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五声调式的判断与记谱.pdf_第1页
民族五声调式的判断与记谱.pdf_第2页
民族五声调式的判断与记谱.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五声调式的判断与记谱 房思钊 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 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 民族五声调式记谱形式的变化与其调式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避免产生不准确或者不恰当的判断结 果 通过对民族五声调式的记谱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调式判断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旨在使民族调式丰富多彩 的调式概念正确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 民族调式 正调记谱 偏调记谱 中图分类号 J613 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2236 2008 06 0086 03 本文所指的民族调式 是我们通常所指的五声 调式 即以五声音阶为主体构成的五声 六声 七声 中的 宫 商 角 徵 羽 调式的总称 因为这种五声 调式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区域 故通常把这些五声 调式视为民族调式 一 五声民族调式的结构特点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类民族调式中的Dao Rai Mi Sao La五个唱名视作 正音 以次用字号 宫 商 角 徵 羽 表示 六声或七声调式中的Fa Xi 含升Fa和降Xi 两个唱名音视作偏音 其中的Fa Xi 称作 清角 和 变宫 升Fa 升高的清角 称作 变 徵 降Xi 降低的变宫音 号称 闰 纯五声调式 即五个正音独立构成的调式 缺 少清角和变宫两个偏音 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偏音而成 有两种形式 一个为 加清角六声调式 一个为加变宫六声调式 七声调 式中又分为清乐七声调式 雅乐七声调式和燕乐七 声调式三种类别 清乐七声调式 是指以五个正音 为主体 增加两个自然偏音 清角和变宫 所构成的 自然音调式 燕乐七声调式 是在清乐七声调式的 基础上 降低变宫音使之变为 闰 变化偏音构成的 调式 雅乐七声调式 是在清乐七声调式的基础上 升高清角使之成为 变徵 变化偏音所构成的调式 在五声 六声 七声的范围内共形成30种不同的民 族调式 见例1 以C宫系统为例的民族调式各音级 中的音名 字号 唱名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类民族调式有着鲜明的 调式特征 在五个 正音 中 宫 角音间构成唯一的 一个大三度 凸显出民族调式的主要特征 为之一 正音 相互之间的音程关系构成了纯一 四 五 八 度和大二小七 大 小三 六度的音程关系 缺少半音 关系和增减音程 较西洋大小调而言 民族调式欠缺 尖锐性而显得柔和 亲切 成为调式的特征之二 在 六声和七声民族调式中 尽管加入了不同的偏音 从 而构成了半音关系或增减音程 但因偏音多处于次 要地位且多具装饰性 仍不具备西洋大小调中同类 音程的倾向性 五个 正音 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作为 主音构成各自不同的调式 形成了同宫系统各调 扩 大了调式的范畴 如C宫系统中的C宫调式 D商调 式 E角调式 G徵调式 A羽调式 见例2 构成调式 的特征之三 例2 字号 是音的另类标号 主要在说或用文字记录时所用 系作者为其说明该名称所采用的叫法 86 二 民族调式的记谱特点 民族音乐的记谱形式 受到我国古老传统文化 的影响 在各类记谱形式的演变过程中 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记谱形式 表现出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的调 式内涵 常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记法是首调唱 名呈现乐曲原貌 结束在正调的正音上 这种记法 本文暂称之为 正调记谱法 另一种记法是呈现 出的首调唱名不是调式的原貌 记录在同曲的偏调 上 这种记法本文暂称之为 偏调记谱法 1 正调记谱法 用首调记谱呈现出了调式的曲 调原貌 其特点为 1 Dao Mi 宫 角音 同在 构 成了正音中唯一的一个大三度 2 在六声或者七 声调式中有偏音的前提下 其正音的数量远远多于 偏音 正音所处的节奏位置也明显强于偏音 3 结 束在正调的调式正音上 4 易记易唱 顺畅上口 如结束在D商音上 便称作为D商调式 结束在C羽音 上 便称作为C羽调式 以此类推 例如山东民歌 支 援前线 属正调记谱 结束在C宫音上 又是加清角 的六声调式 故称为加清角的六声C宫调式 见例 3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音乐 多采用正调记谱法 例3山东民歌 支援前线 2 偏调记谱法 首调记谱呈现出的不是曲调的 原貌唱名 特点为 1 宫 角两个音往往缺少某一 个 不能构成调式中的大三度 而调式中的大三度 转移到由一个偏音与一个正音所构成 如Sao Xi之 间 徵音与变宫音 或者Fa La之间 清角与羽音 2 按首调唱名演唱时 缺乏上口感但富有新鲜感 一般处于有宫无角或者有角无宫的状态 3 偏音 的数量增多且有时处于较强的节奏位置上 4 收 束音仍结束在某个正音上 如江苏民歌 山歌 见 例4 偏音Xi较多 并且有时出现在强节奏位置上 结束在D商音上 但不是D商调式 再如辽宁民歌 小 情人 见例7 等 都属于偏调记谱 例4江苏民歌 山歌 该曲的原貌记谱应是下例记谱 见例5 这就很 容易判断调式了 例5 三 偏调记法常见的一般规律 偏调记谱法在民族音乐中经常见到 用偏调记 谱法记录的音乐片断 易获得演唱 奏 上的新颖感 目的是音高上的需要或者为曲调上的对比所采取的 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充分利用了同音列相近结构调 关系 相差一个调号 的唱名法 巧妙地避开两调所 相差的别音 形成了同曲调的另类唱名 与正调记谱 一并构成了记谱的多样化 常常为作曲家所利用 同 曲中的两种不同记法 是调式间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 的结果 在演唱上增强了调式功能与调式色彩上的 对比 是扩展调式范畴的手法之一 因为在记谱中有 着正调与偏调两种记法 其七个自然唱音 Dao Rai Mi Fa Sao La Xi 在调式中就有着真假之别 因此 判断调式决不能因为唱名是Dao Rai Mi Sao La就 认为是调式的宫 商 角 徵 羽 这其中有着较多的 变数 只要掌握不同的记谱规律和音乐结构的变化 规律 准确把握民族音调的特点 就能准确判断出各 种不同的民族调式 状态一 有宫无角 宫角音一般是转移到了清角 与羽音 Fa La 之间 曲调中的清角音承担起宫音 的角色 羽音是调式中真正的角音 凡属这样的五声 音乐片段 是记在了 正调 上方的纯四度唱名上 音 高与调式结构相同 调号与唱名不同 按照西洋音乐 理论学说为 下属调 上的唱名记谱 正调应比记谱 调多一个降号才能显露曲调的唱名原貌 结束音也 往往是结束在Fa音为宫音的同宫系统各调上 记谱 中的Fa Sao La Dao Rai实为正调中的宫 商 角 徵 羽各音 在判断调式时 切不可依据结束音是记 谱音的某 正音 而决定调式类别 例如 黄河大合唱 为说明两种不同记谱的区别 为本文暂定叫法 87 中 的 河边对口唱 冼星海曲 见例6 第一乐句 尽管结束在F音的Dao音上 但不能确定为F宫调式 此句是有宫无角 宫角音已转移到Fa La之间 记谱 中的Fa是正调中的宫音 Dao音是正调中的徵音 所 以 该句应是F徵调式 第二乐句是用了正调记谱 法 宫角音俱在 结束在C的Sao音上 即判断为C徵 调式 此曲两个乐句 用了两种记谱法 调式色彩突 出 增加了音乐的对比变化 例6 河边对口唱 冼星海曲 再如辽宁民歌 小情人 见例7 同上曲的第 一句一样 采用了偏调记谱法 全曲的宫角音转移 到了Fa La之间 虽然结束在D的Rai音上 但不能 判断为D商调式 而应是D羽调式 例7辽宁民歌 小情人 小结 有宫无角时 记谱唱名下移纯四度 既为 正调 的唱名 状态二 有角无宫 宫角音一般是转移到了徵 音与变宫音 Sao Xi 之间 此时的徵音既是调式中 真正的宫音 变宫音是调式的角音 形成徵音做宫 音的同宫系统各调 凡属这样的五声音乐片段 其 记谱都是采用属调上的唱名方式 记在 正调 上方 的纯五度唱名上 音高与调式结构相同 调号与唱 名不同 正调应比记谱调多一个升号才能显露曲调 的唱名原貌 其结束音也往往是结束在以记谱中的 Sao音为宫音的同宫系统各调上 记谱中的Sao La Dao Rai Mi既是正调中的宫 商 角 徵 羽各音 如 江苏民歌 山歌 例4 在记谱中虽结束在D的Rai 音上 但不能确定为D商调式 而应确定为D徵调式 再如 苏五牧羊 的中段 见例8 该段如上所述即 为状态二 有角无宫 宫角音转移到Sao Xi间 虽然 段落结束在F的Sao音上 但不能判断为F徵调式 而 应是F宫调式 例8 小结 有角无宫时 记谱唱名音上移纯四度 既 为 正调 的唱名 同曲调的两种不同记谱 见例4 例5 其调式 结构仍是一致的 只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记谱 发 生了唱名变化而已 曲调与调式结构是相同的 但其 调式的判断应有所区别 常见到的中国民歌如 跑马 溜溜的山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 等等 经常见到两 种不同的记法融入一体的情景 偏调记谱判断调式示意图 除上述之外 在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七声调式中 还常见到一些其他情况 例如 1 在清乐七声调式 中 构成宫角间大三度音程的可能性有三个 Dao Mi Fa La Sao Xi 判断调式时 主要看所强调和 重用的是哪个大三度 一般来说 只要宫角音 Dao Mi 同在 又多处在强位置上 一般为正调记 谱 但在一些音乐片段中 虽然宫角音同在 但未得 到强调 而是强调了其它两个大三度中的一个 这时 的调式往往构成复合状态 可能出现调式的双重性 决断时看其哪个调式的正音更多 节奏上更加强调 音调更加流畅上口 以此判断 就能确定哪个为其调 式 2 在雅乐和燕乐七声调式中 因升高的清角音 与商音 闰音与商音之间也构成大三度 但为阐明其 雅乐和燕乐之调式特色 必然是在宫角音俱在的支 撑下方可形成 否则 在缺少宫角音的前提下去刻意 强调其它的大三度关系 那就可能到了其它的调式 上 这里不作详细赘述 我国斑斓多彩的民族音乐有其深厚的文化内 涵 其记谱所表现出的调式变化足以说明我国民族 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艺术的辉煌灿烂 面对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