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物富集作用2. 三级预防3. 公害(public nuisance)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4. 二次污染5.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NOAEL)即最大毒作用剂量 在设定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未观察到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6.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7. 联合作用:同时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主要类型有1.相加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2+3=52.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2+3=103.增强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时使其毒作用增强 0+2=104.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其机制可以是功能拮抗、化学拮抗、配置拮抗或受体拮抗 2+3=48. 室内环境中(或建筑物内)的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indoor microclimate)9.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O2、H2S、CO、CO2等。10.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11.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12. 介水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13.14. 环境污染物发生生物放大的条件: 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 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在生物放大过程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15.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形成统一体2)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长期适应与短期适应3)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动依赖、适应环境,人类生存、发展。适者生存的定律被破坏。16. 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17.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果这种区域性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18.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 多样性 复杂性 长期性19.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映过程20.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致癌物分类: 第1类: 对人类致癌: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 第2类: 对人类很可能致癌或 对人类可能致癌 第3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 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21. 历史上几次重大公害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痛痛病事件 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 四日市哮喘病 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22. 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1)产生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23.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光化学氧化物:O3、PANs和醛类24.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25. 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应经消毒处理并符合出厂水消毒剂限值及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余量的要求。 26.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性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27. 混凝沉淀原理:压缩双电层作用电荷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28. 氯化消毒 原理:氯溶于水后的化学反应 Cl2 + H2O HOCl + H+ + ClHOCl H+ + OCl 漂白粉和漂白粉精在水中均能水解成次氯酸2Ca(OCl)Cl+2H2OCa(OH)2+2HOCl+ CaCl2 Ca(OCl)2 + 2H2O Ca(OH)2 + 2HOCl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水的pH值水的温度 水的浑浊度29.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特点: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水平之间明显相关 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30. 地方性氟中毒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31.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 1)饮水型病区2)燃煤污染型病区3)饮茶型病区32. 黑脚病 在台湾南部沿海病区发生的,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脚部干性坏疽。临床表现先为间隙发作性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隙性跛行,一般是大拇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33. 推荐摄入量 (RNI)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相当于营养素供给量)平均需要量+2个标准差34. 糖类生理作用1.供给热能 2.为其他有机物代谢提供条件 3.节约蛋白质 4.参与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 35. 膳食纤维主要的生理功能1通便防癌 2降低血清胆固醇3降低餐后血糖,辅助防治糖尿病 4能吸附化学物质36.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生长发育37.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体形和机体构成年龄性别内分泌应激状态38. 钙缺乏的表现 儿童-佝偻病 成年人-骨质软化症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39. 铁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海带木耳中含量亦高,绿色蔬菜中亦较多40. 维生素A缺乏的表现角膜、结膜上皮组织、泪腺等退行性变,在球结合膜出现比脱氏斑(Bitot Spot),角膜损伤严重可致失明,又叫干眼病(xerophthalmia) 肢体皮肤主要是皮肤粗糙、干燥、角质化等41. 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区别42. 合理营养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摄取的食物应供给足量的营养素和热能2摄取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3食物通过合理的加工烹调4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43. 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测量营养缺乏病临床检查及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测44.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45. 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爆发性。集体性爆发的食物中毒在短期内很快形成发病高峰。中毒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因为这些病人进食的是同一种中毒食品,病源相同,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由于个体差异,其临床症状可能有些差异。 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未吃者不发病。 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停止食用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源。 46. 沙门菌污染肉类食品的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生前感染:二是宰后污染 预防措施 防止污染 控制细菌繁殖 杀灭病原菌47. 河豚毒素分布在皮肤、内脏及血液中,其中以卵巢、肝脏中含量最高48. 预防措施 亚硝酸盐运输和贮藏要有明显标志,严格管理,防止污染食品和误食误用 腌制肉食食品及肉类罐头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添加要加强蔬菜运输贮存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不吃腐败变质蔬菜及腌制不充分的蔬菜加强水质监测不饮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 49. 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50.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包括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外伤 5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52. 职业病的特点1) 病因明确2) 病因多可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剂量)-反应 (效应)关系3) 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5)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52诊断依据 1)病人的职业史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 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53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健康检查。54)苯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中毒性类神经综合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造血系统:55窒息性气体主要以气态吸入而引起组织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单纯性:指进入机体后引起肺内氧分压降低而导致机体缺氧的一类有害气体,常见有N2、CH4。 化学性:指进入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而导致组织缺氧而引起“细胞内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56氰化氢(氢氰酸,HCN)解毒治疗,常用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