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宋明理学主题1:理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1)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家出现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情况,到唐宋时期,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社会因素:政治上:两宋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思想上: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主题2:理学与心学的异同1不同点:(1)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有“理”和“气”两个方面,理先气后,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用外在的“天理”来规范行为。(2)陆王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致良知”。2相同点(1)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2)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属于唯心主义。(3)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5)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6)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方法点拨:图示法巧记心学和理学的关系(参考右图)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史料一认为意识(理)先于物质(气)存在,意图在于强调用外在的“天理”来约束、规范客观之人的行为,史料二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强化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二者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主题1: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有哪些?(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主题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李贽抨击传统观念,强调发展个性;黄宗羲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主张比较:相同点: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不同点: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共同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主题3:明清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的原因(1)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例1:(2011广东高考)“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的内涵。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例2:(2011北京高考)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知道明夷待访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例3:(2011海南高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结合“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和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的经世致用主张和君主批判思想。能力立意上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儒学演变这一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例4:(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例5:(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例6:(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例7:(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问题:(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1)与科举制相关。(2分)目的:“究天理”(或明道德(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2分)例8:(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例9:(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问题:(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3分)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3分)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分)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分)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影响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儒学的演变2“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 a汉武帝:严禁传播 b陆九渊:不谋而合c李贽:荒诞不经 d黄宗羲:奉若神明题点:核心概念程朱理学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制氮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连续铸造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钻井平台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讲义)
- 防汛知识培训演练方案课件
- 防汛疏散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软件开发和服务合同书
- 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前瞻
- 智能家居市场用户行为分析
- 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 农贸市场消防整改报告
- (高清版)DZT 033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砂
- 【培训课件】5S培训课程讲义
- 消费者市场与购买行为课件
- 2021年10月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题及答案
- 个人独资企业章程样本
-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他们创造了数学:50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 财务管理-企业筹资方式
- 07K103-2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及安装
- (完整)消化性溃疡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