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家的故事 绘画1501B王朗 德国著名数学家 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 大地测量学家 生于布伦瑞克 卒于哥廷根 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并有 数学王子 的美誉 1792年 15岁的高斯进入CollegiumCarolinum 现今的不伦瑞克科技大学 BraunschweigUniversityofTechnology 在那里 高斯开始对高等数学作研究 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 数论上的 二次互反律 素数定理 及算术 几何平均数 1795年高斯进入哥廷根大学 1796年 19岁的高斯得到了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 就是 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 1855年2月23日清晨 77岁的高斯于睡梦中去世 卡尔 弗雷德里希 高斯 小故事 1785年 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数学老师是城里来的 他有一个偏见 总觉得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聪明 不过 他对孩子们的学习 还是严格要求的 他最讨厌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 爱做小动作的学生 常常用鞭子敲打他们 孩子们到爱听他的课 因为他经常讲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有一天 他出了一道算术题 他说 你们算一算 1加2加3 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 谁算不出来 就不准回家吃饭 说完 他就坐在椅子上 用目光巡视着趴在桌上演算的学生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 小高斯站了起来 手里举着小石板 说 老师 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 老师就不耐烦的说 不对 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 高声说 老师 没错 说着走下座位 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低头一看 只见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 5050 不禁大吃一惊 他简直不敢相信 这样复杂的数学题 一个8岁的孩子 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 要知道 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 算了三遍才把这道题算对的 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 就问小高斯 你是怎么算的 小高斯回答说 我不是按照1 2 3的次序一个一个往上加的 老师 你看 一头一尾的两个数的和都是一样的 1加100是101 2加99时101 3加98也是101 一前一后的数相加 一共有50个101 101乘50 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 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算法 他惊喜的看着小高斯 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穿着破烂不堪的 砌转工人的儿子 不久 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 鼓励他继续努力 还把小高斯推荐给当地教育局 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 后来 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人们为了纪念他 把他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 高斯定理 华罗庚 1910 11 12 1985 6 12 汉族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人 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 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 华氏定理 怀依 华不等式 华氏不等式 普劳威尔 加当华定理 华氏算子 华 王方法 等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 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 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1985年6月12日 因心脏病突然发作 于日本东京病逝 华罗庚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 疾病缠身 18岁那年 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 出任金坛中学校长 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 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 不久 经王校长介绍 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 负责收发信件 报纸做杂务 华罗庚做勤杂工时 手脚勤快 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 喜在心里 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 医生作出 无法医救 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 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 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 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只是左腿僵硬 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 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 一天的劳累 双腿已疼痛难忍 但是他咬咬牙 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 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对华罗庚来说 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 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 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他坚信 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 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 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 终于有一天 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 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 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 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 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 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 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 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苏步青 1902年9月23日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杰出的数学家 被誉为数学之王 与棋王谢侠逊 新闻王马星野并称 平阳三王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 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高维空间共轭理论 几何外型设计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多届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七 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 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 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03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 享年101岁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 可他父母省吃俭用 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 对数学并不感兴趣 觉得数学太简单 一学就懂 可量 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 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 而是讲故事 他说 当今世界 弱肉强食 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 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 振兴科学 发展实业 救亡图存 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 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 为了救亡图存 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 为了发展科学 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 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苏步青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 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 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 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 读书 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 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 苏步青辗转反侧 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 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 并从此立下了 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 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 不管是酷暑隆冬 霜晨雪夜 苏步青只知道读书 思考 解题 演算 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 即当时省立十中 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 用毛笔书写 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 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 苏步青赴日留学 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 写了30多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数据在智慧法庭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5鄄城县征兵试题及答案
- 耐火材料高温力学行为-洞察及研究
- 2025幼师国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云卫公司“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生产月消防知识试题附答案
- 内科糖尿病的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口腔考研调剂院校资料(3篇)
- 2025-2030中国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及数据治理挑战
- 2025二建安徽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天然气期货市场发展对现货市场影响分析报告
- 钩针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阳豆门乡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海上风电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6届高考备考数学总复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 2025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课件
- GB/T 13090-2025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 (2025)学法用法考试题及答案
- 巴以冲突的原因
- 占用道路施工组织方案(3篇)
-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的天气》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