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1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2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3页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落实巩固提高(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解答分析综合题谨防“四非”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转为度支尚书。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b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c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d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解析:选c。这段文字有明显的断句标志,如人名与字、介词短语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解析:选b。“表”,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如陈情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诸将想快速进击,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d司马孚恪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拜别陈留王,司马孚拉着他的手,流泪叹息不止。解析:选d。“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不当,是典型的“非其事”。原文为“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译文:(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第(1)句整体看是判断句;“诈巧”,智谋;“力争”,以力相争夺。第(2)句是省略句;“退损”,谦让,贬低自己;“废立”,国家权力更迭;“预”,参与。答案:(1)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运用智谋,不要与敌人以力相争夺。(2)晋宣帝司马懿执政之时,他常常表现得很谦逊。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参考译文: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柔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危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穷,但他仍然坚持翻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从不和别人结怨。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越,精选官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掾。曹植依仗才学,骄傲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恳切进谏,开始不合曹植的心意,后来曹植才向他道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当时群臣刚听说皇帝驾崩了,互相聚在一起痛哭,不再讲究排列次序。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向朝臣呵斥说:“现在皇帝刚去世,天下震惊动荡,应当早立继位的国君,来安定天下,(你们)却只在这里哭吗!”司马孚和尚书和洽一起驱散了群臣,安排好宫禁的防卫,准备好丧葬事宜,拥立太子来登基做皇帝,这就是魏文帝。后来转官为中书郎。等到魏明帝即位,想任用司马孚,明帝问左右的人说:“司马孚有他哥哥的风度吗?”身边的人回答说:“很像他哥哥。”明帝高兴地说:“我有两个司马懿,还有什么担忧的!”后来又转官担任度支尚书。当时吴国的将领诸葛恪围住了新城,任用司马孚进职都督率各路军队二十万人防御他。司马孚临时驻扎在寿春,派毌丘俭、文钦等前去讨伐。各个将领想要快速地攻打诸葛恪,司马孚说:“进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而且应该运用智谋,不要与敌人以力相争夺。”所以故意停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国的军队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退兵了。等到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百官都不敢前去奔丧,司马孚抱着尸体放在大腿上,哭得非常悲恸,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司马孚与大臣们一起上奏,请求改用国君的礼仪安葬,得到了批准。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晋宣帝司马懿执政之时,他常常表现得很谦逊。而后司马氏几次废立皇帝,他也未参与谋划。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等到武帝接受禅让,陈留王去金墉城,司马孚向他告辞,拉着陈留王的手,流泪叹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到我死的那一天,一定要成为大魏的忠臣。”司马孚虽然被尊崇,但不以此为荣,常有忧愁的神色。临终,留下话说:“魏朝守志不移的人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立身行事,始终如一,应当用不上漆的棺和单层的椁,用平时穿的衣服装殓。”泰始八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解析:选b。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可根据动词短语断开。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解析:选d。论语不是“六经”之一,“六经”还包含春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解析:选a。“声名闻于四方”是弱冠之时。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译文:(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译文:解析:这两句话在翻译时应注意:“饮食冠裳”都是动词;“假”,借给,配给;“辇”,载着;“堪”,忍受;“猝”,突然;“去”,离开。答案:(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奇。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主动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服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住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互相推举担任住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