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但对于篇幅过长的文章,马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方法的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2.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能清晰流利地复述故事。3.欣赏文章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且进行仿写。4.体会探险队员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依据教学目标1、2、4点制定教学重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险队员高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刘连满同志的自我牺牲精神。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极力渲染恶劣自然环境的用意,以及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目的。能够在作文中尝试相似的技巧运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带入情境。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登上地球之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二、初读文本1、字词注音、字义。缭绕不散 冰镐 峰巅 镶有钢爪 颤抖 砭骨 履践 崔巍 崎岖 滞留 窒息 朦胧 轮廓 匍匐 头昏眼花 腰酸背痛 齐心协力 养精蓄锐 勇往直前 斩钉截铁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三、研读文本1、全文结构:拿出俯视这种文章的气势来,不要被它吓倒!要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四人行:问题1:找找他们的“武器装备”(出示图片,解释“冰镐”等)冰镐、氧气筒、结组绳、防寒睡袋、铅笔、笔记本、电影摄影机、高山靴等。问题2:第三段中的“一两一两”,第六段中的“一寸一寸”“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第八段中的“5个多小时”“三米”“长达三个小时”等,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问题3:他们遇到了些什么困难?(一个过渡句)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三人行:问题1: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一个转折点。(氧气用完了)问题2:他们退缩了吗?一人留:问题1:四人中给同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问题2:认真看14、15两个自然段,假设你就是刘连满同志,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一段内心独白。(表现出内心的挣扎,生存或是死亡)四、品读文本问题1:同学们觉得是什么在支撑着探险队员勇往直前呢?12段“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刘连满同志的信“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问题2:同学们觉得除了祖国和民族这个强大的信念外,探险队员还具备了一些怎样的个人品质才使得他们顺利的登上了地球之巅?(体会22段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想想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五、拓展文本问题1:在原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中的叙述美和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