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一多的说和做课 题闻一多的说和做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教学方法讲解法 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教师简介作者和闻一多 二、自主学习案三、课堂探究案,读课文思考四、当堂检测案一、课前检测二、课堂探究案三、当堂检测一、教师简介作者和闻一多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2、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二、自主学习案课前检测:1、 注音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典籍 弥高 卓越 校补 函寄 漂白 地壳 兀兀穷年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气冲斗牛2、释词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目不窥园 三课堂探究案,读课文思考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者方面、革命家方面2、在这两个方面,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写了哪几件事?这两方面矛盾吗?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讨论明确:1、写作唐诗杂论学者方面 2、写作楚辞校补 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写作古典新义1、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方面 2、群众大会演说 特点 说了就做 3、参加游行示威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四、当堂检测案 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热情澎湃( )( )2、解释下列加粗字仰之弥高(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迥乎不同( ) 无暇顾及( ) 目不窥园( )二、课堂探究案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总结主题:三、当堂检测第三课时处理作业质量检测一、教师简介作者和闻一多三课堂探究案,读课文思考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者方面、革命家方面2、在这两个方面,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各写了哪几件事?这两方面矛盾吗?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教师核对答案教师订正课堂探究案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学生讨论回答1、写作唐诗杂论学者面 2、写作楚辞校补 特点做了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