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5 三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3.5 三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3.5 三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3.5 三言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5 三言 【教学目标】1、了解话本小说的发展简史,重点了解“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伟大成就,作适当的扩展阅读和自主学习。3、以所选课文为主,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方法。4、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5、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教学重点 】 1、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 2、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 3、就课文节选部分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一些赏析研讨。 4、进一步探讨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的特点。【教学安排】 本单元两篇文章,拟以玉堂春为讲授课,情真意切释猜疑为自学课。【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世情小说”,是指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鲁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明代小说时,用了大约两章的篇幅讲了“人情小说”。他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二、话本小说与“三言”1、关于“话本”中国小说,经历了六朝的“志怪”“志人”,唐代的“传奇”,在内容和体裁上逐渐丰富成熟。肇始于唐代,繁荣于宋代的“说话”艺术,使古代小说不可逆转地朝着白话的方向发展,遂成主流,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类型。话本 , 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说话”艺术产生于唐代寺院的俗讲(讲经)和民间说唱。寺院僧人在讲解佛教经典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一些通俗的佛经故事来吸引听众,而民间的说唱更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自己取之不尽的素材。 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说实际上就包括了宋代的小说与讲史这两种。最初的话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秘而不宣。随着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提高,文人的加盟,使话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学性也越来越强。加之印刷术的进步,书坊老板开始刻印话本牟利。这样,公开刊行的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诞生了。 话本小说的基本体制:一题目,二篇首,三入话,四头回,五正话,六结尾。题目根据正话内容确立标题。篇首作品开头往往有一首诗、词或一诗一词。入话对篇首的诗词加以解释,然后引入正话的一段文字。头回在正话之前叙述的故事,与正话相似或相反。正话话本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叙事文字,中间也时有诗词、对句点缀。篇尾正文结束后用来收煞全篇的部分。拟话本 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关于“三言”: 作品简介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关于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以下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介绍)三、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明代中叶,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这部长篇小说,从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生发开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的长篇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继承了文人独立创作的传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就借石头之口,对野史传奇、才子佳人等类小说加以批驳,指出它们各自的俗套,或“假借汉唐名色”,或开口“文君”,满篇“子建”,毫无新意,从而标榜石头记“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全书出现的人物,有名字的就有四百多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不下几十个。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广大的社会背景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此展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的爱与恨,美与丑。无论是从揭示生活的深度广度方面还是从艺术创造的丰富生动方面,红楼梦都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玉堂春,初步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玉堂春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2、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京剧苏三起解就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改编的。玉堂春的故事一直广泛流传,被改编成弹词、鼓词、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京剧苏三起解三堂会审等折子戏至今搬演不衰,可见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程度。(教师可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字词归纳 1、识记字音 磕(k)头 应(yn)允 老鸨(bo) 城隍(hun) 钗钏(chun) 模(m)样 衲(n)帛 掣(ch)脱 作揖(y) 收讫(q) 2、识记字形 磕头/溘然 拭泪/试图 衲帛/接纳 半晌/响应 掣脱/引擎 作揖/编辑/缉拿 算账/营帐 收讫/迄今 3、词语解释 应允:答应,允许。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温存: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 哄诱:诱骗。 收讫:货、款等收清。 三、梳理情节1、简介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教参)2、问题探究,梳理情节 速读全文及课后赏析,梳理全文情节, 画出文章结构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感悟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特色 。2、分析文中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回顾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感受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 玉姐救助落难的景隆(三官):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山盟海誓:多情,专一,坚贞 巧与鸨儿智周旋:机智,泼辣 二、归纳思想主题小说中对立着的一组人物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以赞美的笔调,叙述三官和玉姐忠贞不渝的爱情,肯定了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揭露了以鸨儿为首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表现出新兴的市民文化的思想观念。三、品味艺术特色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风流才子与青楼美女的爱情 2、小说结构上的特点 环环相扣,单线发展,依次递进。 3、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方法 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个性鲜明举例明确:流浪街头的三官,提到玉姐,既羞愧又胆怯,所以让金哥去玉姐“那里看风色,他若想我,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若无真心疼我,你便休话,也来回我。”玉姐的语言则率真泼辣,见到三官,直呼“哥哥”,与鸨儿对阵,直骂得狗血喷头,可谓敢爱敢恨。鸨子的语言则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软则哀求,硬则撒泼,可谓神情毕现。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逼真生动举例明确:三官落入困顿,无颜见昔日曾被他照顾的小商贩,就“双手掩面坐于门限侧边”;三官将见玉姐,却“躲在东廊下相等”,“羞面通红”。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其一,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其二,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其三,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表现出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