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共4页) 第卷 (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最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声名?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这说明在专家名厨的眼里,潮州菜反而与闽菜存在着更多的共性。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所以宋代的舆地纪胜说潮州:“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潮菜的很多菜品及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生腌成蟹、古法蒸鱼、沙茶酱等;潮莱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只不过到了近代,潮莱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菜系之名,实际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属于地域范畴。而旧时莱肴是以族群风味饮食为分界,只有“菜点”和“帮口”(商帮口味)之说,属于族群范畴。历史上潮州人广布于世界各地,新中国之后,由于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各自生存发展,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莱流派。潮莱这种在本土之外出现的多流派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用流行的莱系理论也是难以解释的,但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位多年后归国的老华侨,一言不发地坐在汕头市外马路“爱西干面”摊档前,一口气连吃四大碗干面之后突然泪流满面。在老华侨的心里,这种原本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美食。族群饮食,就是这样一些能够引起文化认同感的食物,它们跟语言一样是族群区分的标志,是饮食文化的真正边界。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1下列关于“潮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菜是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具有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特点,最初是通过潮商传遍东西洋的。b潮菜与粤菜或广东菜有明显的差别,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c“莱点选编”丛书,把潮菜与福建菜合编在一起,说明在专家名厨眼里潮菜与闽菜存在着很多的共性。d潮菜的很多菜品与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大同小异的。到了近代,潮菜融合了海内外更多饮食文化的长处,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1.b(曲解原意,原文说“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潮商的活动,使潮菜进一步走向成熟,潮菜的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所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b.在香港,潮州菜馆林立,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菜的特点,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的声名。c潮州在历史上曾先属七闽后属广东,移民多来自福建,这是潮菜的粤闽菜系之争形成的历史背景。d流行的菜系理论很难解释有着特殊发展过程的潮菜,如果采用族群饮食的视角,人们就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饮食文化现象。2.a(强加因果,“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是“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的一种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菜系”,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潮菜在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中被归入了粤菜。b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不同的潮州菜流派的产生,是地理隔绝和社会隔绝造成的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呈现。c潮菜在本土之外出现多流派的现象,在其他菜系中是极其罕见的,这是潮菜在众多莱系中能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d一碗干面会让老华侨泪流满面。在他的心里,这平淡无奇的面条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能引起他文化认同感的美食。3. c(无中生有,文中无“主要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2分)(一)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2分)4.下列选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 云销雨霁 小知不及大知 而御六气之辩b.北冥有鱼 故夫知效一官 而征一国者 旬有五日而后反c.常在床蓐 夙遭闵凶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三餐而反d.零丁孤苦 之二虫又何知 此小大之辩 汤之问棘也是已答案:d(a.衡通横/销通消/知通智/辩通变b.冥通溟/知通智/而通能/有通又、反通返c.蓐通褥/闵通悯/有通又/反通返d.零丁通伶仃/知,知道/辩通辨/已通矣)5.下列句子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 一介书生 臣欲奉诏奔驰 翱翔蓬蒿之间b.则告诉不许 山原旷其盈视 而气候不齐 虽然,犹有未树也c.众人匹之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d.访风景于崇阿 神人无功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参考答案】c a奔驰:古义为奔走赴命,今为很快地跑。b告诉古为申诉、诉说,今为说给别人听。气候古为天气,今为某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点。虽然古为虽然这样,今为转折连词。c众人古为一般人,今为很多人。经营和精英、成立、人事d 无功古指无功利,今为无功劳,亲戚和情话) 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六王毕,四海一 愿陛下矜悯愚诚 腾跃而上 日益骄固 猥以微贱 鼎铛玉石 齐谐者,志怪者也 襟三江而带五湖 未云何龙 此亦飞之至也 屈贾谊于长沙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a/ b. / c. / d/ 【参考答案】a一,数作动,统一/形作名/名作动/名作状/名意动/动作名/使动/为动7.下列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 多于九土之城郭 去以六月息者也 倚叠如山b.其自视也 而莫之夭阏者 杨意不逢 歌台暖响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彼且奚适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宾主尽东南之美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则告诉不许 宇文新州之懿范 剽掠其人答案:a状后(b.宾前/宾前/宾前/省略于c.判断/宾前/判断/ d.被动/被动/定后/省略于)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 相如引车避匿b.秦爱纷奢 使六国各爱其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大计亦死d.觉今是而昨非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汝是大家子 唯利是图答案:b(a.举/连接/序文/调转b.喜爱/爱惜/吝惜/爱惜c.全/举荐/攻占/发动d.对/这/表判断/宾前标志)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 )a.谁得而族灭也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襟三江而带五湖 骊山北构而西折b.而望幸焉 置杯焉则胶 盘盘焉,囷囷焉 有鸟焉c.以五百岁为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既自以心为形役 实为狼狈d.人亦念其家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还也【参考答案】b a修饰/转折/并列/顺承b语助/兼词于之,在那里/词缀。的样子/兼词于之,在那里c作为/句末反问语气词/介词,被/是d代词,他们的/连词,是。/推测语气词,大概/商量语气词,还是(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丈帝命人复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竞至于此。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隋炀帝即位后,派人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点,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驻扎 a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b.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 阳:通“佯”,假装c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d.率兵将如洛 如:到、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屈突通“忠诚”的一组是(3分)( )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众十余万据雕阴 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 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a b. c. d.答案:c 是刘迦论的行为是其正直 是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他在训勉士兵时必流涕,即使军力匮乏,仍然能鼓舞军队士气。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在隋朝政事混乱时,窦琮曾率骑兵追赶他到稠桑,屈突通结阵抵抗,尽管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屈突通都没有叛心,但最终兵败被俘。答案:d “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理解错误,原文“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的“其”指的是屈突通,这样才有了后文的“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5分)译文:贼军未能发觉这件事/他,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贼未之觉”的宾语前置句式1分,“引”为率领、“南”为动词共1分,“去”为距离1分,“舍”为住宿、驻军1分,“徇”为攻取(占领)土地1分。) (2)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5分)译文: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蹙”为迫促、紧促、急促1分, “事”为侍奉1分,“安”为怎么1分,“独”只、仅仅1分,“死”作状语1分)(三)课内文言文翻译(共3分)1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译文:戍边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攻占(1分),楚王项羽放一把大火(1分),可惜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1分)。(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 卢龙塞:古地名。15请赏析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的作用。 (5分)答案:内容: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1分)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 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1分),表达了将士戍守边关的压抑、苦痛。(1分) 结构:为边将出场作铺垫(能答出“引出下文”“以景起兴”也可) (1分)。16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塑造了一个久戍边塞/饱受环境恶劣之苦/厌恶战争的(1分)、思乡(1分)的边将(1分)形象。情感: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答“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可)。(五)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1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7)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18.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3)题。 善亦有道 刘 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4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勤俭持家”“行善亦有道”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答案: c e (a中“先干活再磕头”有误。 b中改变规矩并非达老爷子迫不得已,而是他有意为之。 d中大家的子孙兴旺并不是因为镇子上人们的议论。)(2)请结合文本分析达老爷子的性格特点。(6分) 答案:形体消瘦,吝啬(勤俭,节省)持家; 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固执己见); 教子有方,深谋远虑。 (一点2分,三点6分,要具体举例。)(3)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答案: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1分),第二次为父亲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1分)。在内容方面,作者通过“小儿子”的言行传达一种善的理念(1分),丰富了小说内容。衬托主要人物(1分)。小儿子是陪衬人物,更好地衬托了达老爷子的形象;在结构方面,推动情节发展(1分),避免情节单一; 第卷 (共74分)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19.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以及高山冰缘植被广泛发育,夏天,如花似锦,可谓“花花世界”;冬天,也依然有不少红花绿草,满眼生机。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c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国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d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他只是因为有幸忝列门墙于名师而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和关注罢了(答案:c a.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 b.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不随波逐流。 c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告,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d. 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b近日,来自海外的“辛词”专家学者参加了在带湖山庄举办的辛弃疾诗词研讨会,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