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试题 川教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试题 川教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试题 川教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试题 川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扬一益二”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d.“湖广熟,天下足”3.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业、手工业获得了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d.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4.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叙述能体现发展的有(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纺织业从北方兴起,发展到南方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都造船业发达a.b.c.d.5.材料解析题。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1) 闻名天下的“粮仓”在哪里?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粮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新的手工行业”指的是什么?(3) 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4) 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材料解析题。材料一:见右图 (南宋瓷器)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1) 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哪里?宋朝时,与该窑齐名的还有哪些?(2) 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3) 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7.材料解析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材料一: 图一 图二(1) 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在两宋时期,图一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兴盛局面?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手工业繁荣的其他表现?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2) 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3)(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b 2.b 3.b 4.d5.(1)苏州和湖州。气候温和、资源丰亩。(2)棉纺织业。(3)牛转翻车、铁弯锄、秧马等。(4)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6.(1)景德镇窑。龙泉窑、哥窑等。(2)我同经济重心南移。南宋。(3)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7.(1)农业。水利大世兴修,耕地广为开辟,精耕细作技术走向全面成熟;水稻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和茶叶在许多地方栽培起来,成为重要经济作物。制瓷业得以大规模发展,并出现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丝织业在江浙一带获得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江南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材料三反映的是南宋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的状况。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4)政局的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