸡冠一致 葡萄紫色则几乎是紫葡萄的再现 所以 彩瓷器一般都十分精巧名贵 如举世闻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在成化彩瓷基础上 嘉靖 万历时期的五彩器又揭开了彩瓷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成化斗彩瓷 色彩鲜艳 画染风格以疏雅取胜 嘉万时期的五彩则是以红 淡绿 深绿 黄 褐 紫及釉下蓝色为常见 彩色浓重 其中红 绿 黄三重为主 尤其是红色特别突出 因而使得嘉万时期的五彩器在总体上有翠浓红艳的感觉 极为华丽 明代除青花 斗彩和五彩之外 其单色釉也有突出成就 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宣的红釉 蓝釉 成化的孔雀绿和弘治的黄釉 目录 6 洪武时期 7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螺纹碗 高6cm口径14 8cm底径5cm此碗撇口 弧腹 圈足 足底无釉露胎 内底见有刮釉一周素胎叠烧痕迹 外腹壁绘饰飘带旋涡球状纹饰 笔法劲健流畅 挥洒自然 青花色泽蓝中闪灰 内外釉面光泽含蓄 开较大纹片 老旧气息明显 胎骨较疏松 胎釉交界处溢出火石红 是明代初期洪武时期制品 有一定收藏意义 8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2cm口径7 3cm足径11cm壶唇口 垂腹 圈足 一侧有弯流 流 颈间有一横片联接 一侧有曲柄 柄上端有一小系 釉里红纹饰 口沿饰回纹 颈饰蕉叶纹 回纹 缠枝花纹和倒垂如意云头纹 腹绘缠枝牡丹纹 近足处饰莲纹 足墙饰忍冬纹 此种执壶有着阿拉伯民族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洪武时一度实行海禁 但后来又解除了禁忌 使这种执壶乃至大盘一类的器物广为流行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缠枝莲纹执壶 9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3 5厘米口径8 8厘米足径11 3厘米景德镇窑 撇口 捆颈 圆腹 圈足 通体釉里红装饰 颈部绘蕉叶 海浪 卷车各一周 近足处变形莲瓣纹 足边卷草纹 腹部为松 竹 梅 松针茂密 梅花盛开 竹枝挺劲 芭蕉与坡石做陪衬 画意清新雅致 釉里红呈色鲜艳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景德镇窑 10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折枝花卉纹菱口大盘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1 7cm口径55 5cm底径34cm扳沿 二十四个菊瓣口 浅弧壁 捆砂底 足为斜削式 浅厚圈足 釉下用铜红料绘纹筛 内口沿绘缠枝灵芝纹 内外壁周二十四个花瓣内绘形状不同的折枝四季花纹 盘心以回纹环中 内绘折枝牡丹花 整个大盘布局紧凑 画风精细 釉襄红呈色红中泛灰 具有典型洪武时期的艺术风格 11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缠枝牡丹菊纹碗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0cm 口径20 6cm 足径9 1cm碗撇口 深弧壁 圈足 内外釉里红装饰 内外口沿均绘回纹 内壁绘缠枝菊纹 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 外壁绘缠枝牡丹纹 圈足外墙绘回纹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 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 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 称得上较为纯正 12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4cm 口径2 3cm足径7 1cm 军持小口 口下出沿 短颈 扁圆腹 平底 肩部置一短流 无柄 通体釉里红装饰 腹部绘缠枝牡丹纹 花叶布满器身 釉里红发色略显灰暗 沿上绘蕉叶纹 颈部绘卷草纹 肩部绘莲瓣纹 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目录 13 永宣时期 14 明永乐景德镇窑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9 9cm口径15 8cm足径4 2cm碗撇口 弧腹 瘦底 下承以中空高足 碗内施白釉 并印有暗花云龙纹 碗心刻一朵葵花 花心内划有 永乐年制 四字篆书款 外壁施鲜亮的铜红釉 口沿为灯草边 高足碗又名 靶碗 用作供器 亦称 佛碗 明永乐高足碗常见以东青釉 白釉装饰 红釉者较少 高温铜红釉器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 明永乐 宣德时烧制技艺日臻纯熟 一改元代的暗红色调为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 明代文献称之为 鲜红 而且有 鲜红为贵 的说法 15 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灵芝纹碗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5 7cm口径11cm足径4 4cm碗撇口 口以下内收 底部较丰满 圈足 碗内外饰青花纹饰 里口筛卷枝纹一周 内壁无纹筛 碗襄心青花单圈内绘折枝花一朵 碗外主题纹饰绘缠枝灵芝四朵 口边及圈足饰青花边绕三道 足底无款识 通体施青白色釉 釉质滋润 青花呈色浓艳 有明显的铁结晶斑 16 明永乐景德镇窑翠青釉三系盖罐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1 4cm口径9 9cm盖罐的肩部有三个小系 系下凸起海棠式托饰 它保留着元代的余风 釉色为仿宋龙泉窑 青翠可爱 其小系为永乐时期独有装饰 为其造型增添了秀实之感 带托小系的罐 永乐后期 是少见的 17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5 8cm口径8 1cm青花自烧制成功以来 历经元 明 清至今始终不衰 其间 虽有各种精美彩瓷频出 但青花瓷仍以其朴实幽雅的魅力深为人民所喜爱 此件圆口 略外撇 长颈 扁圆腹 平底 瓷质纯净细腻 颈饰卷草纹 缠枝莲纹各一周 腹部满绘海水纹 在汹涌起伏的浪涛之间 两侧各有一条饰似暗花的白龙 奋爪腾身 履水而前 18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8 8cm口径20 9cm足径9cm碗撇口 弧腹 瘦底 圈足 通体施红釉 内 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云龙戏珠纹 外壁近底处以金彩描绘变形莲瓣纹一周 金彩虽已脱落 图案仍依稀可辨 足内白釉 以毛笔蘸上已调和好的金粉在瓷器上描绘纹饰的装饰技法称为 描金 是北宋时定窑首创 产品有白釉描金 黑釉描金 酱釉描金三种 元代景德镇窑继承这种技法 生产出蓝釉描金器 红釉描金器则始于明宣德朝 宣德红釉描金器除碗外 还有撇口盘等 均描绘云龙纹 明宣德景德镇窑红釉描金龙纹碗 19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25cm 口径3cm 足径10cm 7 5cm 壶直口 细颈 扁圆形腹 平底 颈 肩之间置对称如意形耳 通体青花装饰 颈上绘缠枝花纹 肩绘蕉叶纹 腹两面均绘饰折枝茶花纹 素底无釉 无款识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 器形端庄 纹饰疏朗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20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7 3cm 口径18 7cm足径6 9cm 碗呈菊瓣形 敞口 深弧壁 圈足 通体及圈足内均施青灰色仿哥釉 釉层肥厚 釉面布满开片纹 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宣德仿哥釉菊瓣碗 21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说明 上海博物馆藏高8 8cm口径9 9cm足径4 5cm景德镇窑 撇口 高足外侈 平底砂足 通体白釉 釉色滋润 釉面隐现橘皮纹 外绘釉里红鳜鱼三尾 形体丰肥 微微凸起 红白相映 生趣盎然 杯心内有青花双圈 大明宣德年制 楷书款 宣德釉里红瓷器较少 22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 4cm 口径22cm 足径14cm 盘敞口 浅弧腹 圈足 青花红彩装饰 内底绘海水蛟龙纹 外口沿下绘回纹 腹部绘九条蛟龙翻腾于海水浪花间 圈足内施白釉 无款识 青花与红彩相结合 是当时一种新颖的装饰工艺 两种色彩相互辉映 对比鲜明 宣德青花矾红彩瓷器造型主要有花盆 盘 碗 高足碗等 红彩鲜艳 温润 施彩时深浅分用 以表现纹饰的立体效果 明宣德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23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cm 口径19 2cm 足径12 7cm 盘敞口 弧壁 圈足 内外均以宝石蓝釉为地 并饰白釉鱼莲纹装饰 盘心在白色圈栏内绘莲池游鱼图 两尾游鱼潜游于飘浮的水草与盛开的莲花之间 外壁亦绘莲池游鱼纹 荷莲与游鱼规则地相间排列 足内施白釉 青花双圈内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款 此盘器型规整 胎体厚重 蓝釉厚润莹亮 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 既有天然意趣 又富装饰美感 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 由于 鱼 余 谐音 因而民间有 连年有余 鱼 宝贵有余 等吉语 明宣德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目录 24 成化时期 25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5cm 面径22 3cm 底径23 5cm 绣墩呈鼓式 中空 面微鼓 墩面中心镂刻牡丹纹 腹上下各饰凸起鼓钉纹 腹中部镂雕有凤来仪图 朵朵牡丹竞相怒放 枝叶纵横交错 洞石交叠 山影重重 祥凤翩翩起舞 腹两侧各贴塑一兽面耳 通体所施釉色为白 蓝 紫及孔雀蓝四种 绣墩又称坐墩 凉墩 为一种古代坐具 多置于庭前院落 既实用又美观 河南安阳隋墓中曾出土有青釉小瓷墩 宋 元时期亦有制作 绣墩风行于明 清两代 其时代特征是 明代墩面普遍隆起 而清代均系平面 主要有青花 五彩 粉彩 珐花 三彩等制品 明成化珐花镂空孔雀花卉纹绣墩 26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7 2cm 口径6 7cm 足径3 4cm 杯口微撇 深弧腹 瘦底 下承以中空高足 内 外近口沿处各有青花弦纹一道 近足处有青花弦纹两道 杯外壁斗彩装饰 腹部均匀分布团莲纹四组 间以上下对称的变形花叶纹 足内沿署青花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横排款 此杯纹饰采用勾勒平涂施彩 色彩均匀 微微凸起 富有写实感 时代特征鲜明 故宫博物院珍藏数件成化斗彩高足杯 制作皆秀美 图案新颖 除了画团莲纹以外 尚见有画缠枝莲 花鸟纹者 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27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 4cm 口径8 3cm 足径4 3cm 杯敞口微撇 口下渐敛 平底 卧足 杯体小巧 轮廓线柔韧 直中隐曲 曲中显直 呈现出端庄婉丽 清雅隽秀的风韵 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 间以湖石 月季与幽兰 一派初春景象 足底边一周无釉 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 双行六字款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8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6 5cm 口径34 5cm 足径22 2cm 盘撇口 弧壁 圈足 砂底无釉 有褐色斑点 俗称 糊米底 盘里口饰双弦纹 盘心青花双线圈内绘两只奔腾追逐的麒麟及朵云纹 盘外壁绘首尾相逐的麒麟 间以朵云纹 外口沿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 横行六字款 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29 说明 上海博物馆藏此瓶直口圆唇 长颈 扁腹 圈足 通体饰青花双勾蔓草纹 纹内填淡绿彩 蔓草迂回盘曲 色调清雅明朗 斗彩又称填彩 是在成型瓷胎上淡描青花轮廓线 施釉经高温烧造 然后填彩色以低温烘烧而成 成化斗彩存世很少 故弥足珍贵 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蔓草纹瓶 30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9cm 口径10cm 足距9 5cm 炉呈鼓式 直腹 下承三蹄形足 口及足边分别饰一周鼓钉纹 腹部为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 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款 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 明初龙泉窑延续 景德镇窑亦有烧制 明成化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 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31 明成化景德镇窑黄釉盘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 9cm口径14 8cm足径9 2cm撇口 浅弧壁 圈足 内外施黄釉 足内施白釉 青花双圈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从现有资料看 低温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窑 宣德时已多有生产 成化时延续 此盘釉面匀净 呈色娇嫩 为著名的弘冶黄釉瓷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目录 32 弘治时期 33 明弘治景德镇窑黄釉描金双兽耳罐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2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7 5厘米罐广口 短颈 溜肩 腹部上丰下敛 平底 肩部两侧各有兽头耳 器里施白釉 外施黄釉 外壁黄釉地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九道 底部素胎无釉 低温黄釉器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 以后各朝多有制作 但以弘治朝产品最受人称道 因当时以浇釉法施釉 故有 浇黄 之称 又因其呈色娇嫩 故又有 娇黄 的美誉 明代黄釉瓷造型以盘 碗居多 罐较少 黄釉罐是当时宫廷祭袒用器 黄釉金彩罐是弘治朝独有 34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 2cm口径26 2cm足径6 5cm盘撇口 圈足 盘裹口 裹心外围分别绘青花双绕纹 盘中心绘折枝花卉一枝 盘内壁绘拆枝石榴 柿子 葡萄 把莲 盘外壁绘缠枝牡丹纹一周 纹饰以外施黄釉 底白釉 青花双圈内有 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黄釉青花品种明初宣德时期已有烧制 纹饰有几种 均为花果纹 此后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各朝均有仿制 这类盘的口径多在二十至三十厘米之间 个别如宣德时期有三十八厘米大的 后代仿宣德的虽然纹饰相似 但各个时期所用青料 胎釉不同 又有每个时期不同的风格 明弘治景德镇窑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35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碗撇口 口以下渐内收 圈足 足底青花双圈 大明弘洽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碗里口绘青花海水纹一周 碗心绘莲池游龙纹 碗外绘两条龙在莲池中穿行 伴随着龙的翻转游动 池中莲花 水草亦呈飘动状 莲池纹元代已经出现 弘治时期把莲池纹与龙纹结合在一件器物上 并成为弘治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题材之一 此碗釉白质润 绘画线条纤细柔和 青花呈色蓝中微带灰色 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荷莲龙纹碗 36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cm 口径20 8cm 足径13cm 盘撇口 浅弧腹 圈足 足内外壁均用刀斜修 足端相对较薄 内壁近口沿处和内底各画青花双弦线两道 内底和外壁均绘云龙纹 以黑线勾出轮廓填绿彩 外壁釉下模印缠枝莲纹和变形莲瓣纹 口沿下饰青花弦线和朵花纹 圈足外墙有青花弦线4道 圈足内施青白釉 无款识 明弘治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目录 37 正德时期 38 2020 1 7 39 明正德景德镇窑素三彩海蟾纹洗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0 7cm口径23 7cm 素三彩 是指用黄 绿 紫等素色釉装饰器皿的通称 它不限于三种彩色 此种素三彩是正德瓷器襄极具代表性的品种 此洗的外部刻划海 蟾 以黄彩为蟾 绿彩为海水 白彩为浪 紫彩为足 口缘有 正德年制 四字款 饰黄彩 其在传世正德素三彩器中比较少见 40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7 1cm口径16 2cm足径6 1cm碗撇口 弧腹 瘦底 圈足 为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 碗内施白釉 外施孔雀绿釉 足内白釉 孔雀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元素的中温颜色釉 因其呈色碧翠亮丽 恰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而得名 亦称 法绿釉 翡翠釉 吉翠釉 其配方与漠代以来釉陶上的绿釉及建筑用琉璃绿釉的配方大致相同 只是助熔剂不同 景德镇自元代开始烧制孔雀绿釉瓷器 孔雀绿釉的出现 突破了中国传统低温缘釉的那种深沉的青绿色调 以其明翠雅丽的特点 而成为中国绿釉瓷中的珍贵品种 明正德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碗 41 碗撇口 口以下内收 高足微外撇 中空 碗 袅光素无纹筛 碗外划刻缠枝莲五朵 足部划刻朵云纹饰 纹筛为绿地 五朵莲花中两朵素胎 两朵孔雀绿色 一朵黄色 茎叶及朵云纹筛为紫色彩 素三彩瓷器以正德时期为代表 主要采用黄 绿 紫色 因不使用红色 故称 素三彩 传世器物有炉 高足碗等 此件高足碗采用先划刻纹饰 后施彩 划花流畅 彩色浓艳 传世数量不多 故极为珍贵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高12cm口径15 9cm足径4 6cm 42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24 6cm口径6 7cm足径13cm烛台造型分上下两层 上层托盘小而浅 下承以细长支柱 下层托盘为敝口 折底 下承喇叭形外撇高足 底有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 大明正德年制 小托盘外绘如意云头纹一周 大托盘外饰双勾花枝纹间菱形纹 上下支柱为开光阿拉伯文 外围以双勾花纹及菱形纹 下层纹饰上下分别饰以连珠纹及如意云头纹 明正德景德镇窑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43 高7 2cm 口径23 8cm 15 2cm 足径23 1cm 14 2cm 盆呈长方体 四面略斜收 下承以六足 盆内及外底均施白釉 外壁素三彩装饰 以黄 绿 紫设色 腹部以紫色为地以绿彩绘花草纹 口沿下署青花楷书 正德年制 四字款 外围青花双方栏 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蓝黑色 素三彩虽自明代成化时已初具形制 但直至正德时才享有盛誉 此器造型别致 构图简练生动 色调清新明快 色彩搭配协调 给人以古朴雅致之美感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 44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 9cm 口径20 3cm 足径13 1cm 盘敞口 弧壁 圈足 俗称 窝盘 内施白釉 施红釉 无纹饰 圈足内施青白釉 无款识 此盘作工精细 胎薄体轻 底心微下塌 釉质细润 红色鲜艳 是罕见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 明正德鲜红釉盘 目录 45 嘉靖时期 46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0cm足径10cm口径2 6cm景德镇窑 瓶口为蒜头式 细长颈 溜眉 腹下部饱满 圈足 颈肩部凸雕蟠螭纹和灵芝纹 寓意 祥福 通体施白釉 凸起的纹饰则施红彩 此瓶装饰奇特 蟠螭形象生动 表现出较高的瓷塑艺术水平 纹饰上施以红彩 与白釉对比鲜明 使蟠螭和灵芝显得更加突出 是嘉靖瓷器中少见的精品 明嘉靖景德镇窑白釉凸雕红蟠螭纹瓶 47 明嘉靖景德镇窑黄釉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5 1cm口径5 1cm足径13 4cm景德镇窑 瓶直口 溜肩 东腰 双鼓腹 呈葫芦状 通体黄釉红彩装饰 颈部双弦线内绘四朵云 呈灵芝车形 上鼓腹绘缠枝莲四朵 腰部绘缠枝莲两朵 下鼓腹肩部双弦才内绘朵梅纹饰一周 腹绘缠枝莲花六朵 全器采用 黄上红 技法绘制 其方法是先烧成黄釉暗花器 然后用矾红彩涂色地 将黄色的主题花纹突出 此瓶红黄色调对比强烈 互相辉映 是嘉靖朝的代表作品 48 高63 4cm口径7 9cm底径17 8cm 瓶口微撇 口缘镶铜 溜肩 鼓腹 腹以下收敛 圈足 外壁白釉地素三彩装饰 近口沿处绘如意云头纹 腹部绘缠枝莲纹 近足处绘卷草纹 所施色彩有孔雀绿 黄 紫 草绿等 素底无釉 无款识 瓶身秀美 纹饰的华贵为素雅的色彩掩藏 具有内敛之美 明嘉靖白地素三彩缠枝莲纹瓶 49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4cm 口径6 5cm 足径13 8cm瓶小口 平肩 身较长 圈足外撇 瓶口饰弦纹一道 颈饰蕉叶纹 肩部为如意云纹一周 云头间隔以璎珞纹 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 腹部绘花鸟草虫等纹饰 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 底部青花方栏内书 富贵常春 四字吉祥语款 明嘉靖青花花鸟纹梅瓶 50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海马纹盖罐 说明 清宫旧藏 高18cm口径8 5cm底径8 7cm罐直口 短颈 圆腹 圈足 附伞形盖 盖顶置宝珠形纽 通体釉上五彩装饰 腹部绘4匹天马在云海间跃奔 颈部绘蕉叶纹 肩部绘缠枝莲纹 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胎坚釉润 构图严谨 突出使用红 绿二彩 并以黄 黑 紫彩作局部的点缀 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51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3 2cm 口径19 5cm 足径24 1cm 罐直口 短颈 丰肩 硕腹 圈足 通体以红 黄 绿及青花装饰 肩部绘变形莲瓣纹 腹部绘莲池鱼藻纹 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 极其醒目 莲荷 水草 浮萍为陪衬 近底处绘蕉叶纹 盖面绘璎珞纹 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 盖沿饰鱼藻纹 圈足内施白釉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目录 52 隆庆时期 53 明隆庆景德镇窑青花龙凤纹盒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5 5cm口径20 9cm足径19 2cm盒呈圆形 平顶 圈足 足内青花双圈楷书 大明隆庆年造气以青花为饰 青花蓝中泛紫 通体描绘龙凤穿花纹 口沿绘缠枝纹 龙凤纹 是隆庆青花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多用于主题纹饰 形式多种多样 此盒龙凤纹描画精工 线条细腻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54 明隆庆景德镇窑青花仕女纹八角盘 说明 广东省博物馆藏高3 6cm口径13 1cm底径7 8cm口 腹 底均作八角形 沿口外折 口沿和足外壁均画双弦纹 外壁每方画相间的折枝花和如意头纹 内沿画双弦纹和如意头边饰 内底画嫦娥与玉兔 青花浓艳灰蓝 釉白稍泛黄色 足心青花方框内书 隆庆年造 楷书款 55 说明 克里斯蒂拍卖行张宗宪珍藏展2000年11月31日香港拍卖会成交价 190 000元港币口径12 5公分隆庆时制瓷 造型多变 有梅花 海棠等式 此件为菱花式口 器型隽巧 胎薄体轻 釉质肥润 青花浓淡适度 器心以蜂 鹿 猴 鹊等寓意 爵禄封侯 与 喜报福寿 周边纹饰以莲塘谐音 富贵连堂 器底青花楷书 大明隆庆年制 其 造 字 为隆庆时署款独特的形式 明隆庆青花爵禄封侯菱花口碟 目录 56 万历时期 57 说明 上海博物馆藏高4 4cm 口径23 3cm 足径16cm整器以黄釉为地 敝口 腹部带有弧度 大圈足 盘心下塌 盘中以紫褐色彩绘飞龙两条 龙口张开 短舌外吐 前爪向两侧伸展 龙鳞呈锯齿状 龙尾似蛇尾形 这是典型的万历龙的造型 盘内壁饰花卉纹 龙纹与花卉均以淡绿彩装饰 外壁饰连续的如意纹 盘底书褐彩 大明万历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万历景德镇窑黄地五彩双龙纹盘 58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76 5cm 口径22 6cm 足径19 3cm 觚葵瓣式 敞口 沿上折 长颈 颈中部起凸棱 腹部鼓出 足部高长 微外撇 外口沿下横书楷书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款 外围以双方栏 颈部绘洞石 花卉及草虫纹 凸棱之上绘双龙穿花及缠枝莲托八宝纹 颈最下部绘回纹一周 腹部八面皆绘异兽 足胫部位从上至下八面分别绘8组折枝花卉 松柏 异兽及花卉纹各一周 明万历青花异兽纹花觚 59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20 5cm 口径8 7cm 足径11 8cm 壶唇口 短颈 丰肩 圆腹 圈足 肩部附提梁和曲流 附伞形盖 盖顶置宝珠形纽 通体青花五彩装饰 腹部绘莲池鸳鸯图 肩部绘云头纹一周 近足处绘变形莲纹一周 盖面绘花卉 飞雀和蝴蝶 柄与流上均绘串枝朵花 所用釉上彩以红 黄 绿彩为主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体 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 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壶为宫中饮茶用器 构图饱满 纹饰线条较粗 图案生动活泼 明万历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60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8 5cm口径9 4cm足径11 5cm罐直口 圆肩 圈足 配有圆形平顶式盖 通体绿釉黄彩刻划装饰 盖面刻火珠云龙纹 侧面一周刻朵花纹 肩部一周划刻莲瓣纹 腹部菱形开光内刻划海水行龙纹 菱形开光外围刻划轮 螺 伞 盖 花 罐 鱼 肠八宝纹 足部刻划拆枝花八朵 底白釉青花双圈内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双行楷书款 这种先刻划花纹后施釉彩的工艺技法景德镇明永乐时已经出现 珠山遗址出上有黄地绿彩品种 此罐为绿釉黄彩 黄色较深为时代特征 传世稀少 尤为珍贵 明万历景德镇窑绿釉黄彩云龙纹盖罐 61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40 3cm 口径7 8cm 足径13 7cm 瓶蒜头口 细长颈 圆腹下垂 圈足 通体青花五彩装饰 釉上彩有红 黄 绿 褐 紫彩等 腹部绘鱼藻纹 颈部绘折枝梅花纹 上下衬以变形莲瓣 卷草纹等 口沿下署青花楷体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横排款 此瓶属于当时宫中的陈设用瓷 造型端庄凝重 优美典雅 纹饰细腻 线条流畅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62 明万历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说明 直径19 2cm 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盘形犹如一朵盛开的双层莲花 般内壁如花瓣状下凹 内绘双钩垂云纹 盘心平坦 在两周如意云纹内书梵文 外壁在上层莲瓣内 以花卉间隔梵文装饰 为万历朝较为特殊的典型品种之一 口沿冲 崩 目录 63 天启时期 64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19 6cm 足径14 5cm 钟为铜钟式 顶置双头龙纽 器里白釉无纹饰 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 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 腹部绘十八罗汉图 肩部环刻阴文 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 铭 明天启青花罗汉图钟 65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高32厘米口径10 3厘米足径10 3厘米花觚呈四方形 撇口 长颈 腹部四角饰凸起的四条花边戟 足高而外撇 整体造型修长 颈部四面绘洞石 花卉 一面口沿下方栏内有 天启年米石隐制 七字 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托轮 螺 伞 盖四宝 腹下部四面绘折枝葡萄 颈下近腹部及足边绘火焰纹各一周 此器造型秀美 纹饰绘画技法较高 画法采用勾边填色 青花色泽淡雅 并有天启年款及作者姓名 是天启青花瓷器中极为少见的珍品 明天启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出戟觚 66 说明 上海博物馆藏口径16 4厘米敝口 弧腹 大圈足 通体饰白釉 釉色泛灰 盘中绘四只蝴蝶 两只敛翅伫立 以青花描绘 两只展翅欲飞 青花描画轮廓 矾红绿彩填色 为斗彩的绘画技法 蝴蝶四周点缀落红残叶 表现出花蝶缤纷的画面 底施白釉 书 天启年制 双圈四丰楷书款 明天启景德镇窑斗彩花蝶纹盘 67 明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菱花口盘 说明 故宫博物院藏盘口呈菱花式 内壁一周饰花鸟 竹石等16处开光图案 盘心装饰几何形纹样 中间勾勒出白兔回首远望的图案 外壁以青花菊瓣纹勾边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 大明成化年造 六字双行款 款字笔画粗率 68 从款识书写方式和青花发色判断 此盘与成化本朝器物特征相去甚远 当为后世伪托款 而其圈足处理粗糙 酱口 釉色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