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 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2. 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3. 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4. 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5.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6. 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来源:Z|xx|k.Com1、导入新课: 东晋末年,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腐朽官僚横行无忌,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门阀氏族垄断高官要职,庶族寒门横遭压抑。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今天,我们就来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认识一下当时一些清高之士的出事方法。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2、作者简介(出示多媒体:陶渊明画像及背景资料)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人。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3、展示学习目标要求:1.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嗜酒(sh) 辄尽(zh) 吝情(ln) 短褐(h) 箪食(dn) 汲汲(j) 欤(y) 黔(qin) 俦(chu)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1、 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二、听读课文,整体把握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1、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2、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详:清楚。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嗜:喜好。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希望。曾不吝情去留:从来不会舍不得离开。环堵萧然:屋里空荡荡的。堵:屋墙。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的破洞打着补丁。穿:破洞。结:打结,缝补。箪瓢屡空:食具、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形容缺吃少穿喝。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忘怀:不在意,不放在心上。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俦:辈,同类。衔觞:饮酒。3、疏通文意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原文: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四、合作学习,疏通文意1.注意下列加点词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2.注意翻译下列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研讨与探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已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7)陶渊明为什么要为五柳先生作传?陶渊明托五柳先生名作传,实际上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虽然虚构,而又实写,是传记文章中独树一帜的名篇。五、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六、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并理解其大意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