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含解析).doc_第1页
(讲练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含解析).doc_第2页
(讲练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含解析).doc_第3页
(讲练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含解析).doc_第4页
(讲练测)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文言文筛选分析概括(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15分,共150分。)1(2016届江苏徐州一中、运河中学高三暑期学情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分)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唐 杜牧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大中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樊川文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佽:帮助b急于束缚黠夷 黠:狡猾c言涩不能拜 涩:苦涩d盖壮未期病 期:料想【答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是( )(2分)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 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 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 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急于束缚黠夷 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a b c d【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然后依据题干给出的条件进行选择。要特别抓住“邢涣思”“可友”这两个条件。写的是作者向北渡河到扬州拜访丞相牛僧孺。写的是邢涣思因作者推荐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这类题目可以用排除法做,从反面入手比较好做。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在洛阳一见邢涣思就认为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后来作者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担任幕府中的小吏,相同的际遇使得他们终于成了好朋友。b京口繁华且地处要道,是商旅聚集的地方,王并州在那里任职,为人严厉,办事不合理的时候,一般听不进他幕府里诸多贤士的话,只有邢涣思是个例外。c孔温业在任御史中丞时,叫作者把所了解的人才推荐给他,作者推荐了邢涣思,并详细地把自己在京口知道的邢涣思的事告诉了他,没几天,朝廷就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d作者知道邢涣思一天吃两顿猪肉后,多次专门写信拿神农本草经上的话提醒他,说这种肉会让血脉不通,筋骨衰弱,加重风气病的症状,可见二人交情之深。【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a 项“相同的际遇使得他们终于成了好朋友”错。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多是对文中原句进行很小的改动,往往是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到文中一一对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2分)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3分)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4分)【答案】来来往往的人无论有没有才能,都不能私下用一句话议论他的不对。(评分建议:共3分。“贤不肖”1分,“谕议”1分,“以一辞”介宾短语后置1分)邢涣思果然不能被会昌年间的朝廷容纳,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评分建议:被动句1分,“辱”1分,句意通顺1分)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他由于有很多要操心的事而对当太守不高兴吧?(评分建议:“是”1分,“以”1分,“用”1分,“于守郡”介宾短语后置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逝去的友人邢涣思名讳为群。我在大和(827年835)年初年考取进士,在洛阳见过邢涣思一面,私下里自己估计道:“邢先生是值得结交的。”六年后,我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沈传师),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是担任幕府中的小吏(幕僚)。两地相距三百里,我整天听说邢涣思帮助王并州,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当。一年后,我奉沈公的命令,向北渡河到扬州拜访丞相牛僧孺,往返途中在京口停留。王并州为人严厉,进他幕府的有很多贤士,京口繁华且地处要道,是商旅聚集的地方,容易产生讥讽批评。王并州办事不合理的时候,听不进劝告者的话,邢涣思一定能改变王并州的心意。同僚认为他有智慧,不认为他专断;王并州认为他有才能,不认为他僭越冒犯;商旅们无论贤能与否,都不能私下议论一句话。处理公务或宴饮娱乐的时候,如果邢涣思不开口说话,或没有参加,就有所欠缺而好像不够圆满。我说:“从前私下认定邢涣思值得结交,今天看来,果真值得结交。”丞相卢商镇守京口,邢涣思又以大理评事的身份接受丞相府的差遣。今天的吏部侍郎孔温业因为很高的名望,由中书舍升任御史中丞,我以补阙的身份去祝贺,孔温业说:“御史中丞要靠御史来影响朝局,您应该把所了解的人才告诉我。”我把邢涣思告诉了他,孔温业说:“我一向不了解他,希望听你讲讲他的为人。”我详细地用在京口见到的事回答了他。十天后,诏书颁下,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邢涣思从户部员外郎的官职调任处州剌史。当时我任黄州太守,满一年后调任池州,阔别京城的人物和事务,已经四五年了,听说邢涣思出任,很高兴地说:“邢涣思果然在会昌城中容不下了,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邢涣思被免了处州剌史后,被授予歙州剌史,我从池州转任睦州,与歙州东西相距仅三百里,问从歙州来的人说:“邢涣思靠什么来治理歙州?”来人说:“抓紧管束险恶的少数名族。繁冗的事务和不良的政令,不因为由来已久(而放任),一定致力于铲除弊政的根源。”我说:“邢涣思离开缙云的那天,无论老幼都在路上哭着相送,就靠着这样的治理方式。”我又问:“空闲的日子他做些什么?”他说:“经常很欢乐地饮酒唱歌。”我说:“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操心太多造成郡守当得不高兴吗?”我又问来人:“他每天吃多少?”来人说:“他爱吃猪肉,一天吃两顿。”我一共三次专门写信给他,说:“神农本草经说这种肉会让血脉不通,筋骨衰弱,加重风气病的症状,好吃猪肉的人一定会生风一类的病。”几个月后,邢涣思正执笔写字,两手向背后反转,倒在地上,一整天后才有了知觉,果然因为风病成了残废。我乘舟东下,停留在睦州,邢涣思由两人扶持着与我见面,言语迟钝,不能下拜。他跟我谈到家事,说:“当官得到的俸禄,用来供至亲和朋友花费,随便就花光了。因为我壮年没料到他生病,生病也没料到会死。现在病得快死了,我还没死,得以到达京城,很幸运了。妻儿如何处理,就不能知道了。”大和三年六月八日,邢涣思在东都思恭里去世,年龄五十岁。2(2016届四川雅安中学高三9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5分)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是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 发:发兵 d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 阳:假装【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中的“发”如解释为“发兵”则与前面的“急书”讲不通,不合语境了;“急书”是“发”的宾语,所以“发”意思是“打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一种办法,从结构上辨析。“发”的宾语是“急书”,故应是动词,译为“打开”。而选项把它解释为“发兵”就讲不通了。a项的“契丹内寇”中的“寇”的意思运用语法结构可以判断出;b项,“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中的“简”可以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既是“挑选”。d项,“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可以联系“而箕子被发阳狂”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准不发,饮笑自如出遇高琼于屏间 众议皆惧,准力争之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a b c d【答案】d【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名师点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题是考查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现代文中的做法一致。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侧面衬托就是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主人公进行衬托。本题问的是“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可以先找现成的句子,再与选项对比,是自信;是遇到高琼;是致胜条件。(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答案】a【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一、牢记常见设错类型:张冠李戴(人、地、时间故意错位)、错解关键词、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二、巧用已知,把握中心: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这样的题目一般一错三对。先阅读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抓记叙的要素,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大都是记叙性材料,要抓记叙的要素。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哪些人,做过哪些官、哪些事,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分层依据,一个人的多件事。四、比对原文,注意细节,检验确定: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答案】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相、患、独任各1分,大意1分)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固、危、慑各1分,大意2分)【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景德元年,任命毕士安做副宰相。过了一个月,一起任命他们两人都做了宰相。寇准兼任集贤殿大学士,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入侵,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紧急的军报一个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军报),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第二天,同列的人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吃一惊,向寇准问这件事,寇准说:“陛下想结束这件事,不超过五天就能办到。”并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皇帝对这件事很为难,打算回到宫里去。寇准说:“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皇帝这才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问有什么计策。不久,契丹围困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贝州和魏州,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慌起来。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却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 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于是到了南城,契丹的军队正在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御驾暂时停留,观察一下军事形势。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和石保吉分列强大的阵势,扼住了敌人的左右手臂。四方各地军事长官赶来增援的每天都有。为什么疑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敌人),寇准极力争辩,总是偿能决定下来。寇准出来在屏幕间遇见了高琼,对他说:“太尉您受了国恩,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高琼)回答说:“我是军人,愿意拚命。”寇准又入殿见皇帝,高琼跟着站在庭下,寇准厉声厉色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等到人?”高琼立即仰起头来进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驾车出发。”高琼立即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3(2016届河北沧州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5分)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 用:因为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忧:指父母的丧事c会俺答犯京师 会:会同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报:报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c选项将“会”解释为“会同”,代入原文中,就成了“沈炼会同俺答侵犯京城”了,不符合文意,显然错误。而翻译成“恰逢,适逢”代入原文则通顺。而abd三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则全都说得通,由此可确定答案。(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2分)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要贿鬻官,沽恩结客醉则聚子弟攒射之a b c d【答案】d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好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如本题的“全都”“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题干从三个角度和层次进行了限制和要求。(2)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如本题句,只有在语境中,才会知道这句说的是严嵩的行为。(3)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的扫清障碍。如本题中可优先排除含有的bc两项,再排除a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由原文“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可知,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a选项的信息在第一段,出题人故意略去了沈炼的一部分经历,使人物、时间、事件出现了错位,考生只要细心是很容易发现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答案】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谀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1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嵩”“炼”是人名,保留,但应补出全称;“塞外”,古今义相同,现代汉语仍在沿用,保留;“谀”,“谄”“多方”“谂知”“憨直”“引”,这些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说法略有不同,或用组词法,或替换;“曲意”“快”与现代汉语不同,当换;“沮”“詈”现代汉语中已无此义,当换。【参考译文】沈炼传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有许多轻慢的话。下到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惟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罢去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会取得大胜利。皇帝没有省悟。严嵩被皇上贵宠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失事后惧怕得罪,更加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重于一天。沈炼时时扼腕感叹。一天跟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酒喝到一半就谈到严嵩,因慷慨怒骂,涕流满面。于是上疏说: “现在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皇帝大怒,将他拷打数十,贬谪到保安去种田。他去后,没有馆舍。有商人询问到他得罪的缘故,搬家让舍给他。里长老也天天送柴米给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谈说忠义大节,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一向忠厚直爽,又熟知严嵩的奸恶,争着骂严嵩来讨沈炼的高兴。沈炼大喜,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而且束缚草人,像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酒醉后就聚集子弟钻射他们。或者骑马越过居庸关口,面向南伸手指骂严嵩,又痛哭后才回来。这些话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来报复沈炼。后来严嵩败露,严世蕃被诛。临刑的时候,沈炼所教的保安子弟在太学的人,用一锦帛写上沈炼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到严世蕃断头完毕,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隆庆年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4(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跛脚)。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为卫尉。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b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c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d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答案】d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明确句式特点。以排偶句,对称句为切入点进行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晏驾,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b“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c“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徙:此处意为调职。【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徙:此处意为调职。(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吴楚等国叛乱时,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韩安国和张羽因此名声显扬。b韩安国曾受辱于田甲。等到从囚徒被任命为梁国内史时,韩安国不计前嫌,坚持让田甲回来就职。可见,韩安国是个宽厚大度的人。c公孙诡、羊胜蛊惑梁孝王争取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甚至为此行刺当权的谋臣。景帝得知后派使者捉拿他们,而梁孝王藏匿了他们。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是想告诫梁孝王不能以私乱公。d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时,因给皇帝导引车驾而掉下车,跌跛了脚。天子本打算任用韩安国为丞相,于是去看望他,因安国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任平棘侯薛泽任丞相。【答案】d意思是皇帝只是派人去看望韩安国。选项事件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5分)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4分)【答案】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或犯法获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主上受到侮辱臣下(罪当)该死。大王没有好的臣子,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现在公孙诡、羊胜没抓到,臣请求辞职,【解析】试题分析:重点词语:(1)坐法,“独乎”,然,通“燃”(2)“故”“纷纷”“请辞”。【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坐法,“独乎”,“然”“故”“纷纷”“请辞”等词语的落实。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适居睢阳。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来浇灭了!你的这些小错足够用来治罪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他来担任内史。窦太后知晓了(这件事),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让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便知晓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一定要抓到。汉派使者十批来到梁国,自梁国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内史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说:“主上受到侮辱臣下罪当该死。大王没有好的臣子,所以事情才紊乱到这种地步。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臣请求辞职,并赐我死。”梁孝王说:“你何必这样呢?”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为一句话的过错,就被废黜降为临江王;又因建宫室时侵占了祖庙墙内空地的事,最终自杀于中尉府中。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事。俗话说:即使是亲生父亲,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老虎?即使是亲兄弟,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恶狼?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妄言论,违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的职务,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一年多后,调任卫尉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5(2016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5分)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也。衮初为郡五官掾,纯厚笃实,好学,有文才。太祖为代王,选为左长史。 从太祖征蠕蠕。蠕蠕遁走,追之五六百里。诸部帅因衮言于太祖日:“今贼远粮尽,不宜深入,请速还军。”太祖令衮问诸部帅,若杀副马,足三日食否。皆言足也。太祖乃倍道追之,及于广漠赤地南床山下,大破之。既而太祖问衮:“卿曹外人知我前问三日粮意乎?”对曰:“皆莫知也。”太祖日:“此易知耳。蠕蠕奔走数日,畜产之余,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轻骑卒至,出其不意,彼必惊散,其势然矣。”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帅,成日:“圣策长远,非愚近所及也。” 衮常参大谋,决策帏幄,太祖器之,礼遇优厚。衮每告人日:“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达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遂策名委质,竭诚伏事。 皇始初,迁给事黄门侍郎。太祖南伐,师次中山。衮言于太祖日:“宝凭三世之资,城池之固,虽皇威震赫,势必擒殄,然穷兵极武,非王者所宜。昔郦生一说,田横委质;鲁连飞书,聊将授首。臣诚德非古人,略无奇策,仰凭灵威,庶必有感。”太祖从之。衮遗宝书,喻以成败。宝见书大惧,遂奔和龙。既克中山,听入八议,拜衮奋武将军、幽州刺史,赐爵临渭侯。衮清俭寡欲,劝课农桑,百姓安之。 天兴初,征还京师。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太祖曾问南州人于衮。衮与卢溥州里,数谈荐之。又衮未尝与崔逞相见,闻风称美。及中山平,卢溥聚党为逆,崔逞答书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衮年过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刊定乖失,爱好人物,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b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c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d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答案】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副马,骑兵部队中备乘之马。b帏幄,原指在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又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还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c委质,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本文指“送上质子”。d农桑,本指种地与养蚕,后来泛指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就是限制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劝课农桑”是鼓励农业生产。【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劝课农桑”是鼓励农业生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张衮能够沟通上下关系。他跟随太祖征伐蠕蠕时,在各部头领和太祖之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太祖日夜追击,在南床山下把蠕蠕打得大败。b张衮深受太祖器重,忠于太祖。他时常参与大事谋划,在幕帐中决策,太祖器重他,礼遇优厚。他时常向别人说太祖的好处,并竭尽诚心侍奉太祖。c张衮能洞悉时局。他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他写信给慕容宝,慕容宝见信后大为恐惧,逃到和龙。d张衮过了七十岁,还能校定经书错误,喜爱提拔人,不知疲倦地诱导别人,士人因此推重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错误,他劝太祖不要用兵。【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向太祖建议以武力镇压慕容宝”错误,他劝太祖不要用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蠕蠕奔走数日,畜产之余,至水必留。计其道程,三日足及。衮遇创业之始,以有才谟见任,率心奉上,不顾嫌疑。【答案】(1)蠕蠕奔跑了几天,饲养牲畜后,到水边必定停留。估计他们的里程,三天足以赶上。 (2)张衮遇上开始创业的时机,以才能策略受到信任,依本性侍奉太祖,不顾忌嫌隙猜疑。【解析】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奔走”“计”“及”“见”“率”“嫌疑”。【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奔走”“计”“及”“见”“率”“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