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doc_第1页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doc_第2页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doc_第3页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doc_第4页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录教学成长的案例两篇 案例一 一听说我今天要教茹志鹃的百合花,几位同事嚷着说要来“学习,学习”,我不好推辞。我一直喜欢原生态的教学,所以学生先前并不知道要学百合花,当几位老师端着小椅子坐到教室后面时,学生们乃大惊。培根曾说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阳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我保持了一份阳生感,就是期待能与学生一同享受一份值得记忆的美丽。果不出所料,大家被作品深深感动,不少同学泪光盈盈,有的还不好意思。我说,为小战士的崇高精神流泪,为新媳妇的纯真情感动情,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也不说明你脆弱。老师读这篇小说,每次都流泪的。这是感动的泪、高尚的泪。这样的泪水多流几次又何妨!我担心的是,自读时很感动,听我一讲,大家想流泪却流不出。经我这么说,学生轻松了许多。 在欣赏小说的语言时,大家品得比较好,在回答这是一部什么内容的小说时,教室里发生了争论。大家都赞同这是一部有着独特视角的军事题材小说,只是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的小说,而少部分同学则认为是爱情小说。比如故事开端,写我和小通讯员之间路上发生的故事,微妙地展示出我和1小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男女两性之间的美好纯洁的感情,那种难以言喻的似爱情却非爱情的情感。军民鱼水情在这里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而且写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对通讯员的牵挂、思念的地方有很多。 引导学生触摸人物心灵深处的美丽情感是教学百合花的一个重点,于是我现场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小说中哪一句话最有意味?没想到,全班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是下面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从中也可见学生语言的感觉能力是很好的,重要的是教师的问题要设计得巧妙。)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x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一一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大家觉得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含义深长,无理而妙。这段描写是在借被子、送馒头之后,年轻的女文工员和十九岁的战士之间因为渐渐熟悉而情感变得微妙,但无论女文工员如何开朗泼辣,女性的羞涩让她不能直接明白地表露出来。所以作者用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这种似是而非的闲笔委婉点出,让读者去揣摩。有没有这一句补充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这一句,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牵挂、一个关心,加上这一句,朦胧的爱意、刻骨的担忧,尽在其中。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往往不是由作家直接写出来的,而是从作家高超的叙述中暗示出来的。周致远同学说这样写与上文的莫名其妙也一致起来,所谓不知道,其实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说罢了。这样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阻止不了爱情,阻止不了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但又因为战争,爱情的花朵还未绽放就已凋谢,情感的火花刚一闪亮却瞬间熄灭,让人敬献痛惜。所以这篇小说,在军民鱼水情的大主题下,大概就是通过战争环境下人的生存情态与情感波折的展示,写出那种特殊战争场合中的爱情和残酷,让后来者记住他们和他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包括爱情。 课堂进行到这里,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我很高兴。 谁知颜书影同学又宕开一个层面。她问为什么作品对爱情写得如此晦涩?我为什么不将自身感情用某种方式或者神态、行为表现出来呢? 我说可能是时代原因。这篇小说写于1958年,那时的中国,社会关系紧张,作者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凉,她不得不寻找适当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郁闷。但作者不能也不可能采取直接的心理宣泄,所以她只能选择一种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百合花是通讯员与新媳妇美好品格的一种映衬,是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团结战斗的崇高感情的象征,其实百合花又何尝不寄托了我对牺牲了的通讯员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对我逝去爱情的一份祭奠?过去的评论家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小说家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对爱情和人性的理解,现在我们把它感受出来了。 最后一个环节,我要求在小说结尾加儿句话来表达女文工团员的情感。有几句大家认为比较美。下面摘录三句:“也盖在了我的心上。”我看见这个躺着的青年脸上挂着阳光的笑容,与百合花一样纯洁。我不能说话,远方的枪声仍不绝于耳,有人在哭泣,但我己经听不清楚。弥漫的硝烟,只看到月光斑驳照亮小媳妇眼中的泪花,与那些百合花绽放在块,轻轻围绕着那张年轻的脸庞,静静诉说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张寻常的脸庞依旧安详,而我仿佛嗅到一阵淡淡的百合花的香气,在我心头化开,挥之不去。 林清玄有一篇散文,题目是心田上的百合花,我也希望能在学生心田上种下一株百合花,不求永远,只求让他们记住,我们在这一课曾经他一起流过泪、动过情。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享受,语文是成长,语文是使人更像一个人。这是今天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 案例二 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对其中笑貌笑态的品味应该是重点。一笑见人性,一笑见人情,笑见社会。今天在品读有关人物的笑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在品读了三种人物的笑之后,王笑天说:这里有一个笑的链条。我问怎么讲。他说如果把几种笑连起来看,把成人的笑、小伙计的笑、小孩的笑连贯也来,就构成了个笑的链条。这篇小说就如同一则寓言,借孔乙己写出了一个笑的转变史,写了一个人从个正常人向个非正常人转化的过程。那些孩子的笑容是天真无邪的,可是五年后、十年后呢?身处那个社会,每个人都是按照前人的轨迹,毫无悬念地成长。小孩都要长大.都有可能成为今天的掌柜、今天的长衫、今天的短衣帮,也可能是下一个举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作者刻画小伙计的目的,正是为了写人的变化,作家把这个过程细细解剖,看一个人怎样被坏境同化,慢慢学会吃人。这个理解非常精彩。 在后面的讨论中,曹越同学说,她最初看小说时,一直以为小伙计毕竟涉世不深,不会像掌柜等人那么冷酷,应该会对孔乙已表现出一点同情。但在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后,再反复读全文,发现这种同情心的确太少。她举例说在第十段,当掌柜结账,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时,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多好的一个才也啊,“也”表明同样,说明我与掌和一他们在灵魂上现在可以画等号了。最后孔乙己登场,有这样的描写,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子里。这里放在门槛上的是小伙计,放在找手里的是孔乙己,前者表现出的仍然是鄙视,而后各表现出的是尊重,人的性格在此一览无余。如果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他手上,小伙计同情心是有了,但人物也就没了。一个二十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突出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 这是我教学孔乙己以来,收获最丰的一次。 记得李镇因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