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1.doc_第1页
工程塑料1.doc_第2页
工程塑料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安顾问:2011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概况据中安顾问212-2016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达到了244.3万吨,销售额约1000亿元。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的消费量将达到270多万吨,比2010年增长10.93%。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公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工程塑料明确划归到新材料领域,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4到5年,工程塑料的需求量将继续维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工程塑料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汽车、建材、轻工等领域。与全球42%的工程塑料用于汽车行业相比,在我国仅为10%左右,预计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将成为工程塑料消费量增速最快的领域。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轻量化、节能化以及追求空间最大利用率,这一趋势将加速汽车塑料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平均每辆汽车塑料用量达120千克,世界平均水平在105千克左右。相比之下,国内平均每辆汽车塑料用量仅为78千克,约占汽车自重的5%至10%。由此可以预测,我国汽车用工程塑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低碳经济的要求也推动着汽车行业广泛使用工程塑料。据美国平均燃料经济性(CAFE)估算,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至8%。汽车塑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家发改委已制定相关政策,加速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同时也限定了汽车的燃油消耗标准。这无疑给整机厂、零部件生产厂和塑料原料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季节性需求低迷等因素,已导致部分工程塑料价格从2011年10月份开始下跌,但是工程塑料市场需求表现仍然良好。其主要的下游行业中,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保持稳定,汽车工业的增长也较为强劲,仅房地产业的市场表现疲软。随着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未来工程塑料市场将继续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将会继续发展,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将真正形成以国内企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工程塑料工业体系。二、我国工程塑料行业发展成就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历经10年发展,成果丰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树脂合成、塑料改性与合金、加工应用等相关配套能力的完整产业链。10年前,中国工程塑料业刚刚起步,生产能力与需求相比严重滞后,原料树脂85%以上依靠进口,一半以上的改性树脂材料使用国外产品。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工程塑料树脂均能在国内生产,聚合能力已经达到每年60万吨左右,改性树脂材料年产量也有200多万吨,就连过去国外对我国禁运的特种工程塑料树脂,现在国内几乎都有生产,并且能够少量出口。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工程塑料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在工程塑料合成方面已有中蓝集团、云天化集团、神马集团、仪征化纤、德阳科技等上规模的企业。由于工程塑料具有特别优异的性能,其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府层面的重视,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高新技术的重点选项。在2008年科技部产业支撑计划中,有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等7个工程塑料项目被列入。另外,经过长期的技术攻关,目前我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在改性材料与树脂合金方面,部分产品技术、质量指标也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一些特种工程塑料产品的工艺技术已经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尽管我国的工程塑料在合成和加工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看来仍存在产能过度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上的缺点。企业应当将目光放长远,把握住当前如大飞机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程塑料行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塑料业现状分析国内目前工程塑料中尼龙的产量和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工程塑料用尼龙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行业,预计今后几年的消费增长率在20%左右。运动器械、交通运输和包装业的用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铁路运输方面尤其明显。一汽已经建立了PA进气歧管的加工生产线,二汽也在筹建,其它厂也会相继采用PA进气歧管,这样尼龙在运输行业的应用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幅。除了尼龙6和尼龙66外,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长碳链尼龙,如PA11、PA12的用量逐年增多,已超过3000吨/年,原料全部依靠进口。目前,中国自行开发的生物发酵法生产尼龙1212已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经过改性后有望替代尼龙11和尼龙12。除了尼龙,国内目前最热门的产品当属聚碳酸酯,近年来电子电器、计算机、通讯、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国内PC用量显着增长,已超过尼龙的用量,成为工程塑料应用量最大的品种,目前绝大多数树脂依靠进口。其中20%用于合金改性材料,70%用于加工制品,5%是利用板材薄膜加工制品。中国是最早开发PC的国家之一,早在1958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酯交换法生产工艺,但是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2001年国内装置的生产量只有2000吨左右。2009年一些PC的生产工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如德国拜耳公司与上海氯碱公司投资建设的100千吨/年装置,常州合成化工总厂利用晨光化工研究院技术生产光盘用PC装置的改造工程,蓝星公司、日本帝人、出光等都有计划投资建设PC生产装置。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望缓解中国PC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不少国内企业也更加关注改性技术应用和未来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