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PPT课件.ppt_第1页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PPT课件.ppt_第2页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PPT课件.ppt_第3页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PPT课件.ppt_第4页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成员 姜嵩 齐萌 李民子 梅家靖 张芮 谢志恒 朱佳欣 朱衎城市规划专业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影响 结题报告 人文地理与社会 2020 1 9 1 课题来源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随着城市大规模地开发和拆迁 社区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从平房搬到楼房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新城区主要由陌生人构成 邻里关系变成了位置上的靠近 老城区也住进了许多外来人口 如农民工和漂流族等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陌生群体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 民族多 历史悠久 土地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和地域差异大的国家 因各种地理环境提供的可能性不同 人们对环境感知的区别 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和外来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致使我国的居住文化景观极其丰富多彩 各个地区的邻里关系也呈现不同的状态 我们将从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这两个方面展开对邻里关系变迁的研究 2020 1 9 2 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变迁邻里关系 和谐共处 淡漠疏远 由于缺少了联系的纽带与共同利益 互相往来的基础与机会随之消失 从这个意义上讲 楼高了 邻里关系也淡了 虽然同住一栋楼 但是谁都不认识谁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2020 1 9 3 初步原因猜测 1 居住形式的改变2 居住环境的差异 2020 1 9 4 引入 老城南以夫子庙为核心 东西至城墙 南至中华门 北至白下路 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 延续至今 包括南捕厅 牛市 门东 门西等著名地区 夫子庙 秦淮河 甘家大院 朱雀桥 中华门城堡 朝天宫 雨花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积淀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却遭到了历史的排挤 老城南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居民区 作为一个被移民文化日渐影响的城市 老城南 保留着南京人身上乐天 乐观 诚恳的那一面 曾经的雕栏 已残破不堪 曾经的朱户 已门扉难掩 这些栏杆和门扇的背后 你应该能够想象出 它们曾经的光鲜繁华 2020 1 9 5 而今 古老的建筑已跟不上时代步伐 它们都面临着拆除 里面的主人面临搬迁 这里的平房老屋由于历经风雨沧桑 已到了垂危的房龄 下大雨时房屋大漏 下暴雨时下水道污水满溢 因屋内没有卫生设施 上厕所要跑去数百米的公厕 清晨城南老小争上厕所也是一道景观 住在其中的老人历尽严寒酷暑的煎熬 那是在 水深火热 之中的人居生活境遇 2020 1 9 6 尽管生活环境并不理想 老城南人并没有因此忽略邻里关系的和睦 邻居好 赛金宝 这是老城南人邻里相处的记铭 热情淳朴的城南人依着夫子庙 傍着秦淮河而居 传承了仁爱和乐天的性格 作为传统的聚居式中国民居的一员 老城南的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 老城南有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 生活在这些屋子里的人们守着祖辈留下的东西 不仅仅是百年老屋 还有一些在现代社会十分缺少的东西 比如一颗友善而真诚的心 一颗邻里交往时的非冷漠而友善的 非虚假而真诚的心 2020 1 9 7 从老城南出发 我们想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中日渐疏远的邻里关系 而生产力的发展 时间空间的变迁 又集中体现在居住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变化 我们以这两个因素为猜想的主要影响因素 探究它们与邻里关系之间的关系 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问卷调查 思索如何分别在现在 未来恢复邻里之间的和睦与热心 2020 1 9 8 调查流程 前期搜集相关资料 制定考察路线 做好前期准备两方面推测完成一次实地考察 南京老城南 拍摄相关照片 2020 1 9 9 南京老城南实地走访 2020 1 9 10 中期走访胡同 弄堂 实地感受或向老人询问旧时邻里关系 收集资料一次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调查流程 2020 1 9 11 后期处理相关资料 并对访问记录进行总结 小组成员各自写出自己对此课题的想法再汇总 在调查和资料汇总的基础上 撰写一篇考查论文 并对今后的城乡规划提出我们的构想 或者设想一套合理的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案 调查流程 2020 1 9 12 2020 1 9 13 猜想 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大规模工业化 现代化 贫富差距加大 出现了大量的乡 城迁移 城市中较低等住宅区向较高等住宅区的迁移 这样的背景下 一个个搬家的家庭犹如一位不断转学的孩子 难以与邻里形成长期的 深厚的感情 由于城市分区功能日益明显 污染 生活质量等进入了人们的考量范围 城市也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区域分块 人们通常进行着 点线式 的生活 即居住地点相同的人工作地点可以相距甚远 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发展 交通网的密布也减少了人们用在路上的时间 也变相削减了邻里间共处的时间 2020 1 9 14 总的来说我们猜想 居住环境的改变 减少了邻里相处的必要 削减了邻里共处的时间 从而导致了人情冷淡 邻里生疏的状况 另一方面 居住环境中 出现了大型超市 体育馆 饭店等设施 这些设施的出现 取代了原本可以在邻里间进行的资源交换 体育锻炼 共同进餐等项目 取代了原本邻里带来的一系列生活的必要需求 这些设施的出现 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 或者说 花费在家以外的生活效率 使得各个家庭 独处 的时间大幅度增加 从而降低了邻里间的交流空间 2020 1 9 15 居住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居住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四合院 胡同 弄堂以及低矮的石灰楼逐渐消失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以及别墅的兴盛 城市开始变得 千城一面 这一系列的改变无疑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代化的电器以及家具便捷了生活 彰显了人的个性 然而 一些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 邻居之间相互不认识甚至没有见过面 孤独感加强 幸福指数下降 我组认为 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不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水平的提高有关 更与人们居住方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0 1 9 16 首先 我们猜想 居住方式由四合院以及胡同变成了高层公寓 从一方面来说减少了邻居的数量 因为真正跟你对门的数量变成了一个 并且 四合院 胡同是一个横向的矩形平面 而高层公寓则将其拉伸成了一个纵向的立方体 人与人相处以及交流的空间也由院子和天井变成了狭窄的楼梯间和电梯 这些都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其次 住在四合院或者胡同里的人只要唠嗑吵架邻里一般都能知道 一个院子里有哪些人也基本一目了然 而现在的公寓和别墅则很注重私密性 而且人员也相对较于复杂 就像你很少知道你的楼上或者楼下到底住着什么人 邻里之间也都不了解对方 这便导致了隔膜的产生 人们会互相提防 另外 胡同和四合院逐步被公寓取代也导致家族式的居住方式被破坏 原来一家的亲戚朋友可以住在一起 但现在一般都是各有各的小家 公寓楼把家人分开了 为了学习 工作 爱情 一个家庭的成员往往被分散在了不同的地方 这直接导致了孤独感的产生 2020 1 9 17 调查与结果分析 由调查问卷可知 90 的老年人认为居住形式的改变减少了邻里数量 而30 的青年人对邻里数量没有明确的答案 青年人对邻里关系不是很敏感 现在都忙于工作 很少和邻居有交流 所以他们并不关心邻里数量 85 的老人认为家族式的居住方式已经遭到破坏 83 的老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然导致邻里关系的冷漠 而48 的中青年持相反的意见 74 的老人认为社会发展中经济与人文失衡是邻里关系冷漠的主要原因 65 的中青年人也持肯定意见 68 的老人认为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加剧了邻里关系的冷漠 35 的中青年人赞同该观点 35 的老人认为这样的现状 邻里关系趋于冷漠以目前的社会条件可以逆转 同样也只有少部分的中青年人赞同 我们小组就研究的问题制作了调查问卷 在老城南地区随机抽取了一些调查人群 2020 1 9 18 现在老城南正面临着拆迁 原来的老房子拆掉 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 原来 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只要端一张凳子 就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唠嗑 在老房子里 老人们很方便的就可以结伴在早晨一起锻炼身体 老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居住方式 以及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 而现在在高楼中 离的远了 不方便了 茶余饭后聊天还要下楼 可能在小区中还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家原来的院子来的安逸 老人与老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困难 久而久之 联系就少了 邻里关系就这样逐渐趋于冷漠 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出来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想大体一致 当然这个一致主要是针对老年人 而大部分的中青年人对邻里关系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大多数的青年人在结婚工作后一直是生活在小区中 每天工作上班 回到家也就是吃饭休息 根本就没有时间和邻居交流 见面也很少 所以他们对于邻里关系并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年轻人关注着邻里关系正逐渐趋于冷漠 他们也如那些老人一样 希望邻里关系能够回暖 他们自己也在做出一些努力在挽回 从调查结果来看 居住形式对邻里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0 1 9 19 在过去 老城南曾是南京市的居住中心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心向新街口的转移 老城南现在已经转变为城市中的农村 居住环境对邻里关系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 老城南地处偏僻 相比于城中繁华商业闹市区人流量相对较小 外来人口也相对较少 在此地活动的人口多为此地的常住居民 居民之间相对比较熟悉 第二 如今由于交通的不便利 公共设施如托儿所 学校 工作单位的缺乏 年轻人大多都搬离了老城南 选择了繁华便利的主城区 这就导致了在老城南的居民多为老年人 老城南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 第三 在城区中 生活节奏很快 这就为老年人的出行造成的很大的不便 因此许多老年人会因为这些不便而选择尽量少出门 这也会导致邻里关系的疏远 而在老城区中 各种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原始 这就使得居住在老城区的老年人更加愿意走出家门与外面的世界接触 经过问卷的调查及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猜想与调查出来的结果基本符合 从调查结果来看 居住环境对邻里关系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020 1 9 20 如何解决问题 现在与未来 在现今情形下 在集约化 多高层的居住背景下 人际交往减少的一大原因是 人在自己住宅内这一 孤独空间 内的生活占据了大量的时间 当我们下班 放学 周末具有空闲时间时 会有大量的选择 电视 电脑 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出活动 体育运动等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小区 物业管理者实行了保证居民居住安全 环境的职责 却没有进一步开发自己的职能 即利用 小区 这样一个集约化的单位 加强人情往来 首先 小区应当是 活的 它不仅仅由一个个干巴巴的家庭单位组成 更是由 人 组成的 在小区 物业管理中 应当加强住户间的信息交流 公告板 宣传单 在物业管理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加入小区成员 离退休的老人 放假的学生等 提高了信息量 自然能激发起人对于信息的兴趣 其次 小区管理者应当独自开辟一个部门 负责小区的活动组织 如跳蚤市场 体育比赛 组团自驾游等 引入西方的 社区 理念 加强各个住户对于小区活动 事务的参与感 第三 在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 新一代入住的年轻夫妇应当培养自己孩子从小与邻家孩子的共同生活经历与感情 如同龄小孩周末互相串门 共同学习 共同活动等 小区可以开辟一个宣传板块专门针对于幼龄的孩子 通过孩子间的交流加强家长间的来往 2020 1 9 21 对未来规划中 在规划时要考虑到居住群体的多样性 在空间与区域功能的划分上多花一些心思 就拿住宅来说 在一个小区中 楼层不同 地段不同 可能价位也有一定的差别 考虑到能承受相应价位的群体的生活特征 对楼层的平面等做一些调整 规划时最好多一些公共空间 共享空间的布置 不管是胡同还是弄堂 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 并且人们能其乐融融的生活在其中 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公共的空间是一个不变的核心 是邻里之间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国外的一些设计都把这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在我们的规划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是打破现在这种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套子里的有效方式 从很不同的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就是利用一个媒介来实现邻里之间的沟通 环境 环境在规划初的土地使用 道路交通 以及绿地使用 和一些无形的服务网络等方面都是很好的着手点 让邻里的生活之间多一些交集 在社区的文化与环境建设中多听取他们的想法 或在一些特殊有固定对象的居住等规划时 提前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进行一定的了解 让他们加入规划与建设 有时候向西方一些相对透明的模式的学习并不是坏事 总而言之 未来的规划中把邻里关系的主体 人 放在一个明显的位置 是再恰当不过了 2020 1 9 22 结语 邻里关系的冷漠生疏似乎是一个不可转变的现状 这其中包含了多组矛盾与问题 首先是人生活的效率化 对经济 生活物质质量的单方面追求是这个以 发展 为主题的时代带给每个家庭的通病 而这样效率化生活的背后是大量的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认为 只要物质生活好了 什么都不是问题 或者 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能带来精神生活的满足 但是事实证明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并行的 现在的邻里关系反映出的 恰恰是一种严重的失衡 其次是代际之间 不同文化思想的过渡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现代的中国人已经逐渐步入了西方的快节奏 速食化生活模式 却在根底里保留着相当一部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 人情世故 慢节奏 单一人生追求 功成名就 的理念 多年的并未消除的集权统治导致了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参与感的缺失 我们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