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的评课稿范文 昨天,在实验小学观摩了全国模范教师毕老师执教的黄河颂一课。这节课非常成功,亮点纷呈,深受与会老师的好评。语文课的三味语文味、人文味、书卷味在毕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显现。下面就这节课几个突出的亮点作以简单评析。 第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的明晰。 教学目标明确,简约明了。两个目标:一、激情诵读,读出气势;二、深情体味,读出感情。 围绕上述目标,毕老师分四个板块逐步推进教学: 在激情导入之后,毕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在赏读课文环节,毕老师很智慧地把这首诗章先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在读讲歌词时,又分成表现黄河的“气魄”和“精神”两层。在讲黄河的“精神”时,又引导学生根据“啊,黄河!”很自然地分为三小层去学习。 铺垫课文背景,深刻理解诗作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结课。 整个教学流程,思路非常清晰,且联系紧密,自然融合为一体。犹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一般。 第二,彰显了文本特点,重视朗读、诵读。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诗歌的教学要突出诗歌的诵读。毕老师以“读”的教学方法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情澎湃的读书声是这节课最为突出的亮点。文本承载的就是黄河雄伟宏大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师生的朗读也彰显得很大气,荡气回肠,展示了黄河的奔放咆哮、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勇往直前。毕老师带领学生读诗,“读出了诗韵,读出了诗意,读出了诗情,读出了诗境”。 更可贵的是毕老师朗读指导的细致、得法。毕老师的朗读水平极高,同仁或许都欣赏过。我关注的是,老师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让学生读得好。毕老师昨天的课,给我们提供了范例。一是思想上鼓励孩子们,要激情昂扬,迸发自己的情感,不要怕不好出丑。二是耐心指导。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哪些字词要重音,要拖长,要用力,要停顿等,指导很细致。有时,一次读效果不好,再读;二次不行,第三次读。 我印象深刻的有四次朗读指导: 1指导读“望黄河滚滚”一句。毕老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我”的观察点,在“高山之巅”,那么“望”的视野就极为宽阔,诗人所看到的黄河也是极为壮观的,气势磅礴啊!毕老师指导学生在读这个“望”字时,后面要有个停顿,并且语调要延长,吐这个字时发音要宽广厚重。她先做了个示范,学生体会去读,效果非常好。 2指导读:“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一句。这个“劈”字读得要有力度,要有力量,要有气魄,并辅之以手势。 3指导读诗的最后两句话“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两句话,是个反复,怎么读?毕老师指导,这两句发起了向黄河学习的铮铮誓言,读起来要热血沸腾,使全诗达到一个沸点。那么,最后的沸点要落在那句诗上?学生说,第二句要达到最高。前一句要深情诵读,后一句要激昂诵读。 4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之后,欣赏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之后,毕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光未然的黄河颂不仅仅是在歌颂黄河,也是在歌颂全国人民,歌颂伟大坚强的民族。此时,毕老师让学生用呼告的语气,举着拳头,激昂的大声呼喊:“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整个课堂激情澎湃。 另外想说,要让学生动情首先老师要动情。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热爱祖国,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而去感染学生。毕老师满腔激情,课堂上迸发出她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以情传情,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被激发。这一点看起来好像不重要,我认为非常重要。“诗言志”,诗就是来抒发感情的。教师要带着心去阅读。诗中的情如果不与教师自己的感情联系起来,讲起课来就是干巴巴的。试想,教师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会激情澎湃吗?不可能。那又怎么能感受到黄河母亲所包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呢?毕老师无论是导入、过渡、小结都是充满着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以及听课的老师。正所谓“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第三,毕老师紧紧抓住语言去教学。 洪镇涛老师说过:“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点。”毕老师的黄河颂一课突出了语言教学。整堂课紧紧立足文本开展教学活动。自始至终的朗读课文,师生都在凭借语言去教、去学,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不用多说。单就品味诗的语言,毕老师就抓得非常实在。例如,在研读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内容时,毕老师运用“换一换”的方法来推敲几个字的丰富表现力。她把“望”换成了“看”,把“掀”换成了“激”,把“奔”换成了“流”,把“劈”换成了“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以体会用词之妙。还让学生去品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中“铁”的含义等。可以说,这是一节强调语言学习的、本色的语文课。 第四,浓郁的人文色彩。 一开课,毕老师就讲“黄河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母亲河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学生深受感染。朗读课文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这种热爱祖国的情怀。讲课中,南京大屠杀视频、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艾青我爱这土地、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的穿插,丰富了课堂内容,深化了对主题的挖掘,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斗争与刚强。毕老师把黄河颂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让学生感受到那时“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毕老师又进一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民族精神吗?”老师富有诗意的演讲:今天仍然需要这种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众志成城夺取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奥运盛会的成功举行、中华儿女夺金摘银的盛况,才有了“神七”遨游太空、五星红旗在长空飘扬的自豪,才有了新中国60年庆典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阅兵仪式学生的爱国情怀被燃烧起来,愈发炽热、激昂。程翔老师说:“好的语文课,就要从语文的角度,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毕老师做得非常好。 第五,大量的插入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辅助资料,使用很恰当。 近来,有不少语文专家不太喜欢语文课上的视频、图画、舞蹈等,认为它们虽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冲淡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我是赞同的。 但现在看毕老师的这节课,她也运用了多媒体,也使用了大量的辅助资料,却没有冲淡语文味。我们来看 课始,毕老师放映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时间用了仅仅不足20秒,时间很短暂。它的作用只是让学生来初步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澎湃,时间很短暂。 课中,有配乐朗诵。在音乐的渲染中,老师或舒缓、或高昂、或沉郁、或激越的朗读声,萦绕在整个课堂。学生的情感很快被调动起来了。音乐背景发挥了它渲染烘托的作用,很好。 课尾,前面已谈到,播放了南京大屠杀视频、教师朗诵了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还播放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这些都深化了学生对创作背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丝毫没有“拖着长长的尾巴”之嫌。最妙的是,在学生听了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之后,让学生结合歌词的最后几句“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来思考:光未然的黄河颂是仅仅在歌颂黄河吗?师生讨论明确,不是,还歌颂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又回到了文本。我们看,辅助材料确实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辅助材料是为文本教学服务的,它没有冲淡对文本的教学,使用很巧妙,很恰当。 一句话,语文课堂运用不运用多媒体,不能绝对化,关键要掌握个“度”,要为文本的解读服务,要充分发挥其辅助的功能。 第六,教学手法的灵活多样。 在处理朗诵词部分时,主要运用诵读的教学方法;在讲黄河的气魄时,侧重于字词的品味;在讲黄河的精神时,侧重于探究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思考,讨论。整节课以“读”为主要策略实施教学,但各个环节又注意了教法选择的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氢能源氢燃料电池运行状态测试员合同
- 水泥厂粉尘监测系统租赁与智能化数据分析合同
- 通信行业数据隐私保护协议(GDPRCCPA合规)
- 《心律失常与治疗》课件
- 电视剧原声带音乐改编授权及分成比例补充协议
- 直播平台与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合作合同
- 《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古园林文化》课件
- 驱蚊音乐游戏活动方案
- 《C效果图展示》课件
- 系统集成方案
- 比亚迪催账制度
- 导航栏式毕业开题答辩有内容模板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背100题题库带解析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初中生涯规划班会课教案
- 2024年湖南省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模拟试卷(答案详解)
- 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测量课件
-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振兴路径及对策研究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4 Adversity and Courage 单词讲解课件
- 挂名法定负责人免责协议
- 2024-2025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