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林甸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本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本试卷共27道题,满分12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行走丰盈 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 丽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a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朦胧。听斜风细雨,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枝叶柔嫩 ,花儿争yn 斗艳。细数阳光,沉淀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注音。(2分) 盈 、gu 嫩 、yn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a处的短语是_。(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b他踌躇了一会,决定终于还是自己送我去。c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小红受到了很大的触动。d经过讨论,学校团委会作出了同意张华等五位同学加入共青团的决定。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发生的爆炸袭击事件让世界反恐联盟变得炙手可热。b鳞次栉比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处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c科学家谈到乘“蛟龙”号下潜深海的经历,感觉自己像是一个不速之客。d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选手们肆无忌惮的朗诵,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b纪念白求恩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 c范进中举 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想象的手法进行讽刺。d陋室铭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某班学生阅读复习阶段检测成绩统计表阅读分值平均得分得分率说明文阅读129618005%记叙文阅读1613058155%名著阅读949832%根据以上表格,得出一个结论: 。(1分) 请你以学生身份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提一点建议: 。(2分) 6.名著阅读:(5分)(1)水浒传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三位,她们是顾大嫂、 、 (2)他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是 (人名)。(3)暑假期间,学校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50字左右。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打得真痛快!提辖不愧为豪侠仗义、智勇双全、除暴安良的英雄。”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 ”。7.诗文默写填空。(10分)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2、 阅读与欣赏(41分)(一)阅读古诗回答8-10题(6分) 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8.“乱群鸡里有风标”的诗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成语“ ”。(1分)9.这首诗既然是“池鹤”为什么还要写“鸬鹚”“鹦鹉”?(2分) 10.这首诗采用 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115题(13分)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秘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或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动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旋涡,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11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奥秘是什么?有何好处?(3分) 1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这个采光原理”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14结合内容说说本文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3分) 15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分)a.因为实心秆和空心秆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所以自然界一切植物的秆都应是空心的。b.恒温动物的体温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c.蜻蜒的翅膀重量仅0.005克,而面积却有4.6平方厘米,这种构造有悖于节约的法则。d.自然界中节约的神圣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如人们设汁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6-20题。(10分) 被遗忘的稻草 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16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17第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1分) 18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2分) 19文章第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2分) 20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6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21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尝趋百里外 趋 礼愈至 至 俟其欣悦 俟 媵人持汤沃灌 汤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3.从第一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3分) 24.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2分) 25.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2分) 26.课外积累:至少写出一个古人刻苦求学的事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