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冲刺卷(9)(江苏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 ,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a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c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答案】c【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底蕴丰厚”“关系密切”“历史画卷”等词语的使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b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c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d中国人口老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21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语序不当,可改为“陈列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c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孩子近视与看电视有关”。d搭配不当,可在“高于”前加“这一比例”。【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误划类别、主客倒置、否定不当、不合生活逻辑,自相矛盾等,此题选项c主客颠倒,不合逻辑。3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答案】d【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易错警示】本题考查修辞的运用。对于修辞,很多同学只能了解其形,不能把握其神。对于比喻,很多考生只能注意到比喻词,却忽略本体和喻体之间应该有相似性。比如a项,考生光注意到“像”,再看到有本体“小河”,有喻体“脉搏”,就觉得应该是比喻,便认为正确了。却忽略了“流淌”这一修饰词,而后面的“脉搏”却是“跳动的”,两者没有相似点,故错误。b项,考生会看到“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却忽略了后面的心情“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显而易见景与情不一致,错误。c项,光注意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却没有注意到后面的“轻轻地抚摸”,两者之间显然没有相似性。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 , , ,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让我们充满了闲适欢愉 让我们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词语的搭配。【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选取衔接句的方式,注意“充满”和“感受”的区分,注意“倾泻”和“馨香”“飘逸”和“歌”以及“整个”和“大地”的搭配。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答案】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简明准确,沿用了14年图文转换类题目的命题形式,并由“选贴切的一项”改为“选不恰当的一项”。所选材料“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属于徽标。徽标类题目历来有一定难度,但本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有效降低了难度。正确理解徽标的含义,可联系主办地(注意联系特色景观或特产)、活动主题、徽标中含有的图形和文字来分析。本题所考徽标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考生可以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来分析其内涵,再对照选项采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而信之笃者 笃: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借 d宗后学钧衡谨识 识:记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b项“知之深而信之笃者”笃:坚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笃,该字应注意其一词多义。形容词释义厚道,如荀子子道“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深厚。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业甚浅近。坚定。病重。李密,陈情表“刘病日笃”。“ 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译为: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遂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答案】c【解析】【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如a项中“之”在“穷天下山水之奇迹”既为实词中的代词,在“余乃共取编之”又为虚词中的助词。方法上要辨明词性。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2分) (2)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3分) (3)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分) 【答案】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 (评分建议:“学者”、“耳”各1分。 ) 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评分建议:“拟”、“庶几”、语句通顺各1分。) 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评分建议:“区区”、“厄抑”、“良”、语句通顺各1分。)【解析】【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此题中的“学者”“庶几” “区区”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3分) 【答案】境象变化自然;气韵超逸深远;行文纵横奔放。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针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抓关键词,在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整理。【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分析筛选题。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戴名世的文章特点”,然后到文中找现成的词语,直接描写特点的句子,别人的评价等间接描写的句子。【参考译文】唉!写文章的事,难道不难吗?司马迁出生在汉武帝的时代,凭借上天赐给他的才学,继承几代人的学问,通晓古今史书的奥秘,穷尽天下山水的奇迹。他(戴名世)的遭遇,极尽人世间不可忍受的境地,(他)失意抑郁,感到的愤慨悲伤,凭借他的(这些)积蓄,喷发出来成为文章,于是以此称雄于天下,流传于后世。从后世凭文章称为大家的人来看,他们的造就虽然各有不同,但精要之处没有谁不是深得司马迁文章的大义和要旨的。 本朝写文章的著名的人间或有,天下共同推崇为正宗,没有谁像我的同乡方望溪(方苞)了。方先生一生所叹服的人,只有(戴名世)先生了。先生与方望溪是同乡,又从少年时代志趣意气相投,一直到老也不衰减。先生学问的深浅,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方望溪。方望溪推崇他,求学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而少数藏书人当中有他的书稿的人,又秘而不宣不敢拿出来。(如此),四面八方求学的人,只是耳闻先生的名声,求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文章的遭遇,幸运与不幸运本来像这样啊!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把他比作古人,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一点点,而还受到困厄压抑让他不能够彰显于世,确实可悲啊!(戴名世)先生文集的名称不一,年青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都不能再次见到,现在所仅存的,只有我的学生尤云鹗刻印的版本,叫做南山集的就是。同乡人吴姓藏有手写的本子,比尤云鹗刻印的本子文字多了将近一半,我借过来抄下它们。又在许君处看到(戴名世)先生的手稿十来首。又因为尤云鹗、吴姓乡人的本子没有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也没有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我就一起拿过来编写。凭我所看到的这三本,差异就有这样大,这以外那些没有能看到的,那些零散的又知道有多少呢? 道光辛丑年十二月,同族后学戴钧衡谨记。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登 快 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分)【答案】(2分)用典 借代【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2)试比较本诗的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的意境的异同。(5分)【答案】(5分)同:都表现了景物的辽远和阔大的意境(2分);异:杜诗沉郁顿挫、慷慨悲壮,传达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1分),黄诗洒脱明快、奔放自然,表现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情怀(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4分)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月明星稀,_。(曹操短歌行)(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4)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晦明变化中,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7)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8)_,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卜居)【答案】(1)辩乎荣辱之境 (2)乌鹊南飞 (3)猿猱欲度愁攀援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云归而岩穴暝 (6)挟飞仙以遨游 (7)弓如霹雳弦惊 (8)黄钟毁弃【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猱”、“辩”“唯”“霹雳”容易写错。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吃 酒丰子恺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 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有一天到江之岛游玩,我们两人踞坐一榻。“两瓶正宗,两个壶烧。”正宗是日本的黄酒。壶烧是这里的名菜,一种大螺蛳,约有拳头来大。取出大螺蛳肉来切碎,再放进去,加入酱油等调味品,煮熟,其味甚鲜。我和老黄吃壶烧,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仿佛身在仙境。老黄看见年轻侍女就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于是临走多给小帐,约定何日重来。我们又仿佛身在小说中了。 又有一种情境,也忘不了。吃酒的对手还是老黄,地点却在上海城隍庙里。这里有一家百年老店,我和老黄每逢闲暇,便相约去吃素酒。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我们常常去吃,现在,老黄作古,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另有一种情境,则见于患难中。那年石门湾沦陷,我们一家老幼逃到桐庐,在城外河头上租屋而居。屋主姓盛,兄弟四人。我们租住老三的屋子,隔壁就是老大。他有一个孙子,十七八岁,常常来向我请教问题,因此老大常常邀我到他家去坐。这老翁常坐在一只圆鼓凳上,我一到,他就请我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拿出一把大酒壶来,在桌上的杯子里满满地斟了两盅;又向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来,就和我对酌。他的鼓凳里装着棉絮,可以保暖,斟出来的黄酒,热气腾腾。酒是自家酿的,色香味都上等。我们就用花生米下酒,一面闲谈。谈的大都是他孙子的事。我用空话安慰他,骗他酒吃。骗得太多,不好意思,我准备后来报谢他。但杭州沦陷,我们匆匆离去,终于没有报谢他的酒惠。 最后一种情境,见于杭州西湖畔。那时我居在里西湖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对门就是孤山。家居多暇,则闲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欣赏湖光山色。每见一中年男子在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饭米,挂在岸石边。一会儿拉起线来,就有很大的一只虾。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起身走。我问他:“何不再钓几只?”他笑着回答:“下酒够了。” 我跟他去,见他走进岳坟旁边的一家酒店里,拣一座头坐下了。我就在他旁边的桌上坐下,叫酒保来一斤酒,一盆花生米。他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虾已经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我看他一只虾要吃很久,由此可知此人是个酒徒。 此人常到我家门前的岸边来钓虾。我被他引起酒兴,也常跟他到岳坟去吃酒。彼此相熟了,但不问姓名。有一次,我带了扇子去吃酒。他借看我的扇子,看到了我的名字,吃惊地叫道:“我有眼不识泰山!”于是说了许多仰慕的话。我也请教他姓名,知道他姓朱,是在湖滨旅馆门口摆刻字摊的。下午收了摊,常到里西湖来钓虾吃酒。此人自得其乐,甚可赞佩。可惜不久我就离开杭州,远游他方,不再遇见这钓虾的酒徒了。 写本文时,我久病初愈,酒戒又开。回想上述情景,酒兴顿添。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12有人说作者与黄涵秋间吃的是“知己酒”,依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这么评价的理由。(4分) 【答案】无论在日本还是国内,吃酒的对手始终是他们二人;在上海,每逢闲暇二人便相约吃酒,且常常去吃。(每点2分,共4分) 【解析】【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13作品中的西湖酒徒有哪些性格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自得其乐、恬淡从容、率真热情(2分)。他每次只钓三四只大虾下酒,理由是“下酒够了”,他只需“一小碟酱油”即能“用虾下酒”等,可见其自得其乐、恬淡从容(1分);与我交往,从“不问姓名”,“彼此熟识”后直言快语,可见其率真热情(1分)。(每点2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五六七节主要描写西湖酒徒钓虾、吃酒言行。分析具体的言行描写可以概括出人物的性格:自得其乐、恬淡从容、率真热情。答题时先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再概括出体现性格特点的理由,比如他只需“一小碟酱油”即能“用虾下酒”,可见其自得其乐、恬淡从容,与我交往从“不问姓名”,“彼此熟识”后直言快语,可见其率真热情。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语言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二要注意通过对小说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14丰子恺散文语言素有漫画风格,试以第段为例简单概括其特点。(6分) 【答案】这一段文字朴实平淡,十分自然,颇似一般漫画素朴无饰的特点(2分)。屋主起身,取酒,斟酒,摸花生米,对酌等一连串动作语言,很似漫画中率直自然的笔法(2分)。大酒壶、两碗黄酒热气腾腾,二人对酌,用花生米下酒闲谈等语言简洁传神,与漫画的简练传神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总之,丰子恺散文语言极富画面感,有漫画风格。(每点2分,共6分。考生只要写出丰子恺散文语言的简练传神、率直自然、素朴无饰与漫画相似,就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15读文末画线句,联系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生活态度。(6分) 【答案】将生活艺术化,以艺术心看待生活;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自得其乐、自然适意的生活观照;享受人生的生活情趣。(一点2分,任意3点得满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中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属于探究题。主要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答题时,应该先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主张,然后来思考我们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看法,将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与我们的看法和主张相结合,就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案】首先提出论点:在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创作要坚持核心价值观(2分);接着,阐述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原因(2分);最后,强调坚持核心价值观是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2分)。(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关联词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关联词c顺序词 d范围词e过渡词。17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6分) 【答案】审美只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历史传统看,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的存在不会削弱审美特质和艺术精神;从当下多元文化背景看,文学回归传统,不是拒绝审美,而是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每点3分,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方法上应整体把握文本,读懂文本内容。并且要重视信息筛选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第三节的开头,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应该在这句话的下文找,重点在三四两节。重点句子有(1)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2)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1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6分) 【答案】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了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坚守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而文学工作者始终是其大宗;在“文史不分”的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即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在当下文学作为系统整体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理当书写核心价值观。(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当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瑞典医学院的演讲时。主持人单膝跪地全程为屠教授拿着话筒长达半小时之久。无数人为他点赞。当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生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国家公园游览,遇路人心脏病突发,马上施以援手时,无数人为他点赞,越是紧急的时刻,越能彰显人的修养和品德。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职业的恪守这些于他们自己,算不上美德,只是职业的恪守,但就是因为这种恪守,才使得每个职业每个职位都可以令人敬重。因为青蒿素获诺奖的屠呦呦教授,在诺贝尔颁奖礼上发言,主持人始终跪在她身边,一只手扶着屠呦呦,一只手帮她拿着话筒,在发言的半个小时中,这个姿势一直没改看到这个细节的人们说,这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甚至推演到是对中医的尊重。其实,这种推演有点用力过猛,我更愿意相信,主持人当时,只是想保证会议顺利进行,他这样做,只是尽一个主持人的本职。多年前,韩流鼻祖裴勇俊出访日本,大量粉丝疯狂追星,为了维持秩序保证安全,日本出动了大量警察,在拥挤的人墙前拉出一道防线,而那些警察,要么是半蹲半跪,要么是弯腰低头,总之都是在保安的同时,最大可能地让出粉丝的视线。无论是跪地的主持人,还是弯腰低头的警察,他们做出的只是他们的职业姿态,之所以如此感动,因为我们对职业这个概念,太陌生了。据说,因为屠呦呦之前的发言者都是站着讲话,主办者临时决定让屠呦呦坐下来讲,这样一来,原来的麦克风连线不够长了,为了保证顺利发言,才有了上面的一幕。这个跪地的主持人,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传染病学教授,和屠呦呦是同一个领域,甚至是同等量级,他能如此自然地降下身段,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他眼前的职位需要,而职位或者说职业需要,是可以大到放弃之前的身份,甚至隐去自己的。今年,因为伪装者和琅琊榜的成功而大火的 胡歌,让很多人发现,其实,演员是个可以让人敬重的职业,这个感慨可能会得罪演戏的人,但真的是观众心声,因为后者看到一些演员的不职业,所谓不职业,最 直接的表现就是演得不像,不传神,之所以不像,除了演员的理解能力之外,更多是因为舍不得隐去自己,当这样的偶像明星充斥演艺圈的时候,也就是后者贬值的 开始,直到今年“霸屏”的胡歌。演戏的真诚精湛加为人的谦和低调,一向以来是同行和公众对胡歌的感受和评价,他与这个跪地的学者,虽然职业近乎天壤,但有着明显的共同之处:对职业自觉与自如的服从,随时可以退到正在担当的职位后面去,也是因此,他们借职业表现在外的一切,才令人感动,令人信服。以前听过很多故事,演员为了演戏,老师为了上课,家里出了事也要坚持,他们的理由是“戏比天大”,“课比天大”,这个跪地的主持人,那些弯腰的警察,也肯定认定“主持比天大”,“保安比天大”,这些于他们自己,算不上美德,只是职业的恪守,但就是因为这种恪守,才使得每个职业每个职位都可以令人敬重。【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从训练角度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材料为现实内容。审题关注点明确“职业素养”。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冁然以喜矣,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而为数语,以弁其首。古文观止序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其 审 音 辨 字 无 不 精 切 而 确 当 批 阅 数 过 觉 向 时 之 所 阙 如 者【答案】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句中“而”连接“精切”和“确当”,用“无不”双重否定修饰,所以“无不精切而确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句,题中要求限三处,答案就明显了。21文中“付诸梨枣”的近义词是( )(1分)a付之丙丁 b付之厥如 c付梓 d梨园弟子【答案】c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22序言中,作者认为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何在?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古文观止中收录了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他的文赋代表作还有 , 。(2分)【答案】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子虚赋上林赋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对全段内容进行分析,找准写“编撰古文观止的意义”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一句中“以此”表明意义所在,全句意思是“用古文观止来规范儿童的启蒙教育,帮助后世的教学,它的意义难道会小吗?”可以此概括为“规范启蒙教育,帮助后世教学”。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考点:了解古代文学常识及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次为识记a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b家中的觉慧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叛逆者形象。当高老太爷生病不见好转时,高家就请巫师来捉鬼,觉慧开门把众人责骂一番,体现了他思想激进,不迷信。c茶馆是一幅长卷式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反映了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以后三个时代的历史现实。d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祖国比喻成寻找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谈新质生产力
-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与支撑
- 中学生新质生产力科普
- 安全教育手册讲解
- 2025年实验医学实验室医学常规检验操作规范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理疗学专业素养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急救抢救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学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应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学影像观察与判断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科神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检测答案及解析
- 道路运输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高考一卷英语真题(解析版)
- 食品安全包保制度
- 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重庆某国有企业招聘新媒体运营(偏拍摄剪辑)参考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 2025年农业农村局公务员招聘面试指南与模拟题解析
- 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
- 考勤管理制度全套表格
- 2025年秋季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讲话:汇一股心力、立两个目标、守三条底线、打四场硬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