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文中的实词,翻译课文内容。2、 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全文思路。2、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 通过品读,学习本文对比阐发主旨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态度和殷殷劝勉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体会对比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关键句导读法、品读法媒体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情况:1、本文是一篇赠序,那怎么理解“赠序”? 赠序与书序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2、翻译下列语句: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二、读懂课文内容1、在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1)手自笔录,砚冰坚,不敢稍逾期。(幼时得书之艰)(2)尝趋百里,援疑质理,色愈恭,礼愈至。(从师叩问之难)(3)负箧曳屣,足肤皲裂,四支僵劲。(求师奔走之劳)(4)日再食,无鲜肥滋味,缊袍敝衣。(住读生活之苦) 从四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2、朗读第二段 作者写自己从师问学的“勤”、“艰”时,面对生活比自己好的同舍生,“余”抱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依靠什么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三、说说课文(一)、说清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目的1、作者写了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有何用意?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2、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二)、说说本文极为突出的写作特点有哪些?1、记叙、描写二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2、对比手法的运用(1)、“先达”的严肃和作者的谦恭。(2)、同舍生的富华生活与自己的贫困生活。(三)、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四、知识拓展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孙敬、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五、写一写、说一说 学了这篇文章后,现在就请大家谈谈自己是怎样对待读书的?六、小结课文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学习读书的文章、典故很多。在今天,学习目的虽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求学之年学有所成!七、布置作业:1、借助网络,动手查查以上典故。2、小作文:我的读书苦乐观,字数不多于300。八、板书幼时得书之艰从师叩问之难求学勤住读生活之苦求学艰求师奔走之劳 “先达”的严肃 对比 作者的谦恭 同舍生的富华生活 自己的贫困生活九、教学反思1、落实文本内容不够多,德育教育可以少些。文章驾驭能力较好,条理清晰、课堂活跃,语言风趣,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文中的对比手法要更突出,在讲的基础上要多读文本。3、教学可以不必面面俱到,但要突出单元提示中的知识,知识要内化,要给学生听懂得多少,学生是否有提升。附:有关资料1、典故囊萤映雪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凿壁偷光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画荻教子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2、小作文(一)读书的苦与乐说到读书,我想每个人都有感受。或苦或乐,或甜或酸,总之每个人阅读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我读了八年学,从刚入学开始,就知道以后的“伙伴”就是与书相伴,与一个只会默默释出文字没有语言的“朋友”共享学习和生活。一本书,一篇文章有时看时间间长了,便会有一种枯燥的感觉;有时读不出结果时,就要苦苦的字斟句酌去理解;有时苦读,总是觉得很无聊,缺乏味觉这便是苦的读书感觉,相反乐是一种带有享受般,自在悠闲的阅读感受。乐快乐,轻松,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情感最愉悦的享受。从书中获得的这种乐,可能是拥有了无穷的新知识;可能是拥有了“美味的精神粮仓”;可能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快乐;也可能是拥有了总之当克服了读书的苦,迎接自己的便是享受无尽的快乐,所以乐总是胜过于苦的,“风雨过后见彩虹”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不过不是说读书总是苦的,读书之际遇到苦是难免的,努力克服,快乐便会相伴永远。读书,就要味觉俱全,懂得欣赏,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苦和乐是交织在一起的美丽音符,体验过的人就会觉得读书是一种美妙的东西。读书,感受读书的苦与乐。 (二)读书的苦与乐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他像一个蛋糕,美味无穷;他想一棵蔬菜,补充我们的营养,也像一杯水,为我们解渴,我觉得读书不仅有快乐,也有痛苦。比如我吧。今天,我在我美丽可爱的小房间里,准备看那又有趣又让人入迷在其中的书。这本书是我最爱的一本,在我家是皇冠级的,这本书让我开怀大笑,笑的让人肚子痛,这时事就来了,我妈妈疑惑的问:“小石头,你是不是在打电脑呀,笑得那么开心。”我连忙回答:“没有,没有,我没有玩。”这事不是说过就过,一场暴风雨正在慢慢地靠近我,风雨来了,这时妈妈又说:“你到底有没有玩电脑?”我不耐烦地回答:“没有,没有不是才跟你说吗。”“你让我进来”妈妈说,我便起来开门,妈妈进来后,摸了摸我的连网器,妈妈生气的说:“小石头,为什么连网器是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