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 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 阶段滚动练5(10-11单元).doc_第1页
(全国卷 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 阶段滚动练5(10-11单元).doc_第2页
(全国卷 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 阶段滚动练5(10-11单元).doc_第3页
(全国卷 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 阶段滚动练5(10-11单元).doc_第4页
(全国卷 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 阶段滚动练5(10-11单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滚动练5(十十一单元)(建议用时: 80分钟)一、选择题1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2(2017辽宁沈阳二中月考,4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3(2017河北定州周练,6)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的植物种子,蚂蚁喜食小粒的植物种子。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就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5(2017四川绵阳二诊,6)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树龄树种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2107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止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6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b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c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 130 kg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7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5百万千焦/年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d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8(2017河北武邑中学期中,24)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图l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腐生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关系是:abc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9(2017江苏南京血清调研,15)下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平米)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10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11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m1表示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c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b100%d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12(2017福建闽侯三中期中,6)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a b c d13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14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15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1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二、非选择题17(2017湖北黄石调研,44)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hm2)次生杂木林5511.506 3灌丛5116.358 1农田213.941 7人工马尾松林2314.385 7(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_。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2)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_是捕食者。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_。18(2017湖南郴州质检一,38)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共有_条食物链,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2)若蝗虫种群数量骤减,根据能量流动特点,猫头鹰的种群数量将_(填“增加”或“减少”)。(3)图乙中,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填字母)来表示;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4)蛇与鼠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的功能。19(2017安徽江淮十校一联,3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甲生态系统中,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与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2)参与过程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_(填序号)来计算。(3)图乙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区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_。(4)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从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20(2017浙江台州中学统考四,29)湿地公园建设的核心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下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毒素含量g/l铵盐吸收率有机物去除率硅藻0.152%0蓝藻0.55478%0红假单胞光合细菌087%92%(1)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2)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3)在该生态系统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_,其原因是_。(4)生态学家提醒:决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这是因为_。阶段滚动练5(十十一单元)1c【解析】前4年,值为定值,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6年间1不是一个定值,说明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2c【解析】该模型是用坐标曲线构建的,应属于数学模型;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捕食者种群数量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可见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3d【解析】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二者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阳光,二者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分析题干可知,啮齿动物与蚂蚁没有捕食关系,二者的相互影响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实现的,c正确;“s”型增长显示种群数量先增加最后达到k值稳定,而题图信息显示,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增加后又降低到原来数量,d错误。4b【解析】水平结构是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指群落在水平方向种群不同,稻田中分层是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类群不同,是垂直结构,a错误;分析图1,随着香豆素类物质浓度增加,处理相同时间福寿螺死亡率增加,相同浓度,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福寿螺死亡率也增加,b正确;防螺后,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田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处于10%20%之间,c错误;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后,香豆素类物质浓度增加,稗草苗的苗高可能更接近水稻苗,甚至高过水稻苗,竞争强度更大,d错误。5c【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栎树最大树龄是1314年,因此在山坡出现得最晚,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松树16年树龄的个体数为0,故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止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种是赤杨;被火灾焚毁的山坡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6d【解析】据图甲判定,b和f是生产者,在食物链bcgh中,h为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fgh中,h为第三营养级,a正确;依据图乙判定,在某时刻物种2的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b正确;依据题意判定,至少需要b为1060%20%1040%20%20%130 kg,c正确;图甲中含有的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7d【解析】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则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错误;输入总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叫储存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未利用,则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5510(百万千焦/年),b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题干限定表格中的能量即为各项同化量,则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50.133,则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3.3%,c错误;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即净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分解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百万千焦/年),d正确。8d【解析】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草兔狐及草昆虫鸟狐,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图1中腐生细菌为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图2的a、b、c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9d【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b错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大小,c错误;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10a【解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联系的,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为载体,c错误;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d错误。11d【解析】图甲中,m1表示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a正确;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b正确;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即流入营养级的能量,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营养级)的能量,所以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b100%,c正确;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b中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了,d错误。12a【解析】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错误;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演替顺序为abcd,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错误;若y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a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也可能d和c属于同一营养级,正确。13b【解析】图甲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a在碳循环中主要是吸收大气中的co2;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14c【解析】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态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15c【解析】图中磷浓度为0.05 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 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错误;当氮浓度为1 mg/l,磷浓度为0.05 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 mg/l时硅藻生物量,b错误;当磷浓度为0.1 mg/l,氮浓度从0.5 mg/l增加到2 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 mg/l时,磷浓度从0.01 mg/l增加到0.1 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错误。16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能循环,所以能量需要输入,a错误;次生演替是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废弃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人们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而种植了大量的芦苇,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c错误;植物无法吸收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要靠微生物分解,d错误。17(1)消费者水平(2)营养结构最简单食物和栖息空间(答案合理即可)(3)乙负反馈调节【解析】(1)鸟类一般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简单,物种数量少,故表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表中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3)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的数量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