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ppt_第1页
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ppt_第2页
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ppt_第3页
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ppt_第4页
清热剂方剂学云南中医学院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清热剂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营汤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仙方活命饮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苇茎汤 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青蒿鳖甲汤 2 2 熟悉 1 清热剂的含义 适应证 分类及注意事项 2 犀角地黄汤 普济消毒饮 左金丸 泻白散 玉女煎3 了解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3 概述 一 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有清热 泻火 凉血 解毒等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二 立法依据 素问 至真要大论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4 三 分类 适应证 代表方 1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 白虎汤等2 清营凉血 热入营血 清营汤等3 清热解毒 三焦火毒热盛证 黄连解毒汤4 清脏腑热 脏腑热盛证 龙胆泻肝汤等5 清虚热 热邪伏阴证 青蒿鳖甲汤等 5 五 使用注意 1 辨别里热所在部位 2 辨别热证真假 3 辨别热证的虚实 4 权衡轻重 量证投药 5 邪热炽盛 服清热剂即吐者 可采用 从治 之法 反佐法 6 第一节清气分热一 适应证 热在气分证 症见身热不恶寒 反恶热 多汗 口渴饮冷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7 二 方剂配伍特点 以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为主组方 三 代表方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等 8 白虎汤 伤寒论 9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组成 白虎汤 10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 烦渴引饮 汗出恶热 脉洪大有力 主治 白虎汤 11 清热生津 功用 白虎汤 12 君 臣 知母 清热滋阴 白虎汤 方解 石膏 清热透邪 生津除烦 粳米 甘草 益胃生津 顾护脾胃 佐 13 煮米熟汤成 用法 温服 白虎汤 14 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 运用 白虎汤 临证以身大热 汗大出 口大渴 脉洪大 四大症 为辨证要点 15 感染性疾病 如大叶性肺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出血热 牙龈炎及小儿夏季热 糖尿病 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现代运用 白虎汤 16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 口不渴者 脉见浮细或沉者 血虚发热 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使用注意 白虎汤 17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18 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 组成 竹叶石膏汤 19 伤寒 温病 暑病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气分热盛后期 身热多汗 心胸烦闷 短气神疲 口干喜饮 气逆欲呕 或虚烦不寐 舌红少苔 脉细数 主治 竹叶石膏汤 20 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功用 竹叶石膏汤 21 君 臣 麦冬 补气养阴生津 人参 竹叶石膏汤 方解 竹叶 清心利水除烦 石膏 清热生津除烦 半夏 降逆和胃止呕 粳米 甘草 和胃养脾 佐 配麦冬 去性存用 使参 麦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 使 22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 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 补而不滞 配伍特点 竹叶石膏汤 医宗金鉴 称本方为 以大寒之剂 易为清补之方 23 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 余热未清 气津耗伤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竹叶石膏汤 临证以身热多汗 心胸烦闷 短气神疲 口干喜饮 气逆欲呕 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4 流脑后期 夏季热 中暑等属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者 以及糖尿病属胃热阴伤者 现代运用 竹叶石膏汤 25 第二节清热凉血一 适应证 热入营血证 身热夜甚 心烦不寐 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 脉数等 热入血分则见出血 发斑 昏狂 谵语 舌绛起刺 脉数等 26 二 方剂配伍特点 清营凉血药为主 适当配伍清宣透达及凉血散瘀之品 三 代表方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等 27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病因病机 邪热内传营分 耗伤营阴 28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时有谵语 目常喜开或喜闭 口渴或不渴 斑疹隐隐 脉细数 舌绛而干 清营汤 29 君 犀角 清营凉血之要药清解营分之热毒 生地 凉血滋阴麦冬 养阴生津玄参 降火解毒 臣 佐 银花 连翘 竹叶 清热解毒透热转气 黄连 清心解毒丹参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方解 清营汤 30 配伍特点 以清热解毒为主 配伍养阴生津和 透热转气 之品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邪初入营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 脉数为辨证要点 清营汤 31 加减应用 寸脉大 舌干较甚者 黄连 以免苦燥伤阴热陷心包而窍闭神昏者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营热动风而见痉厥抽搐者 紫雪丹 或 羚羊角 钩藤 地龙以熄风止痉热痰 竹沥 天竺黄 川贝母之属 清热涤痰营热多系由气分传入 如气分热邪犹盛 可重用银翘 黄连 或 石膏 知母 大青叶 板兰根 贯众之属 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清营汤 32 药理研究 1 解热 抗炎作用2 抑菌作用3 抗血栓作用4 改善微循环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败血症 肠伤寒 川崎病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入营分者 清营汤 33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 录自 外台秘要 34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 组成 犀角地黄汤 35 热扰心神 身热谵语 舌绛起刺 脉细数 主治 犀角地黄汤 热伤血络 斑色紫黑 吐血 衄血 便血 尿血等 蓄血瘀热 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 大便色黑易解 热入血分 36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功用 治法 犀角地黄汤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37 君 臣 生地 凉血滋阴生津 犀角地黄汤 方解 犀角 凉血清心解毒 赤芍 丹皮 佐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凉血散血 38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 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滤 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配伍特点 犀角地黄汤 39 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清营凉血中伍以银花 连翘等轻宣透邪之品 寓有 透热转气 之意 清热凉血中配伍赤芍 丹皮等泻热散瘀之品 寓有 凉血散血 之意 邪热初入营分未动血之证 邪入血分之耗血 动血之证 透热养阴 凉血散瘀 均为清营凉血之剂 均以犀角 生地为主 共治热入营血证 都具有清热凉血之功 配伍 主治 功用 异 同 类方比较 40 本方为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犀角地黄汤 临证以各种失血 斑色紫黑 神昏谵语 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41 重症肝炎 肝昏迷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尿毒症 过敏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 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现代运用 犀角地黄汤 42 第三节清热解毒 43 一 适应证 温疫 温毒 火毒 疮疡疔毒等证 二 方剂配伍特点 以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方 三 代表方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44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引崔氏方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 泻火解毒 病因病机 实热火毒充斥三焦 45 主治 三焦火毒证大热烦燥 口燥咽干 错语不眠 或热病吐血 衄血 或热甚发斑 或身热下利 或湿热黄疸 或外科痈疡疔毒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黄连解毒汤 46 方解 君 黄连 清心泻火 兼清中焦之火臣 黄芩 清上焦之火佐黄柏 泻下焦之火栀子 清泻三焦之火 引热下行 黄连解毒汤 47 配伍特点 纯用大苦大寒之品 直折三焦实火 证治要点 本方为苦寒直折 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大热烦燥 口燥咽干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黄连解毒汤 48 加减应用 便秘者 大黄以泻下焦实热 吐血 衄血 发斑者 玄参 生地 丹皮以清热凉血 发黄者 茵陈 大黄 以清热祛湿退黄 疔疮肿毒者 蒲公英 银花 连翘 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黄连解毒汤 49 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 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 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药理研究 1 抗多细菌 病毒作用2 免疫调节作用3 降血糖作用4 抗炎作用 黄连解毒汤 50 现代运用 败血症 脓毒血症 细菌性痢痢 肺炎 流脑 乙脑 烧伤 丹毒 痈 疖等属于三焦火毒者 可用本方治之 黄连解毒汤 51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竹叶 功用 泻火通便 清上泄下 病因病机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 热聚胸膈 52 主治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烦躁口渴 面赤唇焦 胸膈烦热 口舌生疮 睡卧不宁 谵语狂妄 或咽痛吐衄 便秘溲赤 或大便不畅 舌红苔黄 脉滑数 凉膈散 53 方解 君 连翘 重用 清热解毒 透散上焦之热黄芩 清胸膈郁热臣栀子 通泻三焦 引火下行大黄 芒硝 泻火通便 荡涤中焦燥热内结佐薄荷 清头目 利咽喉竹叶 清上焦之热使 甘草 蜂蜜 生津润燥 调和诸药 凉膈散 54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 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所谓 以泻代清 凉膈散 55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上 中二焦火热炽盛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胸膈烦热 面赤唇焦 烦燥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为证治要点 凉膈散 56 加减应用 热毒壅阻上焦 症见壮热 口渴 烦躁 咽喉红肿 大便不燥者 朴硝 石膏 桔梗以增强清热凉膈之功 凉膈散 57 现代运用 咽炎 急性扁桃体炎 口腔炎 心肌炎 胸膜炎 胆囊炎 气管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等属中 上二焦火热者 可用本方治之 凉膈散 58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59 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升麻连翘马勃僵蚕薄荷板蓝根桔梗牛蒡子 组成 普济消毒饮 60 大头瘟 恶寒发热 头面红肿焮痛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 舌红苔白兼黄 脉浮数有力 主治 普济消毒饮 病机 风热疫毒之邪 壅于上焦 发于头面 61 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 功用 普济消毒饮 62 君 臣 玄参 马勃 板蓝板 清热解毒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普济消毒饮 方解 酒黄连 酒黄芩 重用 清热泻火 祛上焦头面热毒 甘草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 理气疏壅 以散热郁之结 升麻 柴胡 疏散风热 引诸药上行头面 火郁发之 佐 63 火郁发之 出自 素问 是指当人体有火邪热毒内郁时 配用辛散轻扬之品 可使内郁之火邪向外透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火郁发之 普济消毒饮 64 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普济消毒饮 临证以头面红肿焮痛 恶寒发热 舌红苔白兼黄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65 腮腺炎 丹毒 急性扁桃体炎 咽炎 淋巴结炎等属于风热邪毒上攻头面者 现代运用 普济消毒饮 66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 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功用 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 活血止痛 病机分析 热毒壅聚 气血淤滞 67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欣痛 或身热凛寒 苔薄白或黄 脉数有力 仙方活命饮 68 方解 君 金银花 重用 清热解毒疗疮 疮疡圣药 臣 当归 赤芍 乳香 没药 陈皮 行气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白芷 防风 通滞散结 火郁发之 佐贝母 花粉 清热化痰散结穿山甲 皂刺 通行经络 透脓溃坚佐使酒 通瘀行血 助药力直达病所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仙方活命饮 69 配伍特点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通经溃坚诸法为主 佐以透表 行气 化痰 散结 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 即前人 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 临床应用以局部红肿欣痛 或有身热凛凛 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仙方活命饮 70 加减应用 红肿痛甚 热毒重者 蒲公英 连翘 紫花地丁 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便秘者 大黄以泻热通便 血热盛者 丹皮以凉血 仙方活命饮 71 药理研究 1 抑菌作用2 改善血流动力学 现代运用 蜂窝织炎 痈肿 深部脓肿 痤疮 扁桃体炎 乳腺炎等属于阳证 实证者 可用本方治之 仙方活命饮 72 第四节清脏腑热 73 一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二 方剂配伍特点 分别以清心泻火 清肝泻火 清胃泻火 清肺泻热 清肠解毒等药为主组方 三 代表方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泻白散 芍药汤 清胃散等 74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竹叶木通甘草梢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病因病机 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 医宗金鉴 以 水虚火不实 五字括之 75 主治 心经火热证1 心火上炎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意欲饮冷 口舌生疮 2 心热移于小肠 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脉数 导赤散 76 方解 生地 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 上清心火 下利肠热臣 竹叶 清心除烦 引心火下行佐使 生甘草梢清热解毒 直达茎中止痛 调和诸药 君 滋阴制火不恋邪利水通淋不伤阴 导赤散 77 配伍特点 滋阴制火不恋邪 利水通淋不伤阴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 又是清热利水法的基础方 临床以心胸烦热 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 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导赤散 78 加减应用 心火较盛 黄连以清心泻火 心热移于小肠 小便不通 车前子 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 阴虚较甚 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 小便淋涩明显 扁蓄 瞿麦 滑石 增强利尿通淋之效 血淋 白茅根 小蓟 旱莲草凉血止血 导赤散 79 现代运用 病毒性口腔炎 鹅口疮 复发性口腔溃疡 小儿夜啼等属于心经有热者 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塞氏病 泌尿系感染等属于心热移于小肠者 均可用本方治之 导赤散 80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柴胡甘草当归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病因病机 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 81 主治 1 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眩 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痒阴肿 筋痿阴汗 小便淋浊 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龙胆泻肝汤 82 方解 君 龙胆草 善泻肝胆实火 兼利肝经湿热臣 黄芩 栀子 苦寒泻火 燥湿清热木通 车前子 泽泻 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佐补实火所伤之阴血当归 生地 养血滋阴防苦燥渗利之品伤肝之阴血 龙胆泻肝汤 83 疏畅肝胆之气柴胡引药直达病所佐使火郁发之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 方解 龙胆泻肝汤 84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 利有有滋 降中寓升 祛邪不伤天 泻火不伐胃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肝胆实上炎 湿热下注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龙胆泻肝汤 85 加减应用 肝胆实火较盛 木通 车前子 黄连以助泻火之力 湿盛热轻者 黄芩 生地 滑石 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 玉茎生疮 或便毒悬痈 以及阴囊肿痛 红热甚者 柴胡 连翘 黄连 大黄以泻火解毒 龙胆泻肝汤 86 使用注意 苦寒 易伤脾胃 脾胃虚寒证 皆非所宜 龙胆泻肝汤 87 药理研究 1 增强免疫功能2 利尿作用3 抗炎作用4 抗过敏5 抑菌抗感染作用6 降压作用7 保护肝功能作用 龙胆泻肝汤 88 现代运用 内科 高血压病 高血脂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泌尿系感染 白塞氏病 精神分裂症 偏头痛等 五官科 急性结角膜炎 青光眼 葡萄膜炎 中耳炎 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湿疹 咽炎 扁桃体炎 急慢性牙髓炎 牙根尖炎 牙周炎等 妇科 排卵期出血 附件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 阴道炎 前庭大腺炎 盆腔炎等 皮肤科 痤疮 湿疹 带状疱疹 脂溢性皮炎等属于肝胆上炎或湿热下注者 龙胆泻肝汤 89 左金丸 丹溪心法 90 黄连 6 1 吴茱萸 组成 左金丸 91 肝火犯胃证 胁肋疼痛 嘈杂吞酸 呕吐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 主治 左金丸 92 清泻肝火 降逆止呕 功用 治法 左金丸 93 君 佐 疏肝解郁 吴茱萸 左金丸 方解 黄连 重用 清肝火 泻胃火 制黄连之苦寒 降逆和胃下气 引黄连入肝经 94 2020 1 8 95 辛开苦降 肝胃同治 泻火而不凉遏 降逆不碍火郁 相反相成 配伍特点 左金丸 96 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胃 肝胃不和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左金丸 临证以呕吐吞酸 胁痛口苦 舌红苔黄 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97 胃炎 食道炎 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等属于肝火犯胃者 现代运用 左金丸 98 苇茎汤 外台秘要 引 古今录验方 组成 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 功用 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 病因病机 热毒壅肺 痰瘀互结 99 主治 肺痈 热毒壅滞 痰瘀互结证 身有微热 咳嗽痰多 甚则咳吐腥臭脓血 胸中隐隐作痛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苇茎汤 100 方解 君 苇茎 清肺利湿 治肺痈之要药 臣冬瓜仁 清热化痰 清上彻下苡仁 上清肺热而排脓 下利肠胃而渗湿佐 桃仁活血逐瘀润肠通便 药性平和 苇茎汤 101 配伍特点 清热利湿并用 排脓逐瘀共举 药性平和 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肺痈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有咳嗽痰多 咳吐腥臭脓血 胸中作痛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无论肺痈将成或未成皆可使用 苇茎汤 102 加减变化 脓未成者 金银花 连翘 石膏 脓已成者 鱼腥草 桔梗 贝母 现代运用 大叶性肺炎 肺脓肿 各种肺炎后期罗音日久不消者及支气管炎等 问题 本方与大黄牡丹汤有何异同 苇茎汤 103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104 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组成 泻白散 105 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 皮肤蒸热 日晡尤甚 舌红苔黄 脉细数 主治 泻白散 106 清泻肺热 止咳平喘 功用 治法 泻白散 107 君 臣 炙甘草 粳米 养胃和中 调和诸药 地骨皮 助君药降肺中伏火 泻白散 桑白皮 清泻肺热 平喘止咳 方解 佐 108 清中有润 泻中有补 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 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 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 配伍特点 泻白散 109 本方为治疗肺热咳嗽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泻白散 临证以咳喘气急 皮肤蒸热 舌红苔黄 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110 小儿肺炎 气管炎 肺结核 麻疹合并肺炎等属于肺有伏火者 现代运用 泻白散 111 清胃散 脾胃论 组成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功用 清胃凉血 病因病机 胃有积热 循经上攻 112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 面颊发热 其齿喜冷恶热 或牙宣出血 或牙龈红肿溃烂 或唇舌腮颊肿痛 口气热臭 口干舌燥 舌红苔黄 脉滑数 清胃散 113 方解 君 黄连 直折胃腑之热升麻 清热解毒 火郁发之臣生地 凉血滋阴降中寓升丹皮 凉血清热佐 当归 养血活血 消肿止痛 清胃散 114 配伍特点 降中有升 泻火与凉血并用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 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 临床应用以牙痛牵引头痛 口气热臭 舌红苔黄 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清胃散 115 加减应用 肠燥便秘者 大黄以导热下行 口渴饮冷者 加重石膏用量 以清热生津 胃火炽盛之牙衄 牛膝 导血热下行 大便秘结者 大黄 釜底抽薪 引热下行 津伤口渴思饮者 玄参 花粉 清热生津 清胃散 116 现代运用 三叉神经痛 牙周炎 牙周脓肿 牙髓炎 牙根尖炎 牙本质过敏 白塞氏病 扁桃体炎 小儿重鄂 口腔炎 鹅口疮 损伤性口粘膜病 口角炎等属于胃火上攻者 可用本方治之 清胃散 117 玉女煎 景岳全书 118 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牛膝 组成 玉女煎 119 胃热阴虚证 头痛 牙痛 齿松牙衄 烦热干渴 舌红苔黄而干 亦治消渴 消谷善饥等 病机 少阴不足 阳明有余 主治 玉女煎 120 清胃热 滋肾阴 功用 治法 玉女煎 121 君 臣 麦冬 滋肾润胃 清心除烦 熟地 滋少阴肾水之不足 玉女煎 方解 石膏 清阳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 知母 清热生津 滋养肾阴 佐使牛膝 引热下行 补益肝肾 佐 122 清热与滋阴共进 虚实兼治 以治实为主 配伍特点 玉女煎 123 清胃散 玉女煎 苦寒之黄连配伍升散解毒之升麻 兼用生地 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 属于苦寒之剂 以石膏配伍滋阴养液之品 属清润之剂 胃火炽盛的牙痛 牙宣等 正邪俱实 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 牙宣 正虚邪实 清胃凉血 清胃热 滋肾阴 均为清热剂 均可治疗胃火牙痛 都具有清胃泻火之功 配伍 主治 功用 异 同 类方比较 124 本方为治疗胃热阴虚牙痛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玉女煎 临证以牙痛齿松 烦热干渴 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 125 三叉神经痛 牙周炎 白塞氏病 舌炎 扁桃体炎 糖尿病 甲亢等属于肾阴不足 胃火有余者 现代运用 玉女煎 126 大便溏泄者 不宜用本方 使用注意 玉女煎 127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功用 解表清里 病因病机 伤寒表证未解 邪陷阴明 128 主治 协热下利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干作渴 喘而汗出 舌红苔黄 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汤 129 方解 君 葛根 重用 解表退热 升发清阳治下利臣 黄莲 黄芩清热燥湿 厚肠止利佐使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葛根芩连汤 130 配伍特点 外疏内清 表里同治 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热泻 热痢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 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葛根芩连汤 131 加减变化 腹痛者 炒白芍以柔肝止痛 热痢里急后重者 木香 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呕吐者 半夏以降逆止呕 夹食滞者 山楂以消食 葛根芩连汤 132 药理研究 1 解热作用2 解痉作用3 抗心律失常作用4 抗缺氧作用 葛根芩连汤 133 现代运用 胃肠型感冒 肠伤寒 急性肠炎 细菌性痢疾等属于表热未解 里热甚者 可用本方治之 葛根芩连汤 134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功用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病因病机 湿热壅滞肠中 气血失调 135 主治 湿热痢疾 腹痛 便脓血 赤白相兼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 脉弦数 芍药汤 136 方解 君 芍经 重用 养血和营 缓急止痛黄芩 黄连 清热燥湿解毒 消除致病之因臣当归 养血活血 配芍药 行血则便脓可愈 木香 槟榔 行气导滞 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汤 137 清热泻下 大黄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佐 通因通用 助归芍行血和营 肉桂防寒凉冰伏湿热之邪防呕逆拒药佐使 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芍药汤 138 配伍特点 气血并治 通因通用 寒热共投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下痢赤白 腹痛里急 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芍药汤 139 加减变化 苔黄而干 热甚伤津者 肉桂 乌梅 避温就凉 苔腻脉滑 兼有食积 山楂 神曲以消导 热毒重者 白头翁 银花增强解毒之力 痢下赤多白少 或纯下血痢 丹皮 地榆 凉血止血 芍药汤 140 药理研究 1 抗菌抗炎作用2 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 芍药汤 141 现代运用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湿热疫毒蕴于大肠者 可用本方治疗 芍药汤 142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病因病机 热毒深陷血分 下迫大肠 143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下痢脓血 赤多白少 渴欲饮水 舌红苔黄 脉弦数 白头翁汤 144 方解 君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臣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治痢之要药黄柏 清下焦湿热而治痢佐 秦皮 清热解毒 兼能收涩止痢 白头翁汤 145 配伍特点 清解与收涩并用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热毒痢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 腹痛 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为证治要点 白头翁汤 146 加减变化 外有表邪 恶寒发热者 葛根 连翘 银花以透表解热 里急后重较甚 木香 槟榔 枳壳以调气 脓血多者 赤芍 丹皮 地榆以凉血和血 挟有食滞者 焦山楂 枳实以消食导滞 阿米巴痢疾 配合吞服鸦胆子 桂元肉包裹 疗效更佳 白头翁汤 147 现代运用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白色念球菌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热毒深陷血分者 可有本方治之 白头翁汤 148 第五节清虚热一 适应证 阴虚发热证 暮热早凉 骨蒸潮热 盗汗面赤 久热不退 舌红少苔 二 方剂配伍特点 以滋阴清热的鳖甲 知母生地与清透伏热的青蒿 秦艽等为主组方 三 代表方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等 149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组成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功用 养阴透热 病因病机 温病后期 阴液已伤 余邪深伏阴分 150 主治 温病后期 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苔少 脉细数 青蒿鳖甲汤 151 方解 青蒿 清热透络 引邪外出鳖甲直入阴分 滋阴退热入络搜邪臣生地 滋阴凉血知母 滋阴降火佐 丹皮 泄血中伏火 透阴分伏热 吴瑭自释 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 有鳖甲领之入也 鳖甲不能独出阳分 有青蒿领之出也 佐 丹皮 泄血中伏火 透阴分伏热 内清外透 君 君 青蒿鳖甲汤 152 配伍特点 滋清兼备 标本兼顾 清中有透 养阴而不恋邪 祛邪而不伤正 证治要点 本方适用于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而阴液不足之虚热证 临床应用以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青蒿鳖甲汤 153 加减变化 暮热早凉 汗解渴饮 生地 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 肺阴虚 沙参 麦冬 滋阴润肺 用于小儿夏季热 白薇 荷梗 祛暑退热 青蒿鳖甲汤 154 现代运用 不明原因的发热 各种传染病恢复期的低热不退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等属于阴虚内热 低热不退者 可用本方治之 青蒿鳖甲汤 155 生地 药性 甘 苦 寒 归心 肝 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应用 1 热入营血 舌绛烦渴 斑疹吐衄2 阴虚内热 骨蒸劳热3 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156 牡丹皮 药性 苦 甘 微寒 归心 肝 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 应用 1 温毒发斑 血热吐衄2 温病伤阴 阴虚发热 夜热早凉 无汗骨蒸3 血滞闭经 痛经 跌打伤痛4 痈痛疮毒 157 知母 药性 甘 苦 寒 归肺 胃 肾经功效 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应用 1 热病气烦渴2 肺热燥咳3 骨蒸潮热4 内热消渴5 肠燥便秘 158 青蒿 药性 苦 辛 寒 归肝 胆经 功效 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 截疟应用 1 温邪伤阴 夜热早凉2 阴虚发热 劳热骨蒸3 暑热外感 发热口渴4 疟疾寒热 159 鳖甲 药性 甘 咸 寒 归肝 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 退热除蒸 软坚散结 应用 1 肝肾阴虚证2 癥瘕积聚 160 甘草 药性 甘 平 归心 肺 脾经 功效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应用 1 心气不足 脉结代 心动悸2 脾气虚证3 咳喘4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5 热毒疮疡 咽喉肿痛 药食中毒6 调和药性 161 生地 药性 甘 苦 寒 归心 肝 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应用 1 热入营血 舌绛烦渴 斑疹吐衄2 阴虚内热 骨蒸劳热3 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162 竹叶 药性 甘 辛 淡 寒 归心 胃 小肠经功效 清热泻火 除烦 生津 利尿应用 1 热病烦渴2 口疮尿赤 163 木通 药性 苦 寒 有毒 归心 小肠 膀胱经功效 利尿通淋 清心火 通经下乳应用 1 热淋涩痛 水肿2 口舌生疮 心烦尿赤3 经闭乳少 164 黄连 药性 苦 寒 归脾 胃胆 心 大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应用 1 湿热痞满 呕吐吞酸2 湿热泻痢3 高热神昏 心烦不寐 血热吐衄4 痈肿疔疮 目赤牙痛5 消渴6 外治湿疹 湿疮 耳道流脓 165 黄芩 药性 苦 寒 归肺 胆 脾 胃 大肠 小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应用 1 湿温 暑湿 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 黄疸泻痢2 肺热咳嗽 高热烦渴3 血热吐衄4 痈肿疮毒5 胎动不安 166 黄柏 药性 苦 寒 归肾 膀胱 大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应用 1 湿热带下 热淋涩痛2 湿热泻痢 黄疸3 湿热脚气 痿证4 骨蒸劳热 盗汗 遗精5 疮疡肿毒 湿疹瘙痒 167 栀子 药性 苦 寒 归心 肺 三焦经功效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 热病心烦2 湿热黄疸3 血热吐衄4 血淋涩痛5 目赤肿痛6 火毒疮疡 168 竹叶 药性 甘 辛 淡 寒 归心 胃 小肠经功效 清热泻火 除烦 生津 利尿应用 1 热病烦渴2 口疮尿赤 169 麦冬 药性 甘 微苦 微寒 归心 胃 肺经功效 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应用 1 胃阴虚证2 肺阴虚证3 心阴虚证 170 连翘 药性 苦 微寒 归肺 心 小肠经功效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疏风清热应用 1 痈肿疮毒 瘰疬痰核2 风热外感 温病初起3 热淋涩痛 171 银花 药性 甘 寒 归心 肺 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应用 1 痈肿疔疮2 外感风热 温病初起3 热毒血痢 172 生地 药性 甘 苦 寒 归心 肝 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