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扬——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焦扬——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焦扬——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焦扬——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焦扬——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湖北省中医院焦杨 1 一 技术研究的背景二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三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2 研究背景 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2 李家康教授的简介 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痛 又称痛性抽搐 现代医学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是有临床症状 但检查未发现有明显的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 到目前为止 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较广 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无遗传性 发病早期 发作次数少 大多数患者逐渐加重 发作次数渐频繁 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缓解期数天至数年不定 很少有自然痊愈者 三叉神经疼痛发作常无先兆 通常为突然发生的闪电样 短暂而非常剧烈的疼痛 每次持续时间为数秒至1 2分钟后骤然终止 疼痛常呈电灼样 针刺样 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跳痛 在三叉神经痛受累分支分布的范围内 有一个或多个 触发点 或 扳机点 严重者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 口角牵向一侧 故又称 痛性抽搐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面部潮红 皮肤温度增高 球结膜充血 流泪和流涕等症状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无特效疗法 西医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 封闭治疗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 手术治疗 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药物治疗以卡马西平为首选 其它尚有苯妥英钠 氯硝安定 丙戊酸钠 维生素B12等 封闭治疗 将无水酒精或其它化学药物 如甘油 维生素B12 泼尼松龙等直接注入到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内 使之发生凝固性坏死 以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 注射神经分布区的面部感觉丧失 从而获得止痛效果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 在X线监视下或在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经皮插入三叉神经半月节 然后开动射频电流 以一定温度热凝损毁受累神经 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前者为首选 手术需开颅在显微镜下进行 在脑干旁找到三叉神经发出部位 将附着其上的血管分离或选择性切断其感觉根部分 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中属 面痛 面颊痛 筋纵 筋急 证的范畴 中医古代文献中有有很多关于本病的论述 内经 中就有 两颔痛 颊痛 的记载 医学纲目 薛己医案 普济本事方 中皆有面部疼痛的治验医案 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历史悠久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运用至今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有针刺 水针 电针 耳针 皮内针 艾灸 火罐 针刀等 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 由于其发作时疼痛剧烈 难以忍受 且没有一种药物能彻底根治 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发作严重时患者常不敢洗脸 刷牙 讲话 梳头甚至有痛不欲生之感 因此 研究治疗及缓解三叉神经疼痛科学有效的疗法 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况 李家康教授在临床上总结前人的经验 以颧髎穴为主穴 在该穴采用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 获批准 课题编号 国中医药科2002ZL33号 11 李家康教授的简介 生于中医世家 其父李培生教授是我国知名中医专家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湖北省知名中医 全国第三 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 享受政府津贴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 湖北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武汉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兼心脑血管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2 李家康教授的简介 李家康教授博览典籍 好学不倦 以经典理论为本 以临床疗效为根 在针灸学科的临床中 注重运用中医理论 以阴阳为主导 从整体观出发 辨证施治 旨在调和脏腑阴阳 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确立了针对我科疾病的 调和阴阳 补肾祛瘀 的治疗原则 在论治过程中 重视治神 得气 守气 取穴精少 强调针刺取穴配伍的辨证论治 尤其重视针刺手法 强调针感 气至病所 灵活运用补泻和导气手法 针药并用是李老师的学术特长和临床经验 13 对本病的认识 认为本病的病位在阳明经脉 阳明经上荣于面 胃肠积热或痰热 湿热 外感风热 风寒之邪 皆可致阳明经脉受阻 阳明居太阳 少阳之间 其外通于太阳之寒 其内窘于少阳之火 太阳主寒化 连少阴而化热 少阳主火化 连厥阴而生风 风乘火势 火借风威 致使阳明受风火之燔灼而产生疼痛 14 选穴依据 颧髎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 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交会穴 又为足三阳经筋结聚点 足三阳经筋交会于此 该穴是治疗面部经筋病变的首选穴 故针刺本穴 不仅能疏导太阳 少阳之经气 起到治疗局部的作用 而且对经筋网络循行的邻近部位也有调整作用 15 选穴依据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别走太阴 其性通降 引邪从阳明下行 得太阴湿土润下 取其泻热除湿化痰之效 阳陵泉穴 属少阳合土 其性主降 使中气调和 经通腑顺 又阳陵泉为胆经经穴 循颈 至肩 入缺盆 循胸胁 其经筋病候 乘月少季胁痛 上引缺盆 膺乳 颈维筋急 阳陵泉既是胆经五输穴中之合穴 又是八会穴中的筋会 主治筋肉疾患 16 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依据 内经 曰 齐刺者 直入一 傍入二 以治寒气小深者 或曰三刺 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齐刺法能疏通经气 驱除深痹 活血镇痛 肢体或面部疼痛多由血瘀 不通则痛 所致 因此 以局部病变为主 三针齐一穴 以增加针刺的面积与得气感应 加强刺激 增强针感 从而加强经络通调气血的作用 提高疗效 尤适用于经络不敏感 针感差及病程较长的患者 17 祖国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18 19 20 21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采用大样本 多中心 随机 盲法的研究方法 根据查新资料统计服用卡吗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效率为55 我院采用齐刺法治疗的显效率为78 1 故P1 0 55 P2 0 781 0 05 0 1 根据两样本率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计算 每组样本数约为80例 按脱失率20 计算 扩大样本量为192例 22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多中心即 我院 武汉市中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黄石市中医院 根据上述条件运行SAS统计软件包获取随机数字 产生临床中心随机数字 受试病例随机数字和临床处理随机编码 将192例患者的随机号分别装入信封内 根据随机号顺序编写信封序号 随机信封的编号即为患者入选的顺序号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 由质控员按受试者顺序抽取信封内的随机号 打开随机信封 按照随机信封内的提示的方法进行操作 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或药物对照观察 让患者及家属认定知情同意书后 开始入组 进行临床观察 研究者认真填写观察表 统计者根据观察表进行统计 不知道病人是哪一个研究组 23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受试者通过观察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来评估疗效 疗效性指标包括受检者分别于试验的第1 3 5 7 14 21 28天以及随访1月 2月 3月 观察记录患者疼痛的部位 性质 程度 每天发作的次数 持续的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评分 并填写疼痛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VAS 观察记录舌质 脉象 安全性指标即是通过患者自发报告或医师直接观察或通过非诱导的方式询问患者有关不良事件情况 评价其临床安全性 同时结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 小便 大便常规 肝 肾功能 心电图等指标 综合评价其临床安全性 24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症候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方法 即 治疗前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以百分数表示 治愈 疼痛完全缓解一年以上 显效 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发作时疼痛明显减轻 治疗后积分减少50 以上 好转 发作频率减少或发作时疼痛减轻 治疗后积分减少21 50 无效 治疗4个疗程 症状无明显减轻 治疗后积分减少21 以下 25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试验结束后由专业统计人员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 有效率和无效率 得出总有效率 同时分析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情况及治疗后症候积分下降值 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情况及下降值 两组起效时间情况 采用SAS8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计数资料用 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其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 26 本技术总结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本课题组采用多中心 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以齐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头痛视觉模拟量表的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齐刺法治疗本病28天的痊愈率 痊显率 有效率分别为为18 75 63 54 87 5 尤其对于改善症状 起效时间 止痛的远期效果方面效果显著 该疗法操作方便 疗效好 无副作用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7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学会 头面痛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1988年版 制定 1 面或额部持续数秒到2分钟以内的发作性疼痛 2 疼痛有以下四个特点 疼痛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一支以上的分布区内 疼痛具有突然性 剧烈性 表浅 呈针刺样 撕裂样 刀割样或烧灼样的性质 由触发区域开始 或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进食 说话 洗脸 刷牙等引起 在两次发作期间患者完全正常 疼痛发作时 眼结膜充血 流泪 面部发红 口角流涎 因反复疼痛可见面部肌肉抽搐 3 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 4 每个病人的发作具有刻板性 面部有扳机点 5 需要时应由病史 体检和特殊检查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原因 28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中医诊断标准 三叉神经痛属祖国医学 面痛 范畴 其辨证分型参照赵金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1 多呈发作性 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痛难忍 在鼻旁或口唇旁有引痛点 痛时面红出汗 遇热加重 或抽掣样疼痛 剧烈难忍 痛时面色苍白 遇冷酸诱发 2 疼痛日久后 气滞血瘀 伴有气虚且痛如锥刺 痛处不移 入夜痛甚 面部皮肤粗糙 3 舌质淡 苔白或白滑 脉沉弦 或舌质红 苔黄燥 脉弦滑 或弦数 29 2020 1 7 30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适应症 适用于年龄在18 65岁的男性或女性 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尤以第二支疼痛的患者为佳 31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禁忌症 因其他疾病如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继发行三叉神经痛患者 哺乳 妊娠期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 合并心血管 脑血管 肝 肾 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 以及糖尿病 恶性肿瘤 精神病患者 均应结合实际情况慎用 32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器械准备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毫针规格 0 30 60mm 取穴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选取颧髎穴 阳陵泉 丰隆穴 其中颧髎穴取患侧 为主穴 阳陵泉和丰隆取双侧 为配穴 定位 颧髎穴定位于目外眦直下 颧骨下缘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丰隆穴位于条口穴后方1横指 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体位 仰卧位 33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操作 1 常规消毒 首先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先用肥皂认真清洗双手 然后用75 的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待酒精蒸发干后针刺 2 选好穴位 对穴位进行消毒 消毒时 以镊子夹住75 的酒精棉球沿穴位中心由内向外绕圈擦拭 消毒后 等到酒精蒸发后方可施针 34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3 针刺前 安定患者情绪 调整患者呼吸 以规格0 30 60mm毫针 采用指切式进针 先直刺颧髎穴 然后距此穴左右各15mm处 呈45度角斜刺 呈三点一线 进针约20 40mm 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即均匀的提插 捻转 留针40分钟 每10分钟行针一次 采用提插捻转手法 每次频率为80 100次 分钟 每次捻针2分钟 35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阳陵泉以规格0 30 60mm毫针采用指切进针法 向足三里方向深透 进针30 40mm 得气后 施以提插捻转泻法 即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 以上提用力为主 丰隆穴也以规格0 30 60mm毫针采用指切进针法 进针20 35mm 得气后 施以提插捻转泻法 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 以上提用力为主 36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针刺1次 治疗6次后休息1天 治疗四周共24次为一个疗程 37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 因其疼痛发作频繁 程度较剧烈 可影响休息 睡眠 进食 对于这类病人应在针刺前嘱病人放松 进食一点糖开水 以避免发生晕针 2 对于初诊的病人 手法要轻 取针时 颧髎穴应按压2 3分钟 以防止局部血肿的发生 38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针刺颧髎穴 阳陵泉穴 丰隆穴 一般较安全 偶有晕针发生 若发生晕针 立即拔针 嘱病人放松 如症状较明显 则对症处理 39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1 针刺定位颧髎穴 40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2 颧髎穴定位 41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3 针刺颧髎穴 42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4 针刺颧髎穴治疗 颧髎穴 43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5 齐刺治疗定位 颧髎穴旁开15mm 44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6 齐刺颧髎穴 左侧旁开15mm 45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7 齐刺颧髎穴右侧定位 46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8 针刺颧髎穴右侧旁开15mm 47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9 齐刺颧髎穴 距颧髎穴左右的1 5cm处 呈三点一线 进针约1 5 3cm 48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10 齐刺颧髎穴 呈三点一线 49 本技术的操作规范 图11 针刺阳陵泉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