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7小题,共54分)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像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3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说明()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 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4.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5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6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7.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8.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9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0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11.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12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13“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14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5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6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7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18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19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20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1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22“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c军事力量的失衡d经济水平的差距23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24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 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25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26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72014烟台模拟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第卷 材料题(46分)28. (16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1)“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3分)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2分)29(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 “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争论的结果如何?(2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4分)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2分)历史答题纸28题29题: 座位号28.题(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6分)(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2分)(3)发展完善: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19世纪形成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分)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3分)(4)秦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2 分)(4)【评分参考】略。解析本题以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的关键句“升舍考试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学校管理、人才选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