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十五课《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十五课《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十五课《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十五课《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十五课《祭十二郎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重点2理清结构层次重点3探究作者的情感重点4探究文章的艺术手法【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要点解读】“重点实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例题】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1)诚: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 所谓天者诚难测(2)幸:皆不幸早世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3)以:以为虽暂相别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4)省: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5)孤:吾少孤 零丁孤苦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6)长:吾少孤,及长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长吾女与汝女(7)终: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8)致:乃能衔哀致诚 将成家而致汝(9)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0)知:而寿者不可知矣 死而有知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答案】(1)诚:诚意,名词 果真,如果,连词 实在,副词(2)幸:幸运,形容词 希望,动词 (3)以:认为,动词 因为,介词(4)省:知道,动词 探望,动词 (5)孤:幼年丧父,动词 孤单,形容词 孩子,名词(6)长:长大,动词 年长,形容词 养育,动词 (7)终:尽,动词 最终,副词(8)致:表达,动词 使来,使动 (9)就:靠近,动词 就职,任职,动词(10)知:预知,动词 知觉。这里指灵魂,名词 知道,动词【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作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如“行”可以用成语“行将就木”确定他“将要”的意象,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对点练习】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动摇者欲脱而落矣。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将成家而致汝。a b c d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重点2:理清结构层次【要点解读】划分文章的层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本文可按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划分。【考向】理清结构层次【例题】试从作者情感和思绪发展方面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答案】第2、3段,主要是回顾自己和老成的身世和往日的聚散情况;第49段,主要是表达自己在得到老成死讯后的痛苦心情;最后两段是交代老成后事的安排,再次祭奠亡灵。由于作者情绪的激动以及生活经历的坎坷,所要书写的内容很多,所以文章乍看起来似乎往复重叠、散漫错综,实际上却是气脉不断,一种骨肉至情充塞全文,贯串始终。【解析】第2段,叙写“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的身世之悲。第3段,回顾叔侄二人三别三会的经历。第4段,“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陈述自己抱憾不已的心情。第5段,坦陈噩耗传来时自己由不信到最终确信的心理变化过程。第6段,感慨自己未老先衰,将“从汝而死”。第7段,孩提尚幼,“冀其成立”。第8段,猜测老成的死因。第9段,揣测老成的死期。第10段,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安排。第11段,再次抒发自己对老成之死的无限悲痛之情。【名师点睛】这篇祭文完全是根据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而行文的。表面上看来,记叙的内容非常庞杂,没有线索,而实际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发展脉络是理解全文的基础。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透过繁复的叙述和慨叹,捕捉文章的气脉,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对点练习】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元后,盖指曹操也。至南乡,谓伐刘表之时。丰沛都,喻操谯郡也。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圣君亦指曹操也。又曰:“窃慕负鼎翁,愿万朽钝姿。”是欲效伊尹负鼎干汤以伐桀也是时汉帝尚存而二子之言如此一曰元后一曰圣君正与荀彧比曹操为高光同科。或以公干平视美人【注】为不屈,是未为知人之论。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 (节选自沧浪诗话)【注】相传曹丕宴请宾客,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座上众人皆匍匐于地,不敢仰视,只有刘公干平视不避。问题:这段文字可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哪些看法?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点3:探究作者的情感【要点解读】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作者从内心深处里流淌出来的。韩愈这篇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代茅坤语)。文章追叙他与侄儿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抒发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无比哀痛。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考向】探究作者的情感【例题】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那么文章的如此悲情究竟源于何处呢?【答案】(1)感恩之情无以为报。韩愈三岁即父母双亡,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然而几十年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兄嫂却相继辞世,感恩之情无以为报,如今相濡以沫的亲侄十二郎又突然去世,这如何不让常怀感恩之心的韩愈倍加心酸? (2)手足亲情阴阳相隔。在兄嫂的照顾下,韩愈自小与十二郎相依为命,名为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两人可谓相依为命如今,侄儿猝死,岂不让常怀慈爱之意的老叔痛彻心肺,倍感孤独? (3)家族不旺希望渺茫。号称“郡望昌黎”的韩家一直人丁不旺,“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父母、兄长都先后早逝,如今正年轻力壮的侄儿又早夭,而自己和侄儿的儿女都还幼小,眼看韩氏门庭兴盛的希望几成泡影,如何不让以振兴家族为己任的韩愈灰心丧气? (4)聚少离多悔愧终生。韩愈自19岁赴京城应试以来,“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不以暂别为念,本打算“将成家而致汝”,“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这铸成的终身遗憾,如何不让做叔叔的愧疚终生? (5)人生无常死出意外。十二郎在来信中说,“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而韩愈因以为此病是江南人常见病而“未始以为忧也”,谁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这如何不让人倍感人生命运的无常? (6)远处两地丧事难周。韩愈对十二郎的愧疚还在于“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既不能与侄儿相养共居,又不能亲手置办丧事,这如何不令韩愈肝肠寸断? (7)宦海浮沉命途多舛。自19岁以来,已接近40岁的韩愈一直奔走仕途,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再放眼前途茫茫,回眸身后冷落,侄儿夭折的噩耗是情感的导火索,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如何不令他恸哭失声? (8)未老先衰难以久存。因种种原因,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再想到父兄“皆康强而早世”,而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这叫韩愈如何不悲从中来?【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体味作者情感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出关键句子,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要恰当理解选文中心句。【对点练习】下列对祭十二郎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成了孤儿,靠兄嫂抚养。他自幼与侄儿十二郎朝夕相处,历经患难,情同手足。侄儿英年早逝,韩愈悲痛欲绝,挥泪写下了这篇祭文。b韩愈仕途坎坷,成年后四处飘泊,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当他官运好转时,十二郎却因病夭折,韩愈为自己在外奔波求斗升之禄而悔恨不已,抱憾终生。c十二郎死于软脚病。韩愈认为这种病在江南很常见,不必忧虑。但侄儿却被软脚病夺去性命,韩愈对此毫无精神准备,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d十二郎死于六月二日。韩愈认为这日期不确切,因为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十二郎病逝的日期,这日期可能是为东野送信的人没问清楚而随口编造的。重点4:探究文章的艺术手法【要点解读】艺术手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考向】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例题】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答案】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解析】这是一道艺术手法赏析的题目,注意抒情方式的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还是简介,采用的方式等分析。【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具体内容阐释这种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怎样的感情。【对点练习】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n) 形单影只(zh) 不省(xng)所怙(h)b乃能衔(xin)哀致诚 虽万乘(shng)之公相 丞相薨(hng)c其余奴婢(b) 呜呼哀哉!尚飨(xing) 中年兄殁(m)南方d并令守汝丧(sng) 闻汝丧(s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汝而就也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 b/c/ d/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雪唐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5分)(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如韩诗中的“惊”或“嫌”,高诗中的“拂”“醉”或“忙”。请从两诗中任选两字分析其妙处。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与于襄阳书韩 愈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注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士之能垂休光 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