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整理.doc_第1页
八上第六单元整理.doc_第2页
八上第六单元整理.doc_第3页
八上第六单元整理.doc_第4页
八上第六单元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三峡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注音。阙( )曦( ) 巘( )溯( ) 漱( ) 嶂( ) 襄( ) 2.填空题。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本文是一篇描写 的游记散文,作者通过对 和 的描绘,显示了 ,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故渔者歌曰:“ , 。”4、通假字 略无阙处: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巘多生怪柏( )(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属引凄异( )( )自三峡七百里中( )6、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7、解释下列词句:(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理解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3)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4)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5)“渔者歌”有什么作用?(6)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7)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8)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寥寥数语( ) 秣陵(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水中藻荇交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答谢中书书(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 沉鳞竞跃( )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积水空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填空题。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谢中书即 。二、问题探究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7、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1、本文作者是 (朝代)时期著名的 、书画家 (人名)。他的号为 。本文体裁为 ,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他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2.语句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理解探究(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3)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4)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 ,再 ,最后 。十,湖心亭看雪1 本文是、 (朝代)浙江人 的代表作,出自其回忆录 。2 本文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 。在描写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的是 。3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雾淞沆砀上下一白与余舟一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强饮三大白客此4 语句翻译(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3)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4)(5)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7)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练习巩固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挐(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更定(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挐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3.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又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著有作品 等。大雪三日, 。 是日更定,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上下一白。二、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30.诗四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草盛( ) 荒秽( ) 草木长( ) 燕( )然 候骑( )萧( )关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但使愿无违( )( )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 )江入大荒流( ) 仍怜故乡水( )3.填空。归园田居选自 ,共有 首,本诗是第 首。作者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使至塞上是作者 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 。”4.填写诗句。 ,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 。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山随平野尽, 。 ,云生结海楼。 ,老木沧波无限悲。二、阅读(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2.“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3.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4.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二)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2.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3.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4.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3.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4.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5.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