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学案.doc_第1页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学案.doc_第2页
(全国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 题 三 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曲 折与 繁 荣 魏 晋 至 隋 唐3考点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 三省六部制运作机制 三省指中书 门下和尚书省 分别负责 决 策 审议和 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意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科举制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 弟依靠门第掌握政权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 九品中正制已无法 继续下去内容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采用 分科考试 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 设立 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意义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 加 强了中央集权 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唐朝藩镇割据形 成 唐 朝 中 期 朝 廷 在 地 方 设 置 节 度 使 节 度 使 名 为 朝 廷 藩 镇 实 际 上 拥 有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上 较 大 的 自 主 权 往 往 发 展 成 为 割 据 势 力 藩 镇 割 据 局 面 于 安 史 之 乱后 形 成均田制 为抑制兼并 维护 小农经济 巩固统治 北魏 至唐朝前期 政府 实 行 均 田 制 规 定 官 民 占 有 土 地 的 最 高 限 额 限制土地买卖意义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唐朝时形成南青 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 出现柜坊和飞钱唐都长安设东西二市 各占两坊之地 市 坊 严格分开 唐朝在广州设有 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中国古代手工业不同经营形态对比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 手工业政 府 直 接 经 营 集中 大作坊武 器 等 军 用 品 和 官 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私营 手工业民 间 私 人 自 主 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 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 自 己 消 费 和 交 纳 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考点三 “ 三教合一” 及科技文化影响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中国古 代 政 治 怎 样 的 发 展趋势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明确行政分工 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分散相权 强化皇 权 后者更为突出 因为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 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有利于加强皇权( )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犁 至此 我国耕犁已相 当完善 一直为后世沿用 曹魏时 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唐朝时创制了筒车 “ 三教合一”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有了新发展内容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即 三 教 合 一 唐 朝 统 治 者 奉行 三教并行 的政策 即尊道 礼佛 崇儒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科技成就:贾思勰的 齐 民 要 术 是 我 国 现 存 最 早 最 完整 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隋唐之际 中国出现了 雕 版 印刷术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汉字与书法魏晋时期开始 中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 严 整 实 用 价 值 大 代 表 人 物有魏晋的钟繇 王羲之 唐朝的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等 草书笔画简约 勾连不断 线 条 流 畅 纵 情 审 美 价 值 高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的张旭 怀素等 行书兼有审美和实用价值 王羲之的 兰亭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笔墨丹青魏晋时期 顾恺之创作了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等传世佳 作 提出 以形写神 的绘画理论 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隋唐时期 展子虔 阎立本 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 游春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图 步辇图 和 送子天王图 等优秀作品 唐诗背景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 境 科 举 考 试 中 以 诗 赋“ 三教合一”为主成 就 初 唐 的 著 名 诗 人 有 王 勃 陈 子 昂 等 盛 唐 出 现以 高 适 岑 参 为 代 表 的 边 塞 诗 人 以 孟 浩 然 王 维 为 代 表 的 山 水 诗 人 李 白 以 浪 漫 主 义 的 创 作 赢 得 诗 仙 的 美 誉 杜 甫 以 现 实 主 义 的 诗 史 被 誉 为 诗 圣 中 唐 的 白 居 易 的 诗 针 砭 时 弊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 教 盛 行 道 教 广 为 传 播 儒 学 的 正 统 地 位受到挑战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即 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 和 并 吸 收 佛 教 道 教 的 理 论 唐 朝 统 治 者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即尊道 礼佛 崇儒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主题 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选官制度信息 解读史料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人才 具有相对客观性 体现了公开 公平 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 动 平 民 通过科举考试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历史 结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日 趋 完 善 体 现 了 社 会 的 公 平 公 正 原 则 但始终围绕皇权强 化 中 央 集 权 加 强 的 目 的 而 变 化 是 巩 固 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续表史料 ( 汉代) 察举制“ 四科取士” 为:“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 达 法 令 四 曰 刚毅多略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转引自 汉官六种 史料 ( 两晋)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 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 荜 门 蓬 户 之 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史料 自 经 此 项 制 度 推 行 日 久,平 民 社 会, 穷 苦 子 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 国史新论史料 主旨史料 汉代察举制选官特点史料 两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 史料 科举制的影响信息 解读史料 察举制强调品德 志节 具有主观色彩 说明选拔人 才主要依据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史料 九品中正制重家世和门第 会造成世家大族把持用人 权的局面 是指由中正官综合士人德才 门第评定等级读史指导史料应用 根据上述史料和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我 国 古 代 选 官 制 度 经 历 了 哪 几个阶段 答案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与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相 比 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案 优势:察举制强调品德、志节,九品中正制强调家世、门第,二 者 具 有 人 为 性、 主 观 性; 科 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