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Title 题目题目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SOP No 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QE PQA 10 Version 版本号版本号 A Effective Date 生效期生效期 Apr 25 2008 1 0 Purpose 目的 本文件的目的是为公司内实验室测试提供规范的操作方法 2 0 Scope 范围 公司内部所有物理测试项目 3 0 Reference 参考文件 3 1 物理实验室工作指示 QE PQA 07 3 2 物理测试仪器操作指示 QE PQA 09 4 0 Definition 定义 无 5 0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职责权限 5 1 品质工程部 ME 负责此文件的审阅和更新 5 2 品质工程部工程师 技术员在测试时执行此程序 6 0 Flow chart 流程图 无 7 0 Procedure 程序 见附件 9 0 8 0 Records 记录 序号 记录 表格编号 保存期限 保存部门 1 微切片报告 F GQA SYS 050A 2 剥离强度测试 F QE PQA 152A 1 年 Physical lab 3 翘曲度测试 F QE PQA 153A 1 年 Physical lab 4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 F QE PQA 154A 1 年 Physical lab 5 热应力冲击测试 F QE PQA 155A 1 年 Physical lab 6 内层热应力冲击测试 F QE PQA 156A 1 年 Physical lab 7 阻焊硬度测试 F QE PQA 157A 1 年 Physical lab 8 离子污染测试方法 F QE PQA 158A 1 年 Physical lab 9 冷热冲击测试 F QE PQA 159A 1 年 Physical lab F GQA DCC 006A Reference document QAP GRP 005 Page 4 of 6 Title 题目题目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SOP No 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QE PQA 10 Version 版本号版本号 A Effective Date 生效期生效期 Apr 25 2008 10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F QE PQA 160A 1 年 Physical lab 11 镀通孔拉力测试 F QE PQA 161A 1 年 Physical lab 12 特性阻抗测试 F QE PQA 162A 1 年 Physical lab 13 层间高电压测试 F QE PQA 163A 1 年 Physical lab 14 线路间高电压测试 F QE PQA 164A 1 年 Physical lab 15 阻焊剂高电压测试 F QE PQA 165A 1 年 Physical lab 16 绝缘电阻测试 F QE PQA 166A 1 年 Physical lab 17 可焊性测试 F QE PQA 167A 1 年 Physical lab 18 金 镍 银厚测试 F QE PQA 168A 1 年 Physical lab 19 拉伸强度和延展性测试 F QE PQA 169A 1 年 Physical lab 20 9 0 Appendix 附件 9 1 金相切片制作及观察方法 共 2 页 9 1 1 微切片报告 共 2 页 9 2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共 5 页 9 2 1 剥离强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9 3 翘曲度测试方法 共 2 页 9 3 1 翘曲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9 4 附着力试验方法 胶带法 共 1 页 9 5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方法 共 2 页 9 5 1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报告 共 1 页 9 6 固化程度试验方法 共 1 页 9 7 热应力测试方法 共 3 页 9 7 1 热应力冲击测试记录 共 1 页 9 7 2 内层热应力冲击测试 共 1 页 9 8 阻焊膜硬度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8 1 阻焊硬度测试 共 1 页 9 9 离子污染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9 1 离子污染测试 共 1 页 9 10 热冲击试验方法 共 1 页 9 10 1 冷热冲击测试 共 1 页 9 11 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测试方法 共 2 页 9 11 1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共 1 页 F GQA DCC 006A Reference document QAP GRP 005 Page 5 of 6 Title 题目题目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SOP No 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QE PQA 10 Version 版本号版本号 A Effective Date 生效期生效期 Apr 25 2008 9 12 拉脱强度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12 1 镀通孔拉力测试 共 1 页 9 13 特性阻抗测试方法 TDR 法 共 1 页 9 13 1 特性阻抗测试 共 1 页 9 14 烘箱升温时间和温度均匀性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15 耐电压测试方法 共 3 页 9 15 1 层间高电压测试 共 1 页 9 15 2 线路间高电压测试 共 1 页 9 15 3 阻焊剂高电压测试 共 1 页 9 16 层间绝缘电阻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17 表面绝缘电阻测试方法 共 4 页 9 17 1 绝缘电阻测试 共 1 页 9 18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 共 2 页 9 18 1 可焊性测试 共 1 页 9 19 工序微蚀量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20 除胶速率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21 扫描电子电镜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22 金镍银锡厚度测试方法 共 1 页 9 22 1 金 镍 银厚测试 共 1 页 9 23 拉伸强度和延展性测试方法 共 3 页 9 23 1 拉伸强度和延展性测试 共 1 页 9 24 热油测试方法 共 1 页 F GQA DCC 006A Reference document QAP GRP 005 Page 6 of 6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1 题目题目 金相切片制作及观察方法金相切片制作及观察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1 of 2 1 0 目的和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制作 PCB 上的金相样片 完成的微切片是用来评估 PCB 上的基板和镀通孔品质的 根据适当的规范要求 通过评估铜箔 镀层和 或覆层等特性来判断其适用性 并且可以用这些基 本步骤来检查其他位置 从本质上来看微切片是一种艺术品 其技术的成功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金相切片制作者的制作技巧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1 1 3 0 设备及材料 金相显微镜 手动取样机 自动取样机 切片研磨机 水晶胶 固化剂 催化剂 80 400 1000 2500 3500 欧洲标准 砂纸 尼龙抛光布 抛光粉 0 5mm 铅笔芯或鱼线 4 0 制作步骤 4 1 取半成品板或成品板 用手动取样机冲取 1 0 1 5cm 的小样片 并且所分析孔排列的轴向方向 应处于样片的长度方向中心位上 目测 4 2 板厚 1 5mm 以上的板用自动取样机切割制样片 4 3 用铅笔芯或鱼线从样片孔中穿过 并将样片架在样盒上 样盒内涂一层凡士林 4 4 取调配杯 加入适量水晶胶及固化剂 比例约 30 1 搅匀后 加以适量催化剂 固化剂 催 化剂为 1 1 搅匀 搅拌时注意防止气泡产生 4 5 将配好的胶状物倒入模盒 轻微移动样片 排出孔内气泡 4 6 摆动样片后 静止 30 60min 待胶状物完全固化 则形成切片模 4 7 将切片放入切片研磨机内用 80 打磨至孔破 用手工打磨 打磨时要不停旋转切片以使磨面均 匀 切片与砂纸 抛光布 垂直轻微接触 4 8 切片破孔后 先用 400 砂纸打磨至接近孔横截面 判断方法 拿起切片 目光与切片下端面成 45 度左右俯视 观察到切片内的孔形成圆形 4 9 分别用 1000 2500 3500 砂纸打磨至孔的中间横截面 目测 盲孔切片用 1000 以上细砂 研磨时转速设定 150 30 转 分钟 4 10 然后用粒度为 0 05 m 大小的抛光粉抛光磨面 直至光亮 抛光时注意每次取抛光粉 1 5 汤匙 在研磨机停止状态下放在抛光布中心位置 用少许水将抛光粉润湿 均匀涂在抛光布中心区域 然 后再以 300 30 转 分钟速度抛光 5 10 分钟 4 11 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微蚀前铜层状况有无异常 同时放大 50 倍观察钻孔直径的孔是否被磨至中 心位 4 12 最后用浓度为 25 的氨水 6 滴 浓度为 30 的双氧水 1 滴 水 6 滴 作轻蚀液 用棉 球沾轻蚀液轻轻在磨面上涂擦 5 8 秒种 立刻用清水清洗 擦干后切片则制作完成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1 题目题目 金相切片制作及观察方法金相切片制作及观察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4 13 切片的制作过程如下所示 Page 2 of 2 5 0 观察 5 1 将切片放在金相显微镜观测平台上 5 2 先用 50X 镜观察 当孔被磨至中心位时 再用 200X 镜读取孔壁镀层厚度 测镀层厚度最少量 三个 PTH 孔 5 3 移动切片观察整个孔内及镀层有无异常现象 6 0 接受标准 6 1 没有大于被最后的抛光膏引起的磨痕 6 2 样品不高或低于安装材料 6 3 没有铜渣附着在 PTH 或基材中 6 4 通过规定规范判断 切片平面在孔中心 如果研磨不够 那么要求再研磨和重新抛光 6 5 几乎没有可见的 由设备引起的基材玻璃纤维的破坏 6 6 若为手动冲孔 两端最边上的孔不可作为测试依据 7 0 备注 7 1 如客户无特别要求一般作垂直切片 7 2 当制作多层板切片时 要留意尽量取有内层和 PTH 相连的位置 以便进行较全面的品质评估 7 3 美制与英制的研磨砂纸划分等级不同 可从 IPC TM 650 2 1 1 图一上得到两者的相互关系 8 0 相关记录 微切片报告 共 2 页 切割取样 穿孔 调胶 胶封 粗磨 细磨 抛光 微蚀 观测 附件 9 1 1 表表 2 序号不适用合格不合格序号不适用合格不合格 1 2 3 4 5 6 7 最大 8 最大 9 10 11 12 13 最大 14 最小 表表 3表表 4 初始初始 oz 完成完成 最小最小 标称值 样本标称值 样本 1样本样本 2样本样本 3样本样本 4 L1L1 2 L2L2 3 L3L3 4 L4L4 5 L5L5 6 L6L6 7 L7L7 8 L8L8 9 L9L9 10 L10L10 11 L11L11 12 L12L12 13 L13L13 14 L14L14 15 L15L15 16 L16L16 17 L17L17 18 L18L18 19 L19L19 20 L20L20 21 L21L21 22 L22L22 23 L23L23 24 L24L24 25 L25L25 26 L26L26 27 L27L27 28 L28 备注备注 合格 日期 合格 日期 判定判定 制定制定 批准批准 结论结论 不合格不合格 层数 要求 层数 要求 无 结果判定 基铜厚度和内层完成铜厚度 结果 结果判定 基铜厚度和内层完成铜厚度 结果 埋孔的树脂塞孔比率 缺陷检测缺陷检测 层压空洞 负回蚀 无 树脂凹陷 芯吸 分层 起泡 无 介质厚度 要求 判定 介质厚度 要求 判定 无 层数 备注 层数 备注 无 无 要求要求 美维微切片报告美维微切片报告 镀层空洞 铜裂缝 无 无 无 钻污 结果结果 镀层裂缝 缺陷描述缺陷描述 无连接面分离 钉头 连接盘起翘 日期日期 F GQA SYS 050A reference document QAP GRP 015 2 of 2 Pages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2 题目题目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方法 一 室温下的剥离强度测试 1 0 目的及范围 此方法用于测量印制板暴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后其线路铜与基板的结合力 条件分为 未做任何处 理 接收态 热应力后及流程药水浸泡后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8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3 1 剥离强度测试仪 测量最大行程 58mm 最大拉力 49N 锡炉及 Sn60 或 Sn63 的焊料 硅 油脂混合物 焗炉 3 2 每种条件至少 2 块层压覆铜板 4 0 测试步骤 4 1 样品准备 从离大基材板边至少25 4mm处取下测试样本 备注 将样板磨板后拿到内层干菲林进行辘菲林 以测试菲林图进行曝光 显影 蚀板 冲板 如图 1 所示形成 50 8mmX50 8mm 尺寸的专用测 试图形 一块样本为 X 方向 另一块为 Y 方向 若是双面覆铜则两面要分开用单独样本检测 对于仲裁测试 要保留另一边的线路 对于较薄的或小于 0 020 in 的评估样品 可以将其固定 在刚性底座上 对于仲裁和认证测试 需将准备好的样品在 125 环境中焗 4 0 5 小时 4 2 测量 4 2 1 条件 A 剥离强度 未做任何处理状态 4 2 1 1 每块测试样品至少选取两条线宽 3 18 mm 的线 对于认证测试 每种样品要选择四 条线宽为 3 18 mm 的线 若是生产板则在板上选取线 并测量其实际宽度 4 1 1 2 调节测量系统 4 1 1 3 测量样品的线宽后将样本上的测试线剥起不超过 12 7 mm 用夹具夹紧 4 1 1 4 将剥起的线尽量保持竖直 要保证线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 5 之内 4 1 1 5 开始测试 在竖直方向以 50 8 mm min 的速度施加拉力 至少剥起 25 4 mm 4 1 1 6 观察并记录最小的拉力 4 1 1 7 若测试样品不能被完全剥离则舍弃该结果并换另外样品进行测试 4 2 2 条件 B 剥离强度 经热应力冲击 4 2 2 1 每块测试样品至少选取两条线宽 3 18 mm 的线 对于认证测试 每种样品要选择四 条线宽为 3 18 mm 的线 若是生产板则在板上选取线 并测量其实际宽度 4 2 2 2 在样品上涂一层硅油 然后在温度 288 5 的锡炉浮锡 10 1 0 s 冷却样品到室 温 清洗掉硅油并执行 4 2 1 2 4 2 1 6 步骤 Page 1 of 5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2 题目题目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4 2 3 条件 C 剥离强度 经爆光和化学处理 4 2 3 1 每种测试样品选取至少两条线宽 0 79 mm 的线 对于认证测试 每种样品选择 4 条 线宽为 0 79 mm 的线 4 2 3 2 将样品浸入温度为 23 2 的有机溶剂 如一氯甲烷 中保持 75 5 s 4 2 3 3 在 125 5 下焗 15 5 min 4 2 3 4 浸入到温度为 90 5 浓度为 10 gr l 的氢氧化钠溶液保持 5 1 min 4 2 3 5 在 50 55 的热水中清洗 5 1 min 4 2 3 6 然后浸入 60 5 浓度为 10 gr l 的硫酸中和浓度 30 gr l 的硼酸中的混合液中保持 30 5 min 4 2 3 7 在 55 5 的热水中清洗 5 1 min 4 2 3 8 在 125 5 下焗 30 5 min 4 2 3 9 然后浸入 220 5 的热油中保持 40 5 s 4 2 3 10 浸入到 23 2 的异丙醇中 75 5 s 以清洗掉热油 4 2 3 11 在空气中晾干样片 执行 4 2 1 2 4 2 1 7 4 2 4 退化检查 检查样品 记录基材的退化现象 包括表面树脂脱落 褪色 树脂松动 爆板 起泡 白 点和空洞等缺陷 4 3 计算和报告 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剥离强度 lbs in Lm Ws 其中 Lm 为最小拉力值 Ws 为测量的线宽值 记录每个单独测量值并平均每面和每个方向的数值 报告测试中发现的任何缺陷 注 对于薄于 1OZ 的铜厚 须加镀其厚度达 0 035 0 0035 mm 以增加线路自身的强度 5 0 记录 剥离强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方法 二 高温下的剥离强度测试 1 0 目的及范围 本测试用来评估在热空气中金属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及在剥离测试结束后由于条件因素引起的退化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8 3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3 1 材料测试仪 测量能力可至 0 0045 kg 加热箱体 可保持在要求温度的 3 之内 焗炉 3 2 每种条件至少 2 块层压覆铜板 Page 2 of 5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2 题目题目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3 of 5 4 0 测试步骤 4 1 样品准备 从离大基材板边至少 25 4mm 处取下测试样本 将样板磨板后拿到内层干菲林进行辘菲林 以 测试菲林图进行曝光 显影 蚀板 冲板 如图 1 所示形成 50 8mmX50 8mm 尺寸的专用测试 图形 一块样本为 X 方向 另一块为 Y 方向 若是双面覆铜则两面要分开用单独样本检测 对 于仲裁测试 要保留另一边的线路 对于较薄的或小于 0 020 in 的评估样品 可以将其固定在 刚性底座上 除非有特殊要求 样品都要在焗炉里焗 4 0 5 小时 4 2 测量 4 2 1 剥离强度测试 4 2 1 1 将加热箱调整到指定温度 预热 4 2 1 2 将样品放置到箱体中 关上门让样品在箱体中保持 60 6 0 分钟 4 2 1 3 在夹紧线路时 对于厚度不大于 0 5mm 的板料 稳定 2 5 分钟 对于厚度大于 0 5 mm 的板料 则需要稳定 5 分钟 4 2 1 4 在竖直方向施加拉力 以 50 8mm min 的速度直到线路被完全剥离为止 4 2 1 5 观察并记录最小拉力值 测量记录线宽值 4 2 1 6 若测试样品不能被完全剥离则舍弃该结果并换另外样品进行测试 4 2 1 7 每个样品每面最少要有两条线 任何不正常或不规律的数据都会影响结果 4 2 2 退化检查 记录基材的退化现象 包括表面树脂脱落 褪色 树脂松动 爆板 起泡 白点和空洞等 缺陷 4 3 计算和报告 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剥离强度 lbs in Lm Ws 其中 Lm 为最小拉力值 Ws 为测量的线宽值 记录每个单独数据并平均每边和每个方向的数值 报告测试中发现的任何缺陷 注 对于薄于 1OZ 的铜厚 须加大其厚度以增加线路自身的强度 不至于拉断或拉裂 5 0 记录 剥离强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2 题目题目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剥离强度测试专用图 方法 三 氧化膜剥离强度测试 1 0 目的和范围 本方法鉴定内层棕化后铜箔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适用于半成品板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40 3 0 测试设备 材料测试仪 手术刀 4 0 测试步骤 4 1 样品的准备 4 1 1 准备两张 1OZ 铜箔 20mil 左右厚度的 FR 4 无铜基材及 6 张 1080P 片 4 1 2 将铜箔光面经正常棕化后焗干 4 1 3 用三张 1080P 片贴于基材上 将棕化后铜箔的光面贴于 P 片上 另一面同样 然后用小压 机对其进行压合 其压合参数为 温度 175 3 压力 8 0 5kg cm2 时间 2hr 0 25 0hr Page 4 of 5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2 题目题目 剥离强度测试方法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4 2 测量 4 2 1 将样品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尺寸为 127mm X 13mm 4 2 2 小心的用手术刀将样品表层的铜箔从任意一端剥起 25mm 如下图所示 4 2 3 用材料测试仪的夹头夹住样品的剥起部分 以 51mm min 的速率垂直拉起直到全部剥完 4 2 4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最小拉力 4 3 计算 拉力 样品实际宽度 线路剥离强度 5 0 注意事项 夹头夹住剥起部分须与样品保持垂直方向 偏差 5 度 6 0 记录 剥离强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Page 5 of 5 称量 人人 附件 9 2 1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剥离强度测试剥离强度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Lot号 客户名 测试数 工序 测试方法 参考IPC TM 650 2 4 8 IPC TM 650 2 4 8 3IPC TM 650 2 4 40 测试要求 最小拉力是 lbs in 1kg cm 5 60lbs in 速度 50 8mm 分钟单位 公制英制 A 7lbs in 1 25kg cm B 6lbs in 1 07kg cm C 8lbs in 1 43kg cm D 11lbs in 1 96kg cm E 其他要求 仪器及编号 样品状况 正常异常样品编号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1 A 线宽 cm in B 拉力 kg lbs C 结果 kg cm lbs in 2 A 线宽 cm in B 拉力 kg lbs C 结果 kg cm lbs in 3 A 线宽 cm in B 拉力 kg lbs C 结果 kg cm lbs in 4 A 线宽 cm in B 拉力 kg lbs C 结果 kg cm lbs in 5 A 线宽 cm in B 拉力 kg lbs C 结果 kg cm lbs in 备注 结果判断 合格不合格无判断标准 测试 审核 日期 日期 第 页 共 页 F QE PQA 152A Reference document QE PQA 10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3 题目题目 翘曲度测试方法翘曲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1 0 目的和范围 测试印制板的翘曲度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22 3 0 定义 3 1 翘曲度 弓曲和扭曲的总称 3 2 弓曲 印制板对于平面的一种变形 如果印制板呈矩形 它的四个角应位于同一平面上 3 3 扭曲 印制板对于平面的一种变形 如果印制板呈矩形 那么它的四个角不位于同一平面上 4 0 设备及材料 测试平台 塞规 针规 5 0 制作步骤 5 1 弓曲测试 5 1 1 将样品放在基准片面上 对板施加足够的力将其展平 并压住两个角以保证他们和基准面 接触 测量出样品的长 L 和宽 W 图 3 Page 1 of 3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3 题目题目 翘曲度测试方法翘曲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5 1 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用来测量最大板弯曲率的塞规 或针规 的尺寸 RL L B Rw W B 备注 RL 用于检查长边的塞规 或针规 尺寸 Rw 用于检查宽边的塞规 或针规 尺寸L 板长 W 板宽 B 最大允许的板弯率 5 1 3 将样本放于基准台面上 使凸面朝上 对每一板边施以足够的压力确保两个角能完全接 触台面 图 4 5 1 4 尝试将按 RL或 RW厚度的塞规 或针规 塞入样本的长边或短边下面 如果塞规 或针 规 能塞入基准台面和样品间 则此方向的板弯超过根据以上允许的板弯率计算出的板 弯 需重新按 5 1 2 计算新 RL及 RW值 重复 5 1 4 测试 直到样品的四条边全部测完 5 1 5 如果需要知道实际所测的板弯率 重复 5 1 1 到 5 1 4 先找出能于基准台面和样品板边形 成的空隙间轻易塞入的塞规 针规 然后继续逐步增加塞规 针规 的尺寸直到塞规 或针规 刚能好塞入空隙 注 样品的两条长边及两条宽边都要测 用千分尺量出 塞规 或针规 的厚度 记录其数据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板弯率 BL RL 100 L BL 长边方向的板弯率 RL 所测得的样品长边下面塞规 针规 的厚度 Bw Rw 100 W Bw 短边方向的板弯率 Rw 所测得的样品短边下面塞规 针规 的厚度 5 2 扭曲测试 5 2 1 将测试样品放于基准台面上并施加合适的力将其展平 测量其对角线的长度 并记录数 据 D 图 3 5 2 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用于测量最大板翘率的塞规 或针规 的尺寸 R 2 D T R 塞规 或针规 尺寸 D 样品的对角线长 T 最大允许的板翘率 备注 这个公式包含一个常数 2 可理解为由应力的作用引起其中一个角背离板所处平 面而翘起导致垂直方向的偏差接近两倍 5 2 3 将样品放在基准台面上让其中三个角接触到台面 如有必要可施加适当的力于板的其中一 个角上以确保这三个角能很好的接触台面 也有可能须将样品翻转过来才能使三个角接 触台面 见图 5 Page 2 of 3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3 题目题目 翘曲度测试方法翘曲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5 2 4 如果压住其中一个角后仍不能使板的三个角接触台面 就不适合用此方法进行测试 应 该是用 5 3 所提到的仲裁试验方法 5 2 5 将按 5 2 2 计算厚度为 R 的塞规 或针规 塞入翘起的那一个板角下面 如果塞入此板 角下的塞规 针规 未能支起其它三个角其中的任何一个背离台面 那么此方向的板翘 已超过通过最大允许板翘率和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板翘值 需重复 5 2 2 得新的 R 厚 度 并重新测量直到测完所有角 5 2 6 如需测量实际板弯率 重复 5 2 1 至 5 2 5 找出能在翘起的那一个板角下面轻松被塞入的 塞规 或针规 继续增加所塞塞规 或针规 的尺寸直到他刚好支撑起这个角 用千 分尺量出塞规 或针规 的尺寸并记录其厚度 R 5 2 7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板翘率 板曲率 R 100 2 D R 塞规 或针规 的尺寸 D 对角线 备注 这个公式包含一个常数 2 可理解为由应力的作用引起其中一个角背离板所处平 面而翘起导致垂直方向的偏差接近两倍 6 0 接受标准 对于表面安装元件的印制板弯率和板曲率都不能大于 0 75 对于其他所有板要求板弯率和板曲率 都不能大于 1 50 IPC 6012B 3 4 3 7 0 相关记录 翘曲度测试记录 共 1 页 Page 3 of 3 称 人人 附件 9 3 1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翘曲度测试翘曲度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Lot号 客户名 测试数量 工序 测试方法 参考 IPC TM 650 2 4 22参考 IPC TM 650 2 4 22 1 测量单位 milmm 1mm 39 37mil 接收条件 弓曲和扭曲 仪器及编号 样品状况 正常异常样品编号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1 a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长 mil mm 弓曲 b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宽 mil mm 弓曲 c 扭曲 最大 mil mm 对角线 mil mm 扭曲 2 a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长 mil mm 弓曲 b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宽 mil mm 弓曲 c 扭曲 最大 mil mm 对角线 mil mm 扭曲 3 a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长 mil mm 弓曲 b 弓曲 最大 mil mm 板宽 mil mm 弓曲 c 扭曲 最大 mil mm 对角线 mil mm 扭曲 备注 结果判断 合格不合格无判断标准 测试 审核 日期 日期 第 页 共 页 F QE PQA 153A Reference document QE PQA 10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4 题目题目 附着力试验方法 胶带法 附着力试验方法 胶带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1 of 1 1 0 目的和范围 检验镀层 阻焊膜及字符附着力状况 2 0 参考条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28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3M 胶带 试样取生产之半成品或成品印制板 4 0 测试步骤 4 1 将试样用乙醇洗净并晾干 4 2 用手指将测试胶带 英寸宽 2 英寸长 垂直压在被测面上 并用力排除胶带内全部空气而无 气泡 放置 1S 4 3 用手加一个与被测面垂直的力 迅速把胶带拉下 4 4 观察胶带板面并作记录 4 5 在试样的不同位置上重复步骤 5 2 与 5 3 至少两次 且进行新一次测试时必须使用新胶带 5 0 接受标准 胶带上不能有被测物粘在其上的痕迹 至少用三次实验来评估最终结果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5 题目题目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方法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1 0 目的 测试化学沉铜的质量 2 0 参考文件 无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背光测试仪 试样为经过化学沉铜后的印制板的切片孔 4 0 测试步骤 4 1 用手动取样机从印制板上取下切片孔的样片 4 2 用 400 砂纸打磨切片上与切片孔平行的两边 其中一边打磨到孔的一半 同时打磨与横截面平行 的一边使它与横截面的距离为 3 mm 4 3 用夹具固定好样片 放置与光台上 4 4 使光从样片孔内壁背面照入 用 100X 显微镜从横截面观察 5 0 接受标准 5 1 判断标准 Page 1 of 2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5 题目题目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方法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2 of 2 5 2 接受标准 背光级数必须大于或等于 9 级 6 0 记录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报告 共 1 页 称 人人 附件 9 5 1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化学沉铜背光级数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客户名 测试数量 接收条件 要求背光级数 9级 仪器及编号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时间 STAMPING号 测试等级 合格 不合格 测试者备注 备注 测试 审核 日期 日期 第 页 共 页 F QE PQA 154A Reference document QE PQA 10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6 题目题目 固化程度试验方法固化程度试验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1 of 1 1 0 目的和范围 检验阻焊膜 字符的抗化学浸蚀能力 2 0 参考标准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3 23 1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异丙醇 试样为生产之半成品或成品印制板 4 0 测试步骤 4 1 用滴管将适量异丙醇滴在试样表面上 4 2 立即用白色棉布擦拭试样被测部位 4 3 观察棉布及试样板面并作记录 5 0 接受标准 白色棉布上不沾阻焊膜或字符 板面阻焊膜及字符没有溶解变色现象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7 题目题目 热应力测试方法热应力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1 of 3 测试方法 一 1 0 目的及范围 测试 PCB 的成品板和半成品板镀通孔耐热应力冲击的能力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6 8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3 1 铁钳 干燥器 焗炉 能恒温 121 149 内的任何一个温度 锡炉 装有温度控制器 秒 表 显微镜 能放大 100X 200X 松香 客户指定或 J STD 004 中介定的 ROL1 类型 焊料 热电耦温度计 3 2 测试样本可以是一块线路版 线路版中的一部分或根据 IPC 2221A 12 4 1 设计好的测试样板 板内含有最大和最小孔可用于制作微切片评估 3 3 烘焙前测试样本应根据 IPC TM 650 2 1 1 或 IPC TM 650 2 1 1 2 在线路版或测试样板上取样 4 0 测试程序 4 1 把样板放入 121 149 炉中 烘 6 个小时以上以赶走样板中的湿气 4 2 将测试样本取出放入干燥器的陶瓷片上中让其冷却至室温 4 3 用夹子把样本从干燥器中取出 并确保板的表面和镀通孔都被涂上松香 4 4 校验距锡面 19mm 6 4mm 0 78 inch 0 252 inch 深处的温度 测试温度依照以下条件 测试温度 条件 A 288 5 IPC TM 650 默认条件 条件 B 260 5 条件 C 232 5 4 5 刮净锡面浮渣 将样品平躺在熔融的锡面上 样板浮在锡面上的时间为 10 1 0s 4 6 用铁钳将样品小心从锡面上取出 并将其放置绝热体上冷却至室温后用溶液 如 异丙醇 清 洗干净 吹干后目视检查 5 0 接受标准 5 1 目视检查标准 无基材爆板 起泡 白点 IPC A 600G 2 3 3 绿油剥落 绿油起皱 绿油白 点 IPC A 600G 2 9 5 2 微切片检查标准 无角裂 孔壁铜断裂 内层连接位分离 IPC 6012B 3 6 2 1 基材空洞不允许 在 A 区 如图 出现 B 区允许空洞最大 3 1 mil IPC 6012B3 6 2 3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7 题目题目 热应力测试方法法热应力测试方法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6 0 注意事项 6 1 在测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要求操作者戴上眼罩 口罩 耐高温手套 围裙 6 2 镀通孔内的锡在固化前应避免有较大的震动 避免孔内熔化的锡被抖出 6 3 在样板上锡后冷却的过程中不要将上锡面朝下 7 0 记录 热应力冲击测试记录 共 1 页 测试方法 二 1 0 目的及范围 根据锡面与测试样板短时间的接触来评估已覆金属或未覆金属的层压板板材的热完整性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13 1 Thermal Stress of Laminates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3 1 如果没有特别要求 试样尺寸为 50 8 mm x 50 8 mm 2 0 inch x 2 0 inch 公差为 0 3 inch 即 0 75mm 如果样本为覆铜板则要求样本的一面完全覆有金属另一面则完全被蚀刻掉 从距板边 Page 2 of 3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7 题目题目 热应力测试方法法热应力测试方法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3 of 3 25 4 mm 1 0 inch 以内的区域取 5 块样本 把样本的边缘用砂纸打磨整齐 如果没有特别要求用 3 块做质量评估测试 2 块做可接收测试 3 1 焗炉 能提供 125 5 的温度 并保证炉内空气能得到对流 锡炉 温度 288 5 含 1Kg Sn60 或 Sn63 温度计 偏差 2 能测量到距锡面 1 0inch 以下深处的温度 干燥器 在 23 以下能保证湿度 30 显微镜 放大 100X 以上 放大镜 4X 10X 秒表 精度 0 2 秒 水溶性树脂松香 钻石切割机 或锣机 蚀刻机 有能力将所覆金属完全去除 异丙醇 4 0 测试步骤 4 1 将样本于 125 5 的烘箱中 烘 4 6 小时 焗完后将样品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 2 将样本用软毛刷刷干净 垂直浸入松香中 4 3 在样本移出干燥器的 10 分钟以内 将样品浮在 288 5 的锡面上 浮锡时间为 10 1 0 秒 为 保持样本与锡面有较好的接触可以用夹子 或其他工具 在样品上面施加一定的压力 备注 对于厚度较小 如低于 0 02inch 且与锡面接触后易弯 易卷曲的板适应于以下操作 4 3 1 针对蚀刻过后的样本 应将其用钉安置在 3 inchX3 inch 的皱折的卡板上 或纸板 4 3 2 针对蚀刻过后的单面板 应将其用一块 3 inchX3 inch 的皱折的卡板边缘 或纸板 夹住 要求卡板的边缘有两条被切成 1 5 inch 宽的平行裂缝 4 3 3 针对未蚀刻的双面板 包括覆层不均的板 不需要制作卡板 4 4 上锡测试重复 5 次 内部界定 5 0 接受标准 5 1 蚀刻或未覆铜的样板 用一般或 20 20 的体式放大镜 如有需要可使用背光测试 检查 要求 不允许织纹显露 碳化 分层软化 缺胶 起泡 IPC TM 650 2 6 8 纤维丝断裂满足最小线 隙要求且不允许桥联 不允许空洞 分层 表面玷污 IPC 6012G2 2 备注 测量空洞的数量和尺寸应使用最小 4X 的放大镜 用 10X 放大镜确认争议的数据 5 2 已覆铜的样本 要求无明显的分层 起泡或其他的破坏 备注 熔锡的接触面 任何外观上明显的破坏 例如 此破坏可能是夹子的撞击造成 也应 该作为可能分层的迹象记录于测试记录中 5 3 有镀通孔的样本 要制作微切片进行评估 放大 100X 检查缺陷 放大 200X 确定有争议的缺陷 备注 参照本指示 测试方法一 的 6 0 6 0 记录 内层热应力冲击测试 共 1 页 称 人人 附件 9 7 1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热应力冲击测试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热应力冲击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Lot号 客户名 测试数量 工序 测试方法 参考IPC TM 650 2 6 8 测试条件 焗板 时间 小时 锡温 时间 s 测试次数 次 松香型号 仪器及编号 锡炉 样品状况 正常异常样品编号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1 变色 2 角裂 3 起皱 4 分层 5 起泡 6 白点 7 绿油是否剥离 8 吹孔 备注 结果判断 合格不合格无判断标准 测试 审核 日期 日期 第 页 共 页 F QE PQA 155A Reference document QE PQA 10 称 人人 附件 9 7 2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内层热应力冲击测试内层热应力冲击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Lot号 客户名 测试数量 工序 测试方法 参考IPC TM 650 2 4 13 1 测试条件 焗板 时间 小时 锡温 时间 s 测试次数 次 松香型号 仪器及编号 样品状况 正常异常样品编号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1 碳化 2 分层 3 白点 4 起泡 5 表面玷污 6 缺胶 7 织纹显露 8 纤维丝断裂 9 树脂软化 10 空洞 11 不良性扩散 备注 结果判断 合格不合格无判断标准 测试 审核 日期 日期 第 页 共 页 F QE PQA 156A Reference document QE PQA 10 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印制板物理测试方法 附件附件 9 8 题目题目 阻焊硬度测试方法阻焊硬度测试方法 生效日期 生效日期 Apr 25 2008 版本号版本号 A Page 1 of 1 1 0 目的和范围 测试阻焊剂表面硬度及抗磨损能力 2 0 参考文件 IPC TM 650 Test Methods Manual 2 4 27 2 3 0 测试设备和材料 4H 铅笔 试样为完成阻焊的半成品或成品印制板 4 0 测试步骤 削好铅笔 石墨应突出约 5 mm 垂直握住铅笔 石墨朝下对着砂纸 颗粒细度 400 把石墨磨平 且边缘锋利 将铅笔夹在仪器中 铅笔突出 5 mm 使之与阻焊剂成 45 把测试板放在一个水平 的测试台面上 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轮轴 以大约 10 cm s 的速度在样板上向前推动测试仪直至在阻 焊剂面上划下长度为 6 4 mm 的划痕 可先对被测物作初步评估选用中等硬度的铅笔试验然后根据 测量情况选用较软或较硬的铅笔继续测试 直到不能切入或刮损阻焊剂面 在测试过程中 要注意 不要将铅笔的字痕和划痕混淆 如有必要 可使用一块湿海绵或一块柔软的橡皮擦将多余的线痕清 除 5 0 接受标准 阻焊膜上无划痕 6 0 记录 阻焊膜硬度测试 共 1 页 人 附件 9 8 1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阻焊硬度测试阻焊硬度测试 型号 测试周期 Lot号 客户名称 测试数量 工序 测试方法 参考IPC TM 650 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碳保险方向产品经理笔试指南及预测题解析
- 2025年国有企业项目经理招聘考试模拟题详解
- 桑树坪煤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模拟题及答案一
- 2025年篮球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能力)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检测工程师桥隧工程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国考全科目预测试题集
- 2025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战与预测题集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高级实务操作指南及模拟题集
-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QC/T 1209-2024汽车噪声与振动(NVH)术语和定义
- 品管圈PDCA改善项目-提高住院患者出入量记录的准确率
- 餐厅开荒保洁操作技术方案
- 2024年春季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教学方法探索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表注音
- DB52T 1781-2024 介入诊疗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规范
- 回收黄金合同协议书(2篇)
- 珠宝鉴定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变电工程土建专业)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